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霞 夏丽华
摘 要:组件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与地理核心素养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利于教学课堂的效果和效率的提升,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以“人教版”必修二“交通方式和布局”为例,对组件教学如何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以及对其意义进行阐述,有利于其他教学课堂的实践。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组件教学;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何俊霞,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夏丽华,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7-0052-05
地理核心素养指通过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这些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部分。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如何做到细化?人地关系是地理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觉,需要落实学生的全球观、空间观、历史观、整体与差异观、生态观、因地制宜观等。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需要落实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空间想象等。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的时空思维,认知的内容上有系统、空间、区域、地方、关系、变化、发展等核心概念,与综合思维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需要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实验、观测、考察、调查等能力。
一、从组件方式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组件教学通过目标的辨识、材料的编码、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匹配、活动的设计、效果的检测六个组件所构成,实现教学系统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社会问题,用什么方式培养人的教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设计教学产品的问题,融合了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组件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融合了核心素养的,细化了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了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融合了课本知识,同时穿插了课外大量的热点信息,注重从不同尺度、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上对区域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在问题的设计上,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分析,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思辨的过程,依托教学案例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建立人地协调观,阅读材料、读图、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组件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必修二“交通方式和布局”为例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学习内容】“交通方式和布局”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编排以“人地协调”为主线,第一,以雅万高铁的区位选择为依托,总结归纳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第二,以雅万高铁建设的自然挑战为依托,分析归纳交通线路区位应考虑的角度;第三,以雅万高铁建设对中国及本国的意义为依托,分析归纳了交通线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第四,以上海港、广州汽车站、北京国际机场的选址和影响因素为依托,归纳了港口、汽车站、航空港的选址要求和因素的分析。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交通运输的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学习起点】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基本有能力对某一地区交通线路分析形成原因和建设意义。故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教材与相关材料的补充,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实效。
【课程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式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PPT、图片、材料
【主题活动】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高铁始于日本、发展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亚投行成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受到重视。
组件1:交通线路区位的选择原则
读图:雅万铁路沿线地区示意图、雅加达与万隆在印尼的位置图。
情境:“中国高铁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于2016年1月22日开工,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重要城市万隆,位于印尼人口最多的爪哇岛上,项目全部采用中国的高铁技术与装备,计划3年建成通车。
【课堂实录】
教师:你能在图中读出雅万高铁主要的地形特征?(素养培养:阅读地形图的方法与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生:雅万高铁位于爪哇岛上,地势崎岖,河流众多,河流湍急,①②两条线路中还有湖泊。
教师:你在图中还能读出修建铁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吗?(素养培养:分析发散思维)
学生:①②两条线路中,①线路经过的城市会比较多,经济效益会比较大。
教师:总结归纳雅万高铁在图示①②两条线路中选定①线路建设的理由。(素养培养:从图中分析归纳的方法与能力)
学生:该线路连接更多的城市(聚落);且线路经过地区地势相对平缓。
教师小结: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原则:“低、高、大、小”。
①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②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③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应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④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區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组件2: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考虑的角度
读图:雅万铁路沿线地区示意图、印尼气候类型图、印尼的火山地震分布图
情境:2016年被媒体称为高铁“走出去”爆发元年,中国高铁攻克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在高寒气候条件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展现先进的高铁技术。
【课堂实录】
教师:雅万高铁所位于的气候特征是怎么样?(素养培养:读图分析印尼气候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学生:所处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教师:雅万高铁所处的地方会出现哪些地质灾害?(素养培养: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与能力)
学生:所处的是火山与地震多发的地区,印尼还有“火山国”之称。
教师:你们能推测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素养培养:归纳小尺度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与能力)
学生1:要应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火山、地震多发等挑战。
学生2:要克服气候湿热,天气多变。
学生3:跨越河流,野生动物侵袭等困难。
教师小结:交通线路的区位选择考虑的角度。
组件3: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
读图:雅加达与万隆在印尼的位置图。
读材料:此段高铁修成后,还可能由万隆延伸至570公里外、人口达360万的第二大城市泗水,前景十分诱人。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测算,高铁时代的雅万双城通行时间将由两三个小时缩短到36分钟,单程票价为20万印尼盾(约合20美元),对于人口2.5亿和国土由1.7万个岛屿构成的印尼而言,高铁网络的兴建孕育着巨大发展机遇,对中日这样的高铁强国来说,也是巨大的市场和利益洼地。
【资料来源】雅万高铁:高新标准助推中国高铁赢得未来,2015.08.13.
