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琴
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歇后语句式独特,短小精悍,语言诙谐、幽默,意象丰富,引人深思,颇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学生在语文教材上接触了歇后语后,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特别的语言形式,一个个都乐此不疲地开始“半路上出家——从头学起”。对于“搜集更多的歇后语,准备全班分享”的作业,他们更是“抱着枕头跳舞——自得其乐”,不停地问我什么时候开分享会。
为了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在认识歇后语、传承歇后语、发展歇后语中丰富言语认知,提升表达能力,我带领他们开启了“歇后语微课程”探究。
一、问源:打破砂锅——问到底
寻根问源了解歇后语的历史成了课程的第一步。我们利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以及各种相关书籍,在经历了资料收集、阅读筛选、组织梳理后,学生对歇后语的了解更多、更深了。
歇后语最早出现在唐代,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含蓄。因其符合中国人委婉、含蓄的表达习惯,所以在各朝各代都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如今,歇后语的数量已突破千万并且依然在增长。不得不说,根植于生活的语言永远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
每条歇后语都分“引子”和“后衬”两个部分,中间用破折号连接。“引子”就像谜面,即不先直接说出想表达的意思,而是借某些现象、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或形象生動,或幽默有趣,意在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兴趣。“后衬”像谜底,在“引子”比喻、举例的基础上,把后半截想说的话说出来。
二、架构: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目标规划
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四级目标,即“搜集”“研究”“运用”“创编”。通过“搜集歇后语”并广泛阅读,让学生感受歇后语的量多、面广,有趣、生动;通过“研究歇后语”,让学生发现歇后语的构成、类型、主题及特色;通过“运用歇后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以致用;通过“创编歇后语”,引导学生借自己生活中的现象,将想要表达的核心话题糅合进有意思的歇后语中。
2.内容梳理
在广泛阅读、发现的基础上,我们将课程内容分类组合,分主题呈现,力求让学生在两周的时间内感受不同主题的歇后语。在此基础上,发现歇后语的创编用意——抓住关键事物的特点表达(见表1)。
三、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赏读汇报——分享
我们遵从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象到内在的探究路径。每个主题都由朗读开始,通过个人自读、组内汇报、全班展示,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广泛涉猎—精心筛选—认真赏读”三步。
在分享内容的同时,学生也在分享自己的发现——歇后语的结构、类型、利弊。聪明的他们发现:原来并非所有的歇后语都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歇后语要有思考、会分辨。
读既是展示形式,更是研究手段。赏读,让每个学生经历思辨、吸纳、分享、成长的过程,可谓“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2.经典解读——丰富
歇后语的精妙意蕴仅凭朗读是绝对不可能完全感受到的。在每一个歇后语的背后,也许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也许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许是一个深刻的哲理,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们研发了“歇后语里有故事微课程”,借助歇后语的呈现,引领学生去读一读其中的人物故事,品一品语言背后的一语双关,议一议语言构成的精彩纷呈。边做边思边分享,我们发现,原来歇后语的世界真是其妙无穷。
3.情境运用——成长
情境运用是学生自己将歇后语的相关知识内化、迁移、成长的过程。有了一定积累的学生个个抢着“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我们举行了“夸夸你——用歇后语夸夸身边小伙伴”活动,学生收到了各种歇后语式的赞美。如写作水平高的,大家夸他“春笋破土——节节高”;热情善良的,大家说他是“六月里卖火盆——热心的人”;有同学运动会上破纪录了,大家送上“半夜三更放大炮—— 一鸣惊人”。
我们还开展了“花开歇后语”片段分享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歇后语,比比谁用得妙,谁用得好。有学生这样写道:“说起咱们学校呀,那可是‘窗户边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一项项荣誉挂满校史陈列室,好比那‘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这里的老师个个都是‘钢珠落玉盘——当当响。特别是咱们校长,不但是海门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而且还是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真是‘飞机上吊水壶——高水平啊!生活在这么优秀的校园里,我真是‘九月的甘蔗——甜到心了!”
4.精彩创编——个性
根据生活中的人或事创编歇后语是极有趣的事情。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创编大赛,评选出最佳文字奖、最有趣奖、最具哲理奖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童真的视野发现着精彩并呈现着精彩。“丢了作业的学生——怎一个急字了得”“育才的校服——精神”“英语老师说英语——地道”……
虽然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多,但他们有自己的慧眼与解读。更重要的是,在创编的过程中,他们摒弃了传统歇后语中消极的嘲笑、讥讽,每一条都充满正能量又不失幽默,真正让这种特有的语言形式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四、评价: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
鉴于很多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所以本课程的评价我们以小组常态评价与活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常态的小组评价以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为主进行积分,而活动评价以内容展示全班等级评价再亮分为主。在积分争夺战中,学生对歇后语的了解更多、更深了。
歇后语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学生,也激起了更多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歇后语微课程”的开发、研究于学生而言,不只是“六月里吃萝卜——图新鲜”。让我们“冷水泡茶——慢慢来”,带领学生一起徜徉在歇后语的王国里,发现更多,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