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网络公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8-06-29 07:55季阳吴格格
卷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机遇困境

季阳 吴格格

摘 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公益事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互联网+公益”这种新的发展生态。与此同时,网络公益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诱发了诸多风险和问题。为了合理规避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全方位的监督,培养网络公益专业人才,营造理性的公益文化,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网络公益 机遇 困境 监督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一步步成为社会个人和群体的基本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7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55.8%,超过亚洲和全球的平均水平,2017 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4074 万人,增幅为 5.6%。“网络社会”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映射,人们在互联网上交换信息表达意愿,使得现实社会的需求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得到便捷而高效的解决,网民正发挥着比现实社会更大的力量。网络公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形式,起始于2004年“张妙娥事件”首次利用网络进行募捐,打开了社会公益新时代。近两年,我们听到比较多的有:冰桶挑战、运动捐、徒步公益等,这都是互联网给公益带来的新变化和形式。然而网络公益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网络公益的现状及优势

目前,我国网络公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以博客、微博、社交网站、通信工具、网络论坛等大量社会化新媒体成为公益组织推广公益活动及民众参与的重要平台。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活动,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发起,在短短三天内这个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6百多万人次,筹集近6亿元善款,不论从民众参与度和善款筹集的额度来看,都展现了“互联网+”对公益的影响力和魅力。

(一)网络公益实现了公益活动的低成本和广覆盖

传统公益活动地域跨度大,时间安排固定,在具体实施方面有很多困难之处,操作性较低,因此耗费的资金数额巨大。网络公益通过互联网将公益信息传递给大众,减少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向别人进行求助,方便了沟通交流,大大降低了成本,公众可以在网络上自行浏览各种公益活动,获得广泛的公益信息,随时随地参与公益。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时空限制,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不受限制,规避了繁杂的程序,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有效的公益行为,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网络公益通过自媒体带动大规模的影响力,而受众的参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物易物、细微助人,以及其它富有创意的捐助方式均可实现。

(二)网络公益丰富了社会公益的形式和内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网络公益的出现成为公益领域的一种新型公益模式,互联网的创新属性让社会公益变得更加多元化。目前,在网络上比较新颖的公益APP“一道走公益旅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符合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迎合了人们当下的休闲生活方式。当媒体的镜头和公益机构的视角还停留在曝光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和人们悲惨的生活经历,从而博取民众同情这些大俗套的常见手法来做公益的时候,“一道走公益旅行”APP通过互联网扩展了传播范围,使传播具有无边界性。

(三)网络公益提高了社会公益的群众参与度

从社会公益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初,由组织和机构搭台,社会民众只能在圈外“看戏”,逐渐出现了多种中介机构,成为大众参与公益的桥梁,如今机构、企业、名人、政府等合作搭建平台,引领并感染群众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引入,公益不再是一个需要官方或者组织来牵头带动的事情,而是每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成为公益中实实在在的一份子,实现自己的价值。公益活动变得愈加亲民化、人性化,使得公益展现出“全民参与”、“共同创造”的新特征。“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3.0时代,毋庸置疑正在快速变革传统公益。此外,“互联网+公益”改变了人们在公益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

二、当前我国网络公益面临的困境

我国网络公益自出现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潜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值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然而,由于网络主体鱼龙混杂,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互联网传播自由性、用户匿名性、给网络公益相应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调查分析,网络虚拟社会作为现实社会在互联网上的映射和延伸,网络公益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社会监管工作方面的一些不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向网络虚拟社会蔓延。

(一)网络公益组织合法性身份缺失

近几年,互联网“公益众筹”“微博筹款”“公益募款平台”等筹款方式逐渐兴起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当遭遇飞来横祸时,很多人选择直接利用网络进行众筹的方式以解决燃眉之急。然而,互联网+公益則对发起者没有严格的要求,组织、个人均可成为发起者,一次次被曝光的虚假募捐、盗用他人信息骗捐的事件,让“网络公益募捐”蒙上了阴影。由于网络公益门槛低,互联网信息层出不穷,导致海量的公益信息真假难辨,募捐渠道无法得到保障。据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公益相比,我国国民中更倾向于网络公益的只占了整个总人数的一半,其中人们更倾向于政府组织的网络公益活动。人们对于互联网企业做公益平台的态度是支持的,但在信任度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成为互联网企业在公益项目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由此可知,我国网络公益因身份不明确,难以让网民们信任,然而,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尚未出现有关网络公益组织身份真实性的相关规范,这成为网络公益当前最关键的问题。

