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2018-06-30 06:21傅聿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蕨类塞罕坝调查

傅聿青

摘 要:该文对塞罕坝分布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出塞罕坝分布有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3科3属。

关键词:塞罕坝;蕨类;调查

中图分类号 S68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26-02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在我国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蕨类植物在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绿化、观赏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塞罕坝属于比较干旱寒冷的地区,到现在为止,塞罕坝对蕨类植物的分布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调查本地區的蕨类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地概况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2°22′~42°31′,东经116°53′~117°31′。区域海拔高度1500~1939.6m,面积20029.8hm2。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低温寒冷,积雪长达7个月;降水量偏少,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平均降水量530mm,≥10℃的年积温为1663.5℃[1]。塞罕坝属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曼甸-沙地移行区[2]。

2 塞罕坝蕨类植物调查方法

在塞罕坝地区内随机设计的3064个样方进行调查记录,同时参考《塞罕坝植物志》和《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进行调查统计。

3 塞罕坝蕨类植物主要识别特征及药用价值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塞罕坝分布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3科3属,主要分布于接坝山地阴暗潮湿的林下(表1)。

将塞罕坝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组成总数与河北省和中国比较(表3),结果表明:从塞罕坝蕨类植物科、属所占比例来看,其数量相对较少,其科、属、种的数量分别占河北省植物区系的15.00%、8.33%和5.05%,由此可见,塞罕坝是河北省蕨类植物区系多样性相对较低的区域之一。由于蕨类植物的特性决定了其多数种类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保护区大部分区域的环境以寒冷干旱为主。

3.1 木贼科Equisetaceae 塞罕坝木贼科只有木贼属(Equisetum)一个属,木贼属包括草问荆、木贼和问荆3个种。

3.1.1 草问荆 草问荆Equisetum pratense Ehrhart地上茎一年生、二型。根状茎黑褐色,匍匐地下。孢子茎春季由根状茎发出,淡褐色,质稍嫩,不分枝,有明显的棱脊。有一个孢子囊穗生长于茎顶端,有柄,成长椭圆形,钝头。伴随着成熟的孢子囊,茎的先端开始枯萎,出现分枝,慢慢变成绿色,为营养茎。主茎分布棱脊8~14条,脊背上具密的硅质小刺状突起,略有粗糙感;叶鞘圆筒状,鞘齿长三角形,长尖,较鞘筒为短,分离,薄膜质,淡棕色或白色,中央具一棕色狭纵条;分枝轮生,每节10枚以上,主茎下部有的有少量分枝,有的没有分枝,有分枝的与主茎基本成直角伸展,长度基本相等,叶鞘齿近似,分枝近似三棱形。有时主茎顶端(4~8节)不延长,也不分枝,长7~13mm。生长在林内、灌木草丛或山沟中。

3.1.2 木贼 木贼Equisetum hyemale L.地上茎常绿,多年生,一型。根状茎为黑褐色,比较粗。地上茎直立,高50~110cm,粗5~10mm,坚硬,单一或仅从基部有1~2分枝,内中心孔大型,节间有纵棱脊20~30条,较宽,每棱脊上有硅质的疣状突起2行,极粗糙,沟内有气孔线1行;叶鞘圆筒形,长7~10mm,紧贴于茎,灰绿色,顶端及基部各有一棕黑色环圈;叶鞘齿线状钻形,质厚,背面有两条棱脊,形成浅沟,先端长锐尖,棕褐色,早落而成钝头。孢子囊穗长圆形,长7~12mm,具小尖头,无柄。生山坡湿地、疏林下或河岸沙地。全草能入药,能收敛止血、利尿,发汗,并治眼疾。

3.1.3 问荆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地上茎一年生,二型。根状茎横生,有黑褐色小球茎。孢子茎春季(4~5月)由根状茎发出,常为紫褐色,无叶绿素,肉质,不分枝,高10~30cm,粗2~5mm,节间有12~14条不明显的棱脊;叶鞘大而长(长10~20mm),鞘齿棕褐色,常2~3齿连接成阔三角形。孢子囊穗顶生,长椭圆形,长2~35cm,钝头,有柄;孢子叶六角形,盾状着生,螺旋排列,边缘着生长形孢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后此茎即枯萎,另由根状茎上生出绿色分枝的营养茎,高20~60cm,有棱脊6~15条,脊背上有横的波状隆起,沟中有气孔带。叶鞘筒漏斗状,鞘齿三角状披针形或由2~3齿连接成阔三角形,长度与鞘筒近相等,棕褐色,质厚,具膜质白色狭边;分枝轮生,每节7~13枚,细长,与主茎成锐角开展,中实,具3~4棱,叶鞘齿阔披针形,先端具膜质白色小尖头。生沟旁及山坡石缝中。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止血、消肿等功效。对牲畜有毒。

3.2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塞罕坝凤尾蕨科只有蕨属Pteridium的一种蕨Pteridium aquilinum。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 var. 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本地俗称蕨菜,植株大约1m高。根状茎为黑色,长而横走,茎部具有短毛,颜色为锈黄色。叶疏生,小羽轴及主脉下面也分布着短毛,其他地方无毛;叶片形状接近阔三角形或长圆三角形,叶片大约长30~60cm,叶片大约宽20~45cm,为3~4回羽状叶,最后一回小羽片或裂片为长圆形,圆钝头,叶片全缘或者叶片下部具浅裂;叶脉成羽状,侧脉2~3叉,下面隆起。孢子囊生于小脉顶端的联结脉上。分布于塞罕坝的草地及林下。所谓坝上的蕨菜就是指采摘的嫩叶;根状茎贮藏优质淀粉,食用的天然蕨粉也是有这种植物制,为滋养食品;全株可以入药,具有驱风湿,利尿解热。

3.3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塞罕坝蹄盖蕨科也只有蹄盖蕨属Athyrium中的东北蹄盖蕨。东北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Doll)Ching植株高60~75cm,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细长,横走,或粗短,直立或斜升,外被大鳞片。叶簇生;稀近生或远生;有长柄,叶柄长25~35cm,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草质,稀有厚纸质,无毛或仅沿叶轴和羽轴上有单细胞腺毛,长圆状卵形,长约35~40cm,宽约20~25cm,三回羽裂,羽片密接,基部对称,下部1~2对略缩短;小羽片近平展;裂片顶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单一,伸入锯齿。孢子囊群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条形,边缘啮蚀状。塞罕坝主要分布于林下。

参考文献

[1]候建华,刘春延,刘海莹,等.塞罕坝动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刘春延,赵亚民,刘海莹,等.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蕨类塞罕坝调查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药用蕨类(一)
贵州土著民族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蕨类(一)
贵州土著民族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蕨类(二)
贵州民族地区治疗风湿病的药用蕨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