黄源木
摘 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重大战略问题的必然要求。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昭平县分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主体,从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成效。该文介绍了昭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对策建议;昭平县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07-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Skilled Farmer Training in Zhaoping County
Huang Yuanmu
(Guangxi Agricultural Radio and TV School, Zhaoping Campus,Zhaoping 546800,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a new type of skilled farmer is a major move to deepen the rural reform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vigor in rural areas. Its also the prerequisite for building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lving the major problem‘who is going to farm and how to farm well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situation. As a part in building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Guangxi Agricultural Radio and TV school, Zhaoping campus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new skilled farmer training project, which has received great resul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w skilled farmer training project in Zhaoping County,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of this project and offers corresponding advice.
Key words:New skilled farmer;Training;Current situation;Problem;Advice;Zhaoping County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重大战略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当前,昭平县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而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业持续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分析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的贺州市,全县总面积32.73万hm2,山地28.67万hm2,占总面积87.6%。耕地面积1.47万hm2,其中水田1.2万hm2,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1]。全县12个乡镇,159个村(街、社区)民委员会,34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7万人,农村人口37.76万人,农村劳动力24.17万人。2014年根据广西区农广校的部署,贺州市农广校组织辖区县农广校开展了农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昭平县留守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是:女性16~17岁占0.58%、18~45岁占24.86%、46~55岁占19.65%,男性16~17岁占0.58%、18~50岁占38.15%、51~60岁占16.18%;学历结构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5.43%,初中文化程度占52.6%,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21.3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58%。
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 昭平县2014年被列为广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示范县,2015—2017年全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56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578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98人、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80人。培育专业有水果、食用菌、畜牧水产养殖、农机服务等。参与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先后有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昭平县农广校、昭平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和昭平县畜牧饲料与草地监理站等。
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1.3.1 提高了参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 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聘请专家学者给学员集中授课,组织学员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不仅提高了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开阔了视野,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就业技能,为学员今后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期培训班都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如2015年,昭平縣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培训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48人。通过培训,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培训班的学员全部被天润公司聘为技术工人。
1.3.2 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经县农广校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承包和流转土地1067hm2,创办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家。仅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妇女骨干创业培训班的29名学员就流转承包土地230hm2。比较有代表性的学员是木格乡进源村委会学员何松巧同志,何松巧经营的昭平县木格乡金水湾豆制品加工厂占地面积约1800m2,有6条生产线,年产干腐竹超过160t、产值达500多万元。此外,她还有300m2的标准化养猪场1个、茶叶种植基地13hm2、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间。她引入了循环经济的理念,走“加工—猪—气—果—茶”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她带动进源村3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愿望,辐射引领100多人创业致富,在她的带动下全村人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妇女骨干创业培训班,何松巧同志更新了经营理念,产业规模、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同步提高,多次参加自治区、贺州市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展览、展示推介活动,打造了“旺泉何”腐竹品牌。她先后被授予“贺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豆制品加工厂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017年9月被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区先进小微企业”荣誉称号。
1.3.3 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5—2016年,昭平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86人,认定493人。这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成为昭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从今年开始,昭平县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村基层后备干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通过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使大批受训农民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参与农业生产的能力和科技素质,从而成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作物新品种具有较强的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动昭平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7年,县农广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招生106人,占全区招生计划2000人的5.3%,位列全市首位。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3a的项目实施显示,感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文化素质低、师资水平低培训效果差、农广校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是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文化素质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大农村轻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生活,农村妇女、儿童和老人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导致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十分严重。如何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文化素质低的问题成为了破解“三农”问题的瓶颈,成为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2.2 培训师资水平低,培训效果不理想 昭平县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自身的培训师资力量贮备严重不足,教学水平低。就如县农广校,15名兼任教师都是80、90年代参加工作的,他们观念陈旧,知识老化,长期得不到更新。虽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无从教经历和经验,无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员,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满足不了学员对知识的多方面需求,已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3 农广校办学条件差 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主体,在自身的条件建设,尤其是硬件建设上存在严重短板。县级农广校成立30多年了,依然是1间办公室、3张办公桌、2~3名专职老师、10多名兼职教师。面对规模大、层次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任务,县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教训中心)虽然在上级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配套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育培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车辆、实习缺基地等问题仍长期存在,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3.1 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改善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生活导致的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关键是国家要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2015年以来,国务院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现已初显成效。昭平县在这方面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柑桔、中草药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的人多了起来。如2017年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班上,就有12人是35岁以下的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占培训班总人数29人的41.3%。
3.2 实行“内强外联”,创新培训模式 要解决现有师资水平低,培训效果不理想问题,必须采取“内强外联”“校企联合”“校校联合”“校园(区)联合”的措施。对内要对现有培训师资增强“内功”,每年选派3~5名教师到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县外积极与桂林农业学校、梧州农业学校、广西八桂田园和玉林五彩田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选送学员到农校集中培训和由农校派出专家到昭平县授课来共同实施培育任务。3年来,桂林农校派出常运涛、苏孔武、赵乐等专家15人次,梧州农校派出叶继炎、何素云、瞿道航等专家24人次到昭平县授课。“校校联合”的合作模式,使学员不离乡土、就地就近就能聆听到专家们的精彩授课,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县农广校每期培训班都组织学员到广西八桂田园或者玉林五彩田园参观学习,使学员对现代农业有了直观的感受,对农业名、特、优、新技术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体验。
3.3 建立“一主多元”的培育体系,创新农广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昭平县农广校针对自身办学条件不足,在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好组织协调与基础服务功能,集聚吸纳了县职业教育中心、县农机校、县畜牧饲料与草地监理站和昭平县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广西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等培训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培育工作,建立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同时通过“内强外联”,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低、办学无场地等问题。为了加强培训场地建设,昭平县农广校还积极筹措经费投入8万多元支持昭平县故乡茶业有限公司、昭平县金拇指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昭平县仙回瑶族乡新中村委员会建设农民田间学校3所。这些田间学校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昭平县今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參考文献
[1]邱祖凤.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5(1):11-13.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