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此类回忆性作文,让其脱颖而出呢?
1.学会挖掘记忆宝库,获取丰富的材料,叙述动人的故事。比如你第一次买菜的经历和感受,妈妈教你做饭的过程和吃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心情,记一次有意义的夏收劳动……下笔前,要认真回忆自己做过、经历过的事,从中选择一件最难忘、印象最深刻的写下来。
2.放好细节小电影,把脑海中的故事切割成一个个画面,用最生动、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来再现画面,争取做到活灵活现。
3.抓住“珍藏”二字,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文要做到“情溢于衷而言于表”,才能感染读者。
4.安排好作文的详略。写一件难忘的事,不能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第一次买菜
◎李 真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遇到过许多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被表扬……其中,去年初夏那次买菜的经历最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星期天,吃完早饭,我在妈妈的提议下第一次独自去买菜。记得还没到菜市场,耳畔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
点明题意,倒叙开头。
“我”想采购什么?妈妈传授了哪些经验?“我”又有怎样的认识?可略微交代。
“我”问价时是什么语气?心情如何?
见到“我”的举动后,卖猪肉的叔叔动作、神态如何?
讲价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听到“九块五”后,“我”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哇,买菜的人真多!”我带着一丝惊讶,走近一个肉摊,问道:“叔叔,五花肉多少钱一斤?”“十块。”卖猪肉的叔叔说。我说:“便宜点吧,我妈妈说猪肉才九块钱一斤。”卖猪肉的叔叔笑了,说:“九块五。”我转身装作要走的样子,说:“你不卖就算了。”“哎,小姑娘,别走,别走啊……”卖猪肉的叔叔被缠得没法子,只好答应:“就按你妈妈说的价,九块就九块。”只见卖猪肉的叔叔左手拿磨棒,右手拿菜刀,菜刀在磨棒上磨来磨去,然后切下一块五花肉,称了称,正好一斤,用塑料袋装好,放进了我的菜篮里。我付了钱,转身走开了。
我又用同样的方法买了黄豆芽和小白菜。走在街道上,我看到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好像今天都遇上了什么喜事似的,再看他们的篮子里,装的不是新鲜蔬菜就是肉类。这时,我想起妈妈讲过的往事:她小时候,这个菜市场只有一两个肉摊,肉价才一块多一斤,人们却舍不得买。现在大家都富起来了,肉摊子也增加到了四五个,肉价也涨到了十几块一斤,人们却经常买。
我拎着菜篮往回走,心想:人们的生活水平真是逐渐提高啊。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到2020年,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定能达到小康水平。
“真真,该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呼唤将我拉回了现实。我想:我会将这次经历珍藏心底,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
“我”买完猪肉后有什么反应?心理、动作、神态如何?这些都可加以描写。
此段将今昔生活进行对比,本想以小见大,体现出国家的富强,却有拔高主题之嫌。
过于拔高,给读者假、大、空之感。
呼应开头,结构完整。
这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我”第一次买菜的经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脉络明晰,叙事流畅,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1.缺少细节。文中没有对“我”及卖猪肉的叔叔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或当时场景进行较为细微地描写,以致内容稍显单薄,不能给读者如睹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2.拔高主题。本文并非“菜市场的今昔”或“买菜所感”,那么小作者把买菜这件小事提高到“国家大计”的高度,给人故意拔高之感,尤其是结尾的议论大而空。
针对以上不足,建议小作者这样修改:
1.细节传神。行文须精心打磨,丰富细节,比如采购计划、妈妈传授的经验等都可交代。再如讲价时,“我”与卖猪肉的叔叔各有怎样的心理、语言和动作,都可细致描述。
2.表达感受。写作重点应该在对“第一次买菜”这件事情的刻画上,因此要清楚地记述买菜的过程或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第一次买菜
◎李 真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遇到过许多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被表扬……其中,去年初夏那次买菜的经历最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星期天,吃完早饭,我在妈妈的提议下第一次独自去买菜。我还没到菜市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就传入耳际,真像一首恢宏的交响乐。(描述菜市场的热闹景象,渲染气氛。)
我提着菜篮,忐忑不安地走进了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虽然我常跟妈妈一道买菜,积累了一些“见习经验”,但是独立执行任务还是第一次。
“买一斤猪肉、二斤黄豆芽、三斤小白菜……”妈妈订的“一二三”采购计划在我脑海里转了一遍又一遍;“一定要讲价,要是对方不降价,就换一家。”妈妈传授的采购经验,让我心里直打鼓,和人家“斤斤计较”,我总觉得有些难为情!(既点明采购计划和“要讲价”的经验,又刻画出“我”难为情的心理,生动传神。)
“叔叔,五花肉多少钱一斤?”我挨近一家肉摊子,轻声地问。(“轻声”从侧面写出“我”的胆怯。)“十块。”“能便……便宜点吗?我妈妈说……”我有些紧张,说话也结巴起来了,“我妈妈说九块一斤就买……”卖猪肉的叔叔笑了,说:“小姑娘,你看这肉,鲜着哩!好吧,便宜点,九块五一斤,行了吧?”“九块。”我见他让了步,胆子大了些。(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胆子也大了起来。)“我妈妈说……你不卖,我到另一家买去。”我亮出了讨价还价的最后一招,转身装出要走的样子。(语言描写加动作描写,生动鲜活,如在眼前。)“哎,小姑娘,别走,别走啊……”这一招还真灵,卖猪肉的叔叔连忙喊住了我,“就按你妈妈说的价,九块就九块,要多少?”“一斤。”说话间,他早已右手操菜刀,左手拿磨棒,将菜刀“噌噌噌”地磨了几下,然后麻利地一划,割下一块五花肉,用袋子装好,放进了我的菜篮里……(“操”“拿”“磨”“划”“割”“装”“放”等字显得动作一气呵成,凸显了卖猪肉的叔叔动作的娴熟、麻利,让读者过足眼瘾。)
我又用同样的“经验”买了黄豆芽和小白菜。(言简意赅,衔接自然,有详有略。)走出喧闹的菜市场,沉甸甸的菜篮不断地从左手换到右手,我心里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学会买菜了!(通过动作及内心独白,真切地展现出“我”买菜任务完成后的快乐感受。)
“真真,该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呼唤将我拉回了现实。我想:我会将这次经历珍藏在心底,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