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结合幼儿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把原来固定不变的阅读区的环境和阅读材料,从内容、形式上进行改变,把具有独特功能的阅读区作为一种课程来设计、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整合教育;阅读区;创设与实践
作者简介:郑丽华,江苏省宜兴市宜城中心幼儿园教师。(江苏 宜兴 2142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7-0129-02
当前,许多幼儿园的图书区更关注如何提供温馨开放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素材,让孩子自由进出区域、自由选择绘本、自由结伴看书。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发挥阅读区的功能与多元的价值。如何将图书区的功能变单一为多元?周兢教授的“幼儿园文学教育的整合观”给了笔者更多的启发。早期阅读是多元复合的综合体,其整合性特征是鲜明而突出的。在该理念的启发下,笔者遵循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从单一、静态的图书区阅读,过渡到立体、动态的全方位阅读,顺应幼儿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把原来固定不变的阅读区的环境和阅读材料,从内容、形式上进行改变,把具有独特功能的阅读区作为一种课程来设计、探索。
一、整合主题元素,阅读区内容由静态变动态
纵观许多班级的图书区,往往停留在投放几本书、摆放几个靠垫的现状,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呈静态的形式,对幼儿而言缺乏趣味性和可变性,这使得图书区使用率不高。笔者发现,孩子对一些与当下话题紧密相关的书籍更有阅读兴趣,于是把原来的图书区环境和材料从内容到形式上加以改变,整合主题中的相关元素,使之由静态变动态。
1. 图书区主题与课程主题同步。为图书区选择阅读材料时,一改以往的随意性和杂乱性,紧跟课程内容,与幼儿一起商量图书区的创设和投放的主题,并参考课程主题开展的情況来投放相关的内容,包括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图画书、配套的音像资料等,让孩子在课程主题的实施进程中,可以随时进区阅读及查阅相关的资料,解决在主题活动探索时遇到的问题,丰富其对主题相关学习内容的经验和信息,使阅读区的内容能真正伴随着孩子的学习发展进程而灵动起来。例如,在大班主题“动物大观园”中,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你们想把图书区创设成什么样的?”“你想在图书区里看到什么?”通过商议得知,孩子们想把图书区创设成动物园,想看到各种动物的图片、书,想靠在有动物图案的靠垫上看书……于是,他们分组对图书区的墙面装饰、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形式等进行设计,带来了许多有动物图案的坐垫和靠垫,图书区还挂上了藤条和猴子,到幼儿园图书馆找来许多有关动物的书籍、绘本及图片,图书区被孩子们布置成了生机盎然、宽松温馨的乐园,孩子在这里感受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2. 图书区内容与幼儿问题同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在与主题同步的图书区阅读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点就不会是暂时的、零碎的,他们的阅读兴趣点也会随着主题的进展而不断动态地延伸拓展。孩子在主题活动探索时遇到困难,可以自己到图书区寻找答案。同时,孩子阅读时又会产生许多新问题,于是笔者就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设置“我想问……”专区,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头像并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新的问题,可以用绘画、图夹文等自己看得懂的方式记录在头像边,形成新的“问题墙”,每天下午老师会让这些带着问题的孩子进行交流和讨论,并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布置在相应的问题边上。同时,孩子们会到图书室或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相应的图书、资料,然后投放进图书区。例如,在“动物大观园”这个主题中,孩子们通过图书区阅读并结合主题活动的经验,产生了动物怎样过冬、有什么不同的生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孩子们找来了《动物成长故事绘本》《动物为什么不能穿衣服》等书籍,孩子的话题会围绕动物不断深入,图书区中阅读的素材也会不断更新,图书区成为孩子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真正体会图书区阅读的乐趣。
