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与特色馆藏建设策略研究

2018-06-29 07:55周建强
卷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馆藏湖南特色

摘 要:从地方文献与特色的馆藏的关系着手,阐述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的保护及利用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特色馆藏 策略

在历史变迁、时代更替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具有自身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社会等现象,而地方文献则是对这些现象记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文献的载体日益丰富多元。图书馆具有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的重要功能,承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图书馆特别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的藏书体系和藏书风格。加强地方文献建设,一方面是保存地方特色文化遗产,反映和传播地方自然、人文、社会风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保持其独特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1 全方位、多途径开展文献收集工作

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建设,一是要依托一个地区历史、地理、经济、民风民俗等的特点,二是要根据既有馆藏结构,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1.1注重对原文献的收集与保护与整理,形成保存与研究并重的馆藏格局

湖南图书馆注重对原始文献的搜集、保护与研究。1946年湖南省政府成立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对全省范围内的各氏族进行了摸底调查,而后共计2000多个氏族上报原始材料完整的保存于湖南图书馆。以此为基础,湖南图书馆成立了湖南省家谱收藏中心,并从2001年开始对馆藏近3000册家谱进行了整理,日积月累,形成了全省共300多个姓氏、10000多个氏族近百万字的迁徙资料,最终编撰形成了《湖南氏族源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文革大字报贴满大街小巷,湖南图书馆人背着麻袋,到各单位、各地区收集文革资料,形成馆藏近百万湖南文革时期的原始资料,其中包括许多针对的报刊、会议记录、手稿等等。

1.2发动社会力量丰富馆藏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通过各种形式鼓励社会捐赠,是丰富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向社会征集馆藏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龙头,联系和发动各市、州、县等图书馆开展征集活动,向全省范围的长期收集地方文献;二是确定主题,在固定时间范围内收集地方文献,如湖南图书馆2018年开展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文献征集活动”,面向湖南省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個人发起征集,全面收集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和变化的相关资料;三是定时定点派专人以购买的方式收集现代地方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人物通信、单位档案资料、老照片、字画等等。四是随时接受社会个人、单位的临时性捐赠,或以邮寄捐赠的方式,或是本人或家属、亲朋等亲自到馆捐赠,湖南图书馆向捐赠人颁发文献收藏证书,并将赠书及时编目,向全社会提供去、借阅服务。

1.3发挥名人效应,打造专题特色藏书室

湖南图书馆于上个世纪90年代发起向湖湘名人征集藏书的邀请,并先后得到了张舜徽、徐特立等先生的支持,他们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赠给湖南图书馆,为此,湖南图书馆也建立了湖湘名人特色藏书室,并将这些藏书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也向湖南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收集专家、学者著述,延续至今,充实了地方文献资源。

2保护与开发并重,建立特色数据库

2.1加强对古旧的文献的保护,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

通过数字化处理,对于古旧文献进行保护。对于已经虫蛀、霉变的家谱,经由专门的古籍修复工作者进行修补,并成立专门的缩微中心进行数字化拍摄和扫描,最终使数量庞大的家谱都能以图片或胶卷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查询与借阅。耗费数年时间,对近百万页的馆藏文革资料进行整理,按照资料的印刷时间、内容、责任者等等进行归类,并成立文献整理小组,通过与数字资源部门的合作,对资料进行编目、扫描、格式处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革资料整体体系。

2.2明确主题,大胆创新,建设特色数据库。

地方文献的内容不仅包括该地区制作、出版、流传的各类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献资料,同时还应包括那些反映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等方面的但并非以文字和出版物形式存在的信息,如反映特定时期、特定历史的人物回忆、访谈,反映特殊文化、特定自然人土风情的历史建筑以及在特定地域形成的地方文化、艺术形式等,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记录、保存,加工,形成具有自身的特色馆藏。这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工作的创造性。在全媒体背景下,湖南图书馆抓住地方特色,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了“天下湖南”数据库,具体包括“湖南地方戏剧”、“湖南红色记忆”、“国民口述历史”、“湖南近代人物”、“湖南古村镇古民居”、“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多个专题。这些专题或以访谈、文字记录、或以照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在,最后整合成较为全面反映湖南风土人情、历史变化的专题网站。其中部分专题内容的搜集相当艰难,但最后都成为了记录历史的宝贵史料。如“国民口述历史”板块中的“湖南抗战老兵”,湖南图书馆人历时5年,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省14个市洲,行程数千公里,共计寻访湖南130名抗战老兵,采集了大量口述录音、录像、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为“湖南抗战老兵”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后,通过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整理,形成了《湖南抗战老兵口书录》一书,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加强平台建设,推动资源利用

地方文献特色馆藏的建设目的,一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献,丰富馆藏,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只能;二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推动社会教育。在资源建设取得一定积累以后,图书馆服务的落脚点应放在打通馆藏资源与读者利用的最后一公里上。

3.1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综合性资源推广平台

加强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其中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对资源的利用,因此必须加强对文献资源部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途径,让文献活起来。湖南图书馆采取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讲座、展览、手工体验等活动与地方文献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丰富读者体验的同时,起到宣传湖南地方文化,推广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的效果。如2017年12月围绕“曾国藩和他的朋友圈”这一主题,湖南图书馆开展了馆藏曾国藩及其友人的字画、信札、家谱等珍贵估计展览,同时进行了相关讲座,并结合曾国藩家乡特有的一些文化元素,开展手工体验、开展“同读曾国藩”等读书活动等。通过资源的整合,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3.2加强社会合作,联合教育机构进行地方文化宣传与教育

定期开展与各中小学合作的地方文化宣传活动,如图书馆员参与到小学的文化参观活动中,进行义务的讲解,,开展传统文化、传统戏剧进校园等活动,此外,还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到手工剪纸、地方年画制作等体验活动中来。

3.3利用数字资源平台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推广与利用

通过专题网站的建设、移动阅读终端建设等,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大众阅读的新需求。简化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与读者使用之间的中间环节,增强读者使用过程的舒适度。

作者简介

周建强(1959-),男,湖南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馆藏湖南特色
馆藏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特色种植促增收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中医的特色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