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锦花
摘 要:怎样将优秀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引入小学课堂之中,在增强课堂效果的同时达到课堂目标,是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多年的实践,本人发现,小学阶段,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数学的厌恶之情。因为他们认为数学课枯燥无趣,数学成绩自然不理想。所以,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讲,通过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搭有效的课堂,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
建造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求课堂教学能构造良好的氛围,令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活动也尽量以学生喜爱的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展开,并且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采用枯燥机械的语言,而是应当幽默风趣,合理开展数学类的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可取,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1]
一、精心备课
如何合理地把握教材重难点,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构建教学情境,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堂的氛围,如何科学设置课后作业,值得所有的教师深思。
合理有效利用课堂的每分每秒,确保学生每时每刻都有收获。举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课程《认识图形》后,巧妙地设置了课后作业:我的眼睛最明亮:(1)请找出下列图形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2)我脑子最灵活:数图形。机器人图共包括几种图形,每种图形又包括几个。(3)我的小手最灵活:拼图形。引导学生将若干个不同图形的学具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接下来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其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所构成的?(4)我的视野最开阔:请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我们周围有长方形的物体,有正方形的物体,还有三角形或圆形的物体,你能列举几种吗?这些物体漂亮吗?这组练习,涉及说一说、拼一拼、找一找等相关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有效地调集各类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合理地调集学生积极性。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的,当然,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效果也是相当理想的。[2]
二、充分利用课堂阵地
在每一节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对自己即将教授的内容进行备课,但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灵活机动地对备课内容进行合理的调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情境设计和各种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进而令所有学生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更加热爱课堂。比如,某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研活动中。利用了循序渐进法,以“放牛娃”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踏上自学数学之程,优秀的课件加上教师精彩绝伦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索“牛可以吃到的青草最大范围的形状,并探讨其大小的关因素。”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圆的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圆,进而引导他们学习通过圆规画圆,掌握这项基本技巧后,进一步探索圆的构成部分。此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圆的不同部的名称,包括圆心、半径等,并了解其字母简称。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知识迁移等形式的探究活动,熟练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课堂进入尾声之时,老师让学生用圆为基本单元,设计出一个自己喜爱的logo,并阐述自己这样设计的理由。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圆的基本性质,也能对这些性质加以运用。在课上,教师表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技艺和课堂调控艺术,基于教学情境的构建,加上精心设置的各类探索活动和及时全面的评价形式,学生的创新理念得以拓展,诸如此类工作都做的较好,不失为我们学习与参考的榜样。此后,通过此教师的解说,让我们明白,为了上好此堂课,教师展开了精心备案,多次更改教案的稿件,并运用网络搜索及书籍查阅,参阅了很多教学名师对这一内容的点评和课堂内容的处理方式,并合理运用,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方法,所以这节课获得了意料之中的良好效果,获得了听课教师的极大赞赏。
三、课后的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均希望在我们的教导下,所有学生都能成才,真正地将“高效”这一元素添加到自己的世纪课堂中,不过通常与自身目标存在一段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展开科学的反思。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总结和改进,这样才能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离“高效课堂”目标越来越近。笔者在教学完《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后,作了以下反思。本科包含两个重点(1)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审题。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审题、审图能力的培育,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题意,找出题中蕴涵的等量关系,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列式求解。(2)带领学生采用“以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的思维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一题多解,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拓寬他们的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在解答问题时,算术方式与列方程求解同等重要,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真实状况与解偏好自由把握。(3)和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让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和作业中,而是能让知识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去。概而言之,以上两个重点已落到实处,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比较理想,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备课和上课时,要求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特征,其所具备的心理活动等,据此展开教学活动设计,令学生在更具生活味、乐趣性、高效性的新型课堂中收获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是积极参与的,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毋庸置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出更多努力,才能达成高校课堂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即使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还是需要多多汲取数学类专业书籍中的知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此外,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我们能加强和家长的合作,让家长能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一起,共同制定探索性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此外,教师之间也可以建立良好的资共享平台,有效地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更加良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注重数学高校课堂的构建,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数学教育质量,这也有利于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认知与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发华,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沪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02-104.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