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方法

2018-06-29 06:23朱晓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生活评价

朱晓娟

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的教学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殊不知,本课程的目的不是要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品德和修养,因此,教师应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体验和感性体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学生的能动化提出了以下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正确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因为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实施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导致课堂上没有人听老师讲课,甚至课堂秩序混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这些都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关。因为我的教学设计让教科书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建立了一种相互的联系,形成了你有我,我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够受到情感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搅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体验。

第二是教材的优化与激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德育内容相对落后。教材中的一些例子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水平脱节,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思维教学要求教师提高对教材的控制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的社会事例、新事物,灵活处理,适当调整,使教材更具生活化、时代化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内化。结合平时的实际表现,这些例子很大一部分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学生在课堂上演戏,走进农村,接触更多。这种角色扮演不仅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经验,而且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搭建了舞台。对珍惜的时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小学生自身生活的实例是思维活动的优秀素材,丰富了教材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习这一课,课本上的讲解是十几年前社会发展的情况,而当时六年级的学生才刚刚出生,课本上的讲解内容很奇怪,甚至讲解香港夜景的画面,很多孩子都说,经常去,早看腻了,有很多好看的比这张照片,这有什么好看的?此时不应该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复制,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让孩子们首先了解过去的人生活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告诉我他们的感受,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把握这些,反映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以及学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原来的,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引入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有所体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一行为片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情境总是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行为思想信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索,从而获得自己的价值判断。

第三是活动式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把思想道德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应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最佳的活动式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小学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自主性、完整性和开放性。教学活动不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也可延伸到课外、校外;内容、活动的教学内容不限于某一方面,其广泛的新信息、新思想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主体、活动教学,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转变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活动、自我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课堂生活与课堂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从课堂生活延伸到儿童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體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体验。

第四是学习评价的形成在当代学校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也制约着教学方法。实施思想道德活动课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形成新的学习评价。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评价体现在知行合一上,而对认知的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认知和再生产能力的更有效、更客观的评价。在对行为能力的评价中,重点是把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应用于道德行为的实际表现。思维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应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有效的思维教学更有利于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行为,更能使学生展现自我,体现出对本文所收集的论文的道德认可。实行多元评价,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打破教师在评价中的绝对地位,实现评价的民主化,形成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参与的合理机制。开放式评估系统必须从结论类型更改为问题类型,从静态更改为动态。儿童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自觉地把儿童带回现实生活中,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我们的道德教育能够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的理念,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达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生活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实践证明,思想道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而个性化的如何进行教育,作为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及时建设各种学习活动,使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高层次学生对道德社会学科的需求。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生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