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千翔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报告中指出的:“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 这对培养新时代全民国防意识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大学生 教学方式 爱国强军
作为一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教师,将国防教育带入校园、带进课堂,带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是教学工作的重点。相比于专业课的学习,国防教育之于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如何将所教授的内容讲得清晰、有趣,如何客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是教学工作的难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
“爱国”、“强军”这些词语对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假使你问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为什么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又或者“我们的军队为什么是人民的军队”时,他们却很难准确地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大学生在社会群众中的地位通常是知识分子的化身,倘若大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种基本的问题,那么“全民国防”这项工作就更加难以开展。如何解答这种基础的思想政治问题,光荣的使命就落到了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及其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身上。将基本的国防知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同时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例如解答“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为什么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大学生首先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按照《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其次,大学生是一名学生,根据《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公民和大学生这两个身份都要求我们必须爱国,将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讲授的同时配以大量生活的故事案例和相应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当然也就理解了爱国的重要性,并有条理地回答。
二、体验军人生活
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军事训练要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有单独的学分,训练成绩计入大学生档案。可以说,大学生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军训不仅仅包括军事训练,还包括军事理论学习和日常行为的规范,例如唱军歌、整理内务、站军姿、守秩序。军训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更在锻炼毅力、规范个人生活、增强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官们坚强、健康、果敢、严苛的性格让学生感受到了军人及军营的生活,深深感受到了军人们的人格魅力与军营文化。自从军训以后,绝大多数学生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军人,对于真正的军营生活更是知之甚少。即使有了充分的理论学习,也很难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真实的军营生活,有助于学生与人民军队心连心,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当然,体验军营生活,可以通过直接体验与简介体验两种形式具体开展。
1.亲身实践。学校与当地现役部队或者预备役部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学生走访军营军事体验或文艺会演、军人走访高校主题报告等方式,学生了解军人们的生活,感受军人们的优良品质与爱国热忱。
2.高校征兵。近年来,高校学生服兵役这一现象越来越走进人民的视野,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征兵力度,相应的具体保障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使我国的高校征兵事业走向规范与长效。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在部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因此,普通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在每年的大学生士官直招,大学生预征入伍及征兵工作时间,牢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征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征兵工作在国防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做好征集新兵各种政策宣传,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渴望参军的学生为了顺利通过征兵入伍的各项考核,都会按照军人的标准参照自己的言行,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即使他们最终没有通过征兵入伍的一系列考核,这种努力拼搏的过程也会让这些学生学到很多。
3.学在身边。在所有高校中,有一些学生了解军人,甚至对军营的生活十分熟悉。他们就是国防生、大学入伍后返校的学生及退伍军人退伍后进入大学的学生。在这些学生身上都带有被军营打磨过的气息,他们热情开朗。热爱集体活动,生活习惯良好,身体素质很棒。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开展国防教育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以“一名国防生”或者“一名军人”的身份與学生分享他们与军营的情谊。这些独一无二的人生宝贵财富会像温泉一样滋养着其他同学的心灵。年龄和身份的相当,让他们与其他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消除沟通障碍,更多一些理解与感动。这些学生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探讨关于国防的理解。
4.预备役建设。在高校探索组建预备役部队,是国家基于长远的战略选择,是适应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调整组织布局,切实加强国防建设的实际举措。它将短期军训拓展为日常行为,在高校武装部的带领下开展训练,这种训练一方面是作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预备役学生本身和普通的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培养,这种亲身参与性增强了他们对国防事业的认同感。2004年6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山陆军预备役步兵旅炮兵团乐山师范学院指挥连和炮兵团电子对抗分队正式挂牌成立。这支预备役部队全部由乐山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组建而成。2011年5月,长春科技学院依托长春市预备役某高射炮兵旅,组建了大学生预备役营。2014年4月12日,山西省首支高校预备役部队——晋中陆军预备役高炮团双37高炮营三连成立。这种预备役部队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是新时代下国防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表达“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责任”这一新主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在有条件开展的高校中推广。
三、丰富校园文化
大学生活流光溢彩,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和生活外,还有一系列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些活动吸引着大批学生关注的目光。知识竞赛、报告宣讲、宣传展览、文艺会演这些主要的校园活动形式可以被用来做国防教育的手段,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而且可以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策划活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这是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学习中除了军事理论学习外最常采用的学习方式。
爱国不仅仅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是一种高尚的义务和责任,最终体现在报效桑梓、保卫国家、振兴祖国的具体行动中。爱国主义不仅要求一个人在情感与思想上对祖国的认同和忠诚,更强调每个人身体力行,积极投入报效祖国的社会实践中。没有行动的爱国主义是空乏的。“空谈误国,实干興邦”,爱国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非一时的激情和响亮的口号。国防教育就是爱国主义宣传的重要一环,让我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同时,热爱这些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定辛勤战斗在第一线的最可爱的人们。我们的人民军队不仅保家卫国,同样在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四、高校国防教育要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
社会实践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流程,在推动其理解社会、掌握国情、丰富自我、塑造人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感及贡献社会力量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各个高校展开国防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能充分指引学生下入基层、迈入企业、融入乡镇,积极开展我国革命老区的社会调研活动,让其在社会基层,尤其是革命地区的相关历史进程、现在局势中重新理解革命成功,还有创建社会主义国家所克服的种种困难,进而正确对待如今社会主义创建的革命果实。以上种种能充分辅助大学生塑造优秀的国防道德素养。
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部队观察学习,运用部队以往的教育成果进行爱国尚舞活动,利用革命英雄主义观念与爱国主义精神感染学生,进而培养出奋力学习、积极向上、报答祖国的渴望之情。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
[2]傅景云.高鸿春.国肪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