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与创新

2018-06-30 06:27李辉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贺知章杜甫李白

李辉均

创新整合点

①教学手段创新点:上课地点改到方便获取信息的信息技术教室,所有学生及教师,都能随时找到获取信息的多重路径。

②教学方法创新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提交作品,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反馈评价及时性,在教师引导下寻觅与发现、质疑与思辨、诵读与表达。

③教学思想创新点:拓展传统文本,选用时尚而新颖、灵活而多变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学习内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及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课题的构建,一是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二是源于学校开发实施的EOC课程,其核心理念为:开放、体验、综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如何将综合性学习与“开放、体验、综合”的EOC课程结合,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当前热点行为“朋友圈”成了设计的主线。《李白的朋友圈》的教学内容有两点:一是学生小学阶段所学古诗,二是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的相关信息。借助“知李白”“识朋友”“读情感”“写回复”等环节,将史实与学生现有认知联系起来,将巩固旧知与能力提升联系起来,搭建从积累到创写的桥梁,学生能自主且有意义去攫取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本课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着力点。当李白遇见了朋友,当语文遇见了信息技术,当国家课程遇见了校本开发,《李白的朋友圈》一课创新了形式,丰富了内容,变得更灵动,更有效。

学情分析

孔子曰:“不学诗,何以言?”提升古典文化修养,唤醒国人基因里的文化自信,需要诗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李白的诗,李白的朋友杜甫、贺知章、孟浩然等的诗作也多有涉及,如《春晓》等诗还谱成曲在校园传唱。教学中若稍加回顾与整理,学生理解与应用应当没有问题;学校开展了EOC课程,丰富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已极大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旧知基础上查找信息,进行创写,感受传统文化,落实语言运用,学生可以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找查听说读写诵唱等实践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涵养达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资料,说发现,教给信息发现及处理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了解李白,了解盛唐诗歌文化,充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经典;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体验网络的快捷与丰富,体验信息处理的成就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环境准备:保证信息技术教室所有计算机网络畅通,学生机与教师机能互动上传。

学生准备:熟悉小学阶段学过的孟浩然、杜甫、贺知章及李白的诗。

教師准备:熟悉信息技术教室软硬件操作。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判断教师姓什么?告诉学生,信息的处理是门学问。

1.李白其人,获取信息

师: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李白的朋友圈”,老师在网上搜索到一段视频,大家观看时,请注意获取有用的信息。

学生汇报获取的有价值信息,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验搜集处理信息,习得基本方法。

2.李白多友,提炼信息

师:老师制作了一个关于李白的年表。请认真默读,你们能从这些信息中提炼出什么结论?

3.初识朋友,夯实基点

师: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浪漫,性格豪迈,因此结交了不少朋友,表中的哪些人你们似曾相识?

预设——

①杜甫。齐背《绝句》。

②贺知章。学过贺知章什么诗?让一学生背诵。

③孟浩然。会唱他的诗吗?齐唱《春晓》。

小结:今天,我们要进一步了解李白和他的朋友之间的那些诗句那些故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进一步在年表中搜集处理信息,提升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通过读、背、唱等多种形式回顾旧知,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4.查找朋友,习得方法

①师:你们会选用哪些关键词去查找?

提示学生可以具体到“李白和朋友”及具体到某一个朋友。

②教师用“李白和贺知章的诗”这几个关键词通过网络查找演示,提示学生还可以具体到某个方面,并且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学会选择。

师:今人有网名,古人有别号,《对酒忆贺监二首》这首诗里面有三个别号。想一想,是哪三个?

③出示电子文档,指出:我们可以按这个方法,抓住关键诗句与关键词语获取相关信息。

电子文档:李白的朋友——贺知章 号(网名):四名狂客 贺季真 证明的诗句——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5.网络搜索,自主获取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各种搜索引擎,为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这就需要授学生以方法。在借助网络查找获取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落实,自主思考发现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扶助中。

6.汇报交流,助力增长

师:谁是李白的朋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预设:

①汪伦——

a.何以见得?何诗为证?全班一起朗诵《赠汪伦》。

b.师:据说李白是被骗去的,谁搜集到了这个故事?

