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南岸区珊瑚浦辉小学 唐艺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一段话,是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四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孔子的这一言论,表面上是孔子的夫子自述,其实,我们也可以作为看人、判断人的简单标准。这个标准,在现在看来,对我们现代人也是相当适用的。我们很多人一生浑浑噩噩,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看看什么时候志在何处了?有志在吗?努力了吗?坚持了吗?如果我们如孔子所述,对自己的生命不同阶段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制定一个规划,再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去坚持,那么我们的人生也许会幸福得多!
受孔子这段话的启迪,教师教书育人,应该帮助学生规划好人生。
孔子是十五岁有志于学,这句不是说十五岁才开始学习,而是说他十五岁之时便已经知道自己的志向何在。立志即是明白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定位为何。
小时候,总有老师和家长问:“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呀?”小朋友的答案有“科学家”“老师”“医生”“宇航员”,但小朋友年幼,那时懂得并不多,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兴趣,什么是事业,甚至是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好不过小朋友,仍旧对前路感到迷茫,这便是因为没有先立志然后学。孔子十五岁便已经立志,立志之后便是求学,孜孜不倦,兢兢业业,追可及而忘不可及。这一点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人生的底色。根据部编教材的要求,需要帮助学生阅读大量的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还有《道德经》《孝经》《诗经》以及《礼记》。学有余力,就要帮助他们阅读《易经》,因为这部经典可以指导人生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明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而立,立什么?“不学礼,无以立”。礼,于国家而言,是万物各得其所、各安天命的典章制度;于个人而言,则是心中的道德信仰与外在的行为规范。
所以说,我认为三十而立,是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而且自己已经有了能力来坚守自己的道德、信仰、志向,有了让自己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对于孔子来说,是与天命相通的仁心、本心。
古人的世界是小的,相对固定而缺乏流动性的。现在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大、更复杂、更变化无常的世界,更容易使人内心产生恐惧和迷茫。
“是考研还是先就业?是出国还是进大公司慢慢发展?”
“要不要逃离大城市的生活,回老家找个稳定工作?”
“有个同事辞职了,做了点小生意,感觉过得很不错,那我要不要辞职?”
“想继续读书学习,但是又有家庭要照顾,该怎么办?”
对于我们现代人,三十岁的时候希望可以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稳定的事业,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再深一层,三十而立,意味着能够独立应对生活,意味着清晰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意味着有了选择和放弃的能力,意味着有了为自己的抉择承担责任和结果的能力。不沉迷于过去,不畏惧未来。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所以,只有智者才能不惑。
我们知道,四十岁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时候,父母已经老去,孩子尚未成年,我们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
但是我们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有价值的规划,在不断地学习和坚守之下,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我们能够变成一个“智者”,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举止也就更加沉稳从容。四十岁有自己清晰的判断,有对事物透彻的看法,生活并不会如想象般美好,也不会如想象般差劲。生活只是生活,一切问题最终都会有解决办法。四十岁的我们已明确了方向,接纳了不完美,保持乐观和努力。
在孔子看来,知天命是一种人生境界——“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命”就是命运、使命、宿命。也就是“老天爷”(造物主)对每个人一生的安排,可以称之为“程序”,包括人生老病死的过程。知天命不仅仅是知道天命的存在,而是知道天对自己命运的安排,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走向。
五十岁的人,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起起落落,这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能用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命运,尽人事,听天命,不苛求任何,不再倔强,学会顺其自然的生存,这就是乐知天命了。
到了六十岁,见惯了太多人事,经历了各种场面,心里眼里没有不能容忍的人事,心情没有大起大落。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一切的人事,一切的合理不合理,我们都能坦然的接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泰然,失之泰然,这才是耳顺。
这句话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习惯成自然,自然而然,从心而做,随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在不悖逆天道自然的前提下,在道、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忍、让、廉等君子应遵循的日常言行范围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想什么就想什么。
因为一开始孔子就一直依照礼节行事,经过很多年的磨练与修习,最终达到了这一境界。内心有规矩,但是没有束缚,它并非一个刻意安排所能达到的东西,它来自于我们自律力行、发展自我之后的水到渠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原则底线之上自由自在。
当然,学习和探讨《论语》这些生命阶段的意思,并非只是了解文字,了解理论,而是我们要去学习孔子的思想,教会我们明白,我们十来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每一个阶段,需要给自己制定何种有意义的人生计划,才能让自己达到一个比较良好的人生状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状态,我们的心理强大程度,才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目标。在努力奋斗物质的同时,好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吧,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坚不可摧。做好有意义的人生规划,使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