情境:高铁的修建带来的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也对印尼本国产生重大意义。
【课堂实录】
教师:阐述该高铁的建设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素养培养:分析地理现象对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方法与能力)
学生1:有利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
学生2:强化了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学生3:加强全国京津冀辐射与带动的效应,带动铁路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
学生4: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友好关系,实现互利共赢的格局。
……
教师:阐述该高铁的建设将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素养培养:地理现象对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方法与能力)
学生1: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学生2: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学生3:增强了地域间的联系(获得建设与管理、运营的相关技术和经验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教师小结:交通线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1)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沿海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3)扩大对外联系,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4)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缩短距离和时间。
(5)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组件4:交通点的区位因素的选择和影响因素?
读图:上海港图、广州市的汽车站分布图、北京国际机场图
情境:实现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位移,往往要用到两种或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交织,形成一个交通运输网络。那么交通运输点又该如何选址?
问题:
1. 港口选址要求应注意哪些方面?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因素上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哪些?(素养培养:分析归纳港口选址的方法与能力)
2. 汽车站选址要求应注意哪些方面?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因素上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哪些?(素养培养:分析归纳汽车站选址的方法与能力)
3. 航空港选址要求应注意哪些方面?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因素上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哪些?(素养培养:分析归纳航空港选址的方法与能力)
教师小结: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学习检测:莫斯科—喀山高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16年,第一条亚欧大陆桥通车后,铁路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材料二:2016年6月2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签署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莫喀高铁)项目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莫喀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车辆制造、通信信号将均由中国企业承担,中俄将在俄罗斯莫斯科郊区或乌拉尔地区新建高铁生产工厂,实行高铁动车组的本地化生产。
材料三:下图为莫喀高铁走向示意图。
(1)简要分析俄罗斯交通以铁路为主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俄罗斯地域辽阔,领土东西绵长,铁路可以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②地形起伏不于修建铁路;
③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量大;
④地处中高纬地区,气候寒冷,河流、海港封冻期长,水运条件差。
(2)从地理角度分析建设莫喀高铁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①该高铁位于俄罗斯人口密度较大的欧洲部分,西端连接首都莫斯科、沿途城市眾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②沿途地势低平,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③高铁交通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④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在俄罗斯的莫斯科郊区或乌拉尔地区新建高铁生产工厂,实行本地化生产高铁动车组的有利条件。
问题②:指出修建莫喀高铁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问题①:莫斯科或乌拉尔地区均为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区,工业基础较好,新建动车组生产工厂的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靠近莫喀高铁,运费低;本地化生产高铁动车组利于高铁的后期管理与维护。
问题②: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地表积雪深厚,不利施工;冬季白昼时间短,施工时间短;地下唯多年冻土,需加固路基;有河流阻隔,桥梁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大。
全课总结: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经济、社会、自然、科技四大因素。经济社会因素起到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起到了制约和影响其是否可行,科技是起到了保障性作用。
四、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组件教学设计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组件教学下的地理教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递进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把学生喜欢关注的地理现象与教材的知识向融合,使得教材内容与学习内容之间可以找到了关键的衔接点,课堂不是单单的就书本知识而讲知识,教学不是培养学生成为考生的工具,需要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形成。组件教学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维的教学媒体,让学生得到确切的感知。
2.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节一节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本书一本书之间的关系,知识在讲授的时候是出现碎片化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是在思维过程的形成上出现模糊,捉摸不定,零散的知识框架体系。组件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知识之间的逻辑的框架体系,组件中是一个一个零散的部件,但是可以在教学中可以做到形散和神不散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加以组装联系起来,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这样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知识的构建。
3. 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互。组件教学不仅有单一的师生之间引导学生的互动,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通过问题之间衔接,达到学生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学生与学生之间头脑风暴的形成,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对参与学习者双方都起到了学习的目的。
4. 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组件教学将课堂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细化,落实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问题、相互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贯彻和落实,学生也可以在互相探究、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如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引导学生对图例的分析,挖掘地图中隐藏的地理信息,从而落实学生对地图的阅读的技能。在探究交通路线的布局及影响因素的过程中,认识到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布局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科技是起到保障性作用,引导学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地理环境下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周慧.“地理组件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7):19-21.
[2] 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1):119-122.
責任编辑 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