师引读:小小泾县的汪伦,诗仙亲自来拜访他,他肯定是感激不尽的。桃花潭边,他也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赠李白》,最后一句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c.师:在班上,你最好的朋友是谁?马上小学毕业了,站在千尺深的嘉陵江边,相互道别,如何改写呢?(学生口头改创,教师借评价指导)

②杜甫——

a.杜甫会写诗吗?

b.杜甫会给李白写诗吗?

生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师评:这是赞美!)

生2: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师评:这是羡慕与赞美。)

师:我也搜到了杜甫给李白写的诗的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或随机展示诗题,从诗题中看关系:《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诗》《梦李白》《天末怀李白》《赠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小结:杜甫给李白写诗多首,这些诗题,无不反映出杜甫对李白的崇拜与思念!

③孟浩然——

a.何处看出他们是朋友?有诗为证吗?

师引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b.师:李白和孟浩然,谁是谁的fans?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李白曾夸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师小结:怎一个爱字了得,真粉丝呀!如果孟浩然爱李白,可以怎样回应?(学生再改写)

④王昌龄——

a.师:李白还有位朋友叫王昌龄,猜一猜,这句诗是李白写的还是王昌龄写的?

b.教师指出,王昌龄被贬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只是由于生活不够检点。因此有诗为证。(播放网络资源《芙蓉楼送辛渐》,全班吟诵)

c.如果王昌龄思念四川的李白,可以怎样去改写?出示:_____亲友如相问,一片______在玉壶。

設计意图:此环节教学资源来自网络,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文本模式。同时,通过对李白与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感悟与诠释,通过对耳熟能详的名句的改编,打开学生思路,提供创写方向,为课堂的增长做铺垫。

7.回复李白,体验创新

①出示公元757年,李白被流放视频。师评书形式呈现——

李白被判长流夜郎,一去不复返。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获得自由,欣喜若狂,顺着长江,疾驶而下,直奔江陵——

假设,此时李白有了手机,有了微信,欣喜之余,发了一条朋友圈(打开“回复李白文档”)——读。

师:我们来一次穿越,此时的你们与众不同,你是野老杜子美,你是泾县人汪伦,你是……作为朋友,你不只是点赞,还要手动回复。李白是诗人,所以请你在回复时尽可能用上原有的或者改编的诗句,自创的打油诗也行(如下图)。

打开“回复李白”文档回复。

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提交。

②教师按提交顺序和学生一起点评,对佳作给予奖励。(注意王昌龄与贺知章其时已不在人世,王维与李白少有交集)

设计意图:借助“朋友圈”这一热点,学生想创,敢创,会创;进一步落实朋友之间的情感体验,获得美的感受。

8.拓展延伸,指向未知

师:李白的朋友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却注意到一个细节,李白和王维是同一个时期的诗人,但他们没有任何交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课后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这一疑惑。

同学们,诗人余光中写道:“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写的是谁?大家可以课后再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着力点是信息的处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查、听、看、读等方式经历了不下10次信息处理的机会,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数字化学习习惯得以真正落实。

课堂的主线是当前热点行为“朋友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主体性得到根本落实。加上说、写、唱、诵、思等形式,学生体验了文化之厚重、生活之精彩、网络之便捷。

课上,学生的诗句运用表现出较高水准,同时,这节课的收获还体现在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取舍、运用、整合能力得到了加强。

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最初的设计重在体验及创写,笔者通过教学发现,这样的设计难度大且课堂无增长可言。在后来的调整中,增加了对小学已学古诗的回顾和对李白的朋友的深厚情谊的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在旧知与发现的矛盾冲突中完成新的建构,再去体验创新,就容易多了,课堂的层次感动也更强。

在师生信息交互上,最终运用了极域机房教学管理软件,这是云主题式教学的初体验。云主题式教学是以云计算为平台,以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内容为主线,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发现习得体验的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在云主题式教学中融入创客学习、课堂大数据、智能穿戴体验,将是未来课堂的基本架构。

《李白的朋友圈》仅开发这一课是不够的。抓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关于李白的课程体系:“李白与杜甫”“李白@王维”“李白的浪漫世界”……这将是一个直面素养、落实创新的综合性学习系统。支撑这个系统的是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融创新意识于其中、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于其中的多个课堂。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跨越整合,体验创新。李白的小世界,是学生学习语言、习得素养的大舞台。

猜你喜欢
贺知章杜甫李白
登高
微访谈
诗仙李白的归宿
绝句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