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呼唤更多青年创新人才”。这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本文所提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面对当前日益发展的知识经济新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创业教育架起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
一、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现状
(一) 创业教育意识不到位
一方面,高校管理层面重视不够,对于创业教育本身的内涵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将创业教育只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导致许多大学创业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狭义地将其理解为“教会自己如何办企业、怎样当老板”,仅将创业教育当作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大多数毕业生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思维方式中,缺乏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
(二) 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创业教育课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归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方面,以选修课、大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教育效果较差。此外,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在教材的编制、案例的分析等方面素材不足,教材中的创业内容与当前创业市场脱节,缺乏对创业活动普遍规律的提炼,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 创业师资力量较薄弱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理论与经验兼具的教师十分缺乏,且高校在教师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方面力度也不够,创业师资的匮缺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兼顾,培养难度大,而当前高校多数未建立科学的考评方式,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动力不足。尽管社会上有一些优秀的创业导师,但多数高校在引进方面渠道不畅,无法增加师资储备。
(四) 创业教育氛围营造不给力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当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的宣传团队,宣传形式未能与时俱进,宣传可持续性不强,忽有忽无、忽强忽弱,创新创业氛围无法形成。二是宣传协作不够。创业教育不是一所高校一两个部门或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涉及各院系、教务、就业等诸多部门。在具体操作中,多个部门协调起来,要渗入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对策
(一) 加强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落实,要有相关的制度做指导,这就要求高校领导队伍依据十九大精神,结合本校详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方针及相关制度。此外,高校急需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研发。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如大一、大二加强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的教育,大三、大四加强创业技能的讲解、创业实践的落实。另一方面,高校还需着力开发非正式的创业课程,即加强创业实践。如开展各类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政策咨询会等活动,参观校外创业基地,进行深入创业交流等,让学生真正获得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加深理念,培养意识,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
(二) 引进校外专家,加强师资建设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大力培养一支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高质量创业教师队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一方面,高校应从内着手,制定严格的创业导师选拔方法,选拔出具备潜在创业素质的教师,予以着重培养,给予考核激励,形成一支創业意识强、创业教育能力强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校也应从外着手,引进校外创业经验丰富、法律知识渊博的专家团队,组建一支高效的兼职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创业技能指导。
(三)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氛围营造
高校要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就需要加强校内外各类创业优惠政策、创业法律知识、创业扶持办法、创业成功案例等的宣传力度,丰富创新创业宣传内容。此外,在创新创业宣传方法上,需组建宣传领导小组,将宣传工作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级,甚至每个个人,形成全员参与的态势;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网站等手段,结合广播、宣传栏、校园LED等传统方式,展开宣传;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案例展示等,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四)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各类帮扶
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外,还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方面是响应政府号召,以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技术、场地、人员、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帮扶,使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能顺利转化,孵化出更多有竞争力的学生创业团队。另一方面也是落实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获得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加深理念,培养意识,提升自身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侯晓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困境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6.
[2] 段晓芳.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3.
[3] 刘宜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教育观点,2014.
作者简介:刘灵娜,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