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
摘 要: 对分课堂模式为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了新途径。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成果,使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合作化和个性化,一方面可以建立基于微课和慕课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另一方面可以将微信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与对分课堂紧密结合。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对分课堂 大学英语
一、“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
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行业”,指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的各种创新成果积极融合于其他社会领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发展。
“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社会领域。“互联网+教育”本质上并不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重新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模式。该模式推动了传统教育形式的转型,使其从相对封闭的状态变得更加开放和灵活,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机遇。
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
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知识的灌输。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不高等后果,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单词、短语、句型、语法为主,学生习惯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导致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无法切实提高。
此外,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围绕教科书进行。教科书的内容无法像网络资源一样及时更新、紧跟时代潮流,从而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的实践探析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化学习为主要特征[1]。为了克服传统“满堂灌”式课堂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概念。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由教师进行課堂讲授,另一部分时间由学生通过讨论实现交互式学习[2]。根据对分课堂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渐进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课堂讲授阶段。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知识,为下一阶段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个阶段为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即在课堂讲授后留出大约一周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学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吸收,才能确保随后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这是对分课堂的亮点所在。第三个阶段为课堂讨论阶段。学生需要基于内化吸收阶段的反思和疑问,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从而深化、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途径的多样化,笔者及项目组成员针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的模式进行了实践探析。
(一)实现微课、慕课与对分课堂的紧密结合
微课、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基于微课和慕课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将教学视频资源与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摆脱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建立以微课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模式
微课以教学视频为核心,还包括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各种教学支持资源[3]。它具有精练的内容和突出的主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水平特点,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主题录制短小精练的视频,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
微课是促进对分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以微课为基础的对分课堂包含五个步骤:课前教师对微视频的设计、制作与上传;学生对微视频内容的预习;课堂讲授阶段教师对微视频的深化讲解;内化吸收阶段学生借助微视频和其他资源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课堂讨论阶段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结合微视频进行讨论。
现以项目组针对英语议论文写作进行的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实践为例。第一步,教师制作介绍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微视频。第二步,教师将微视频上传至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网络平台,在课堂上围绕微视频详细讲授。第三步,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借助微视频、结合其他学习资源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第四步,一周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微视频进行课堂讨论、答疑解惑。
2.建立以慕课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模式
慕课作为网络在线课程,具有规模大、共享开放、自主、互动的特点。慕课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线学习包括观看视频、学习讲义、进行诊断、完成习题、参与互动讨论等。在线学习后,学习者需要进入测试阶段。测试具体包括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
实行以慕课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主要包括五个步骤:第一,学生课前观看慕课视频、学习相关讲义、进行自我诊断与练习、展开交流;第二,教师围绕慕课内容进行课堂讲授和答疑解惑;第三,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围绕慕课内容继续内化吸收;第四,一周后,教师组织学生就慕课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第五,学生课后在慕课学习平台进一步互动讨论,并参加平台中的测试,以检验学习效果。
项目组成员结合慕课进行了对分课堂的实践。现以大学英语四级模块教学为例。除了引入国内优秀的慕课资源外,项目组成员还和其他教师组成团队,结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自制慕课资源。如此不仅服务了学生,还提高了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完成慕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后,项目组成员按照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的五个步骤,进行了认真实践。
实践证明,基于微课和慕课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使教师的课堂讲授不再繁重和机械。此外,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最终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现微信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与对分课堂的紧密结合
除了微课与慕课外,项目组成员还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了对分课堂的实践中。目前,发展成熟、被师生普遍接受的是PC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紧密结合。但是由于网络限制、系统限制、版权限制等原因,多数在线学习系统只能在特定局域网和特定场所中的电脑上运行,这就势必带来诸多不便。首先,在线学习系统的资源无法实时更新,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反馈。其次,由于只能在固定场所进行自主在线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教师需要把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更加便捷、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功产物。它作为免费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能够快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具有多维交互性的典型特征。大学生对微信的普遍使用为建立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学习平台提供了可行性保证。
项目组成员首先建立了基于微信群的微信大学英语学习平台,然后将其应用到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的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在微信群中发送微课、慕课等资源,在内化吸收阶段发送教案、课件、测试题等资源,以便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资源保证。另一方面,在内化吸收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合作化学习,避免故步自封;其次在微信群中解答学生的问题,从而确保学生内化吸收阶段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再次,学生可以在微信群中共享各类学习资源。
实践证明,微信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与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的结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室+教师”教学模式的局限,实现英语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共享;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学生随时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创造条件。
四、结语
项目组将微课、慕课、微信与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紧密结合,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试验班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获得了显著提高。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的時代背景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带来了重大机遇。对分课堂理念的提出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摆脱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实践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