(二)网络公益组织运营能力不足

互联网技术需要专业化的高水平尖端人才,网络管理也需要专门的运营团队,目前各大公益网站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网络公益活动杂乱无章,呈现出无序化、分散化的特点。首先,公益信息发布不及时,缺乏时效性,互联网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所有的一切行动都是在跟时间赛跑,公益网站内容更新慢,直接导致事件的最终结局。其次,公益网站呈现的信息浮于表面,仅仅包括相关的项目安排、机构设置和信息发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详细的公益计划以及后续的发展进度追踪报道、公开透明。当人们参加了某个网络公益项目,很多人一开始持续关注一下,之后就不管了,对网络公益后续的事态进展关注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是无所谓和毫不在乎,导致网络公益缺少后续的舆论监督。最后,公益网站募捐金额信息不透明,无法得知所捐赠的金钱和物品的流向以及支出明细,这无疑会打击人们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对人们有效实施公益监管也十分不利。

(三)网络公益监管缺失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中指出,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的确,风险与人类是共存的,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当前,网络公益募捐行为十分常见,网络公益活动泛滥成灾,民众的公益行为无法得到保障,但我国网络公益尚未出现专业的监管团队。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公益的出资人是广大网友,而把关者却是少部分公益平台。这造成少部分平台,审核、监管大量的善款,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出现诈捐、骗捐的情况,而广大网友虽然心系善款安全,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实现网络公益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公益走出信任危机,必须规范立法,实现身份合法性。网络公益相关的立法,应该更加规范和完备,让网络公益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首先,提升网络公益组织准入门槛,通过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严格要求,提高公益组织整体水平。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全面考虑法律的实际实施性和操作性,在制定的过程中征求相关专家和网民意见,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最后,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对网络公益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把控,同时当出现公益纠纷时,应为网民们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

(二)建立健全社会全方面的监督机制

从国家层面来讲,我国应该设立专门的网络公益审计部门,对互联网上不断涌现的公益组织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有效的甄别,对层出不穷的公益活动全程追踪,了解周详的计划安排,对每个公益机构组织的活动进行备案。从互联网企业来讲,不管是网络募捐主体,还是受助对象,均要公开善款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同时,公益领域的行业内部也要互相沟通交流,实施内部监管。从社会个人来讲,关注和监督每个公益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是全社会人民的共同义务,再者,参与公益活动之后,必须要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事态进展。通过网民对网络公益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优先给网民认可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发放资质,而对于网民满意度较差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坚决取消其募捐资质。

(三)培养网络公益人才,提高运作团队专业性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人才扶持政策,为网络公益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另外,目前我国的公益活动大部分依旧属于无偿劳动,不利于劳动者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因此难以提高劳动效率,政府需要采取激励和报酬机制,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员工待遇。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实施竞争机制,定期选拔优秀员工实施奖励,提高员工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公益组织应透明公开财务流程,完善资金管理,以增强公众信任感。公益网站应招募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组成相应的团队,通过合理的新媒体管理,有效整合网络公益信息和资源。

(四)培育网络公益理念,宣传公益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作为内在力量发挥巨大作用,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相应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社会需要大力宣扬公益文化,改变对公益固有的定势思维,扭转大众心中公益就是捐款的错误想法。社会应该营造和谐的公益氛围,用良好的文化来感染大众,使得公益成为每个人自愿、自觉地行动。通过传播理性的公益文化,加强大众网络公益道德教育,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向前发展。

參考文献

[1]王嫣:《我国网络公益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曲丽涛:《当代中国网络公益的发展与规范研究》[D],《求实》2016年01期。

[3]王心:《网络公益慈善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

[4]林文志,陈冰玉,余彦静,肖公槐:《网络公益的现状、困境与发展》[J],《市场研究》2014年04期。

[5]宋道雷,郝宇青:《从传统公益研究到网络公益研究的变迁——中国公益研究现状评述》[J],《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6]赵晴:《试论网络公益参与》[J],《青年探索》2009年01期。

[7]徐顽强,王嫣:《制度变迁视阈下我国网络公益的发展路径》[J],《理论月刊》2012年07期。

[8]曲丽涛:《当前中国网络公益的传播风险与消弭途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4期。

[9]杨睿宇,马箫:《网络公益众筹的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D],《学习与实践》2017年02期。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机遇困境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