二、整合幼儿需求,阅读区活动由独享变共享
幼儿阅读的兴趣与倾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引导下形成的。在图书区中,笔者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入手,整合孩子的阅读需求,满足孩子分享需求,创设了相应的图书区环境,激发孩子的内部阅读动机,调动阅读需求,使之享读、乐读。
1. 满足孩子分享需求,在推荐阅读中共享。孩子们对一些优秀的图画书不仅有阅读需求,还有与同伴分享的强烈意愿。所以,在图书区中除了投放与主题相符的图书外,还专门设置“爸妈推荐的书”“老师推荐的书”“幼儿推荐的书”等板块,并贴上推荐者的自画像,周一在图书区会开展“图书推荐发布会”,让推荐者介绍书目及推荐理由。此外,结合推荐书目布置“推荐书排行榜”,选出最受欢迎的一本书,并把这本书奖给阅读最多或交流时讲得最好的孩子。于是,孩子们关注了投放的图书,关注了图书里的相关内容,关注了哪本图书最受欢迎等,孩子们也真正成为了阅读区的主人。
2. 记录孩子阅读感受,在阅读交流中共享。为了让孩子在图书区中的阅读感受、问题不一闪而过,阅读收获也不是成为孩子一个人的经验,所以在图书区中,笔者让孩子参与互动,真正让图书区成为孩子阅读与表现的场所。首先,给每个孩子准备一本阅读记录本,让幼儿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问题与收获用绘画的形式在阅读后及时记录下来;其次,每天活动区活动结束后,会结合图书区孩子的阅读记载,让进区的孩子进行分享、交流,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讨论,有感受一起共同分享,真正做到了让孩子能爱进区、爱阅读、爱表现。
三、整合绘本元素,阅读区功能由单一变多元
当前的图书区功能基本局限在阅读图书上,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拓展了图书区的功能,让图书区既成为吸引孩子专注阅读的场所,又成为能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的感受和理解的空间,在图书区中开辟了“玩转图书”“我是小编辑”两个活动区域,使图书区的功能由单一变多元。
1. 整合绘本情节元素,设计开发绘本游戏。孩子对绘本中有趣的情节很感兴趣,往往会在游戏时自然而然地运用一些绘本中的情节。例如,在图书区中阅读《母鸡罗丝去散步》后,发现孩子很喜欢绘本中那起伏、搞笑的情节,琪琪和彤彤还玩起了狐狸和母鸡的走棋游戏,狐狸踩到钉耙倒退三步……于是,笔者就在图书区的旁边流出了一个空间,投放进了一些卡纸、各色笔,并鼓励孩子挖掘自己喜欢绘本中经典的角色、对话、故事情境、发展元素等,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成游戏棋、迷宫、拼图等,孩子们创新的火花在这里无拘无束地迸发,孩子们设计出了棋类游戏:小狐狸的枪和炮、大卫历险记、咕噜牛等;迷宫游戏: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田鼠的背带裤等,笔者把孩子设计的这些游戏材料投放在了图书区,于是图书区又成了孩子们创造、想象、游戏的空间,孩子们在设计、制作、游戏的过程更增加了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延伸和拓展,使图书区的阅读更具趣味性。
2. 整合主题活动元素,自主编辑制作图书。在图书区中,笔者组织了“我是小编辑”区域活动,让孩子们根据正在开展的主题、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亲身经历的事件等来设计制作图书。例如,中班孩子围绕“亲亲热热”的主题进行自画像,并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等,请老师或家长帮忙记录,几个孩子一起制作了一本《快快乐乐在一起》的图书。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幼儿和同伴商量图书的文字表述、画面绘制、页码安排,乃至封面、封底的设计等,一系列的环节都在有效的互动合作中完成。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自信和快乐。笔者将孩子制作的图书在区域中陈列出来,让孩子们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图书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功。
图画区阅读能让孩子对图书产生美好的、愉悦的情感,体会阅读的乐趣,宽松、自由、自主、多功能的阅读区环境能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主动阅读,合作交流,使孩子乐于用“百种语言”表达,真正成为图书区的主人,为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学习素养等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