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中国高中教育在全国改革的浪潮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学还是高考,都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特征,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達不到现今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迫切的探究欲望。物理作为一门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课堂教学和实验探究需要紧密结合,在学生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和获得的成就感。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结合我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探究
一、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历史背景,更加重要的是了解到书本上面的规律都是过去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就是打开学生通向物理科学殿堂大门的一把钥匙。当然肯定会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不明白,留下很多疑问,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无疑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 课堂教学
(一) 课堂引入
老师通过神奇而又和生活结合紧密的演示实验,或者是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深深地爱上实验,爱上物理,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在《楞次定律》这节课中引入了跳环实验,让《楞次定律》先以一个简单而又神奇的魔术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魔力,进而激发迫切的求知欲。
(二) 提出目标
为了让学习更有目的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避免陷入盲目的境地,要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个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相关规律。
(三) 实验准备
既然要实验探究,就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用具有充分的了解。本节课主要实验用具有线圈和灵敏电流计,其中线圈的缠绕方式要弄清楚,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自制线圈,以便对器材更加了解;灵敏电流计主要作用是弄清楚电流流向和指针偏转之间的关系。
(四) 实验探究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难懂晦涩的文字有据可循,让学生感觉到一些条条框框的知识可以自己通过实验探究验证。高中物理的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有些知识点很相近,但又有所区别,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尤其是本节要讲述的楞次定律,很多学生往往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把楞次定律逐字逐句读一遍之后,可能还是不知所云。通过实验,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对于加深理解有重要作用。
当然,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独立实验探究,很多学生会觉得茫然无措,毫无目标。所以实验之前,老师的引导就很重要。这里,我就物理情景中的一种情况先行示范,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完成。《楞次定律》的实验探究,一共涉及四种情景,我先就N极向下靠近这种情况先示范一遍,让学生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剩余的三种情况:N极向下远离、S极向下靠近以及S极向下远离就由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学案上面的表格。
(五) 总结规律
从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许多重大的物理规律和物理结论,都是科学家先大胆假设,再构建物理模型,通过实践验证,最终发现之前的假设与实验事实完全符合的前提下获得的。完成实验以后,对于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很重要。
分析这个表格,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归纳分析能力,找出不同情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有什么样的规律,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最终的结果。
(六) 得出结论,学会运用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最后加以归纳总结,这里就得到了最终的结论:楞次定律。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方式既受学生欢迎,又能让学生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克服对物理的恐惧,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恩格斯说:“如果人们要等待建立起定律的材料纯粹化起来,那么这就是在此以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顿下来,而定律也就因此永远不会出现。”同时又说,“教育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这种说法确定了思考的重要性,探究的重要性,同样的探究的思想在物理教学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翟培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活动教学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2]罗贤军.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6(2):103.
[3]刘丽华.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学周刊,2016(27):137-138.
作者简介:
方秋实,湖北省襄阳市,湖北省黄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