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曼·阿不利米提,艾尼瓦尔,托合提·艾买提,姜婷婷,娄善伟*
(1.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2.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吐鲁番838000;3.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新疆南疆区域是传统的植棉区,植棉历史较久[1-2]。近几年,新疆南疆区域植棉面积稳定在100万hm2左右,约占新疆植棉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喀什地区植棉面积在40万hm2左右,是南疆植棉区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4]。疏勒县作为喀什地区重要的优质陆地棉生产县市,近几年棉花生产却发展缓慢,生产技术落后,膜下滴灌技术普及率低,机采棉应用范围较少,皮棉产量一直在1500~1650 kg/hm2徘徊,与膜下滴灌技术和机采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背景不相符[5-7]。因此,作者通过对疏勒县具有代表性的库木西力克乡展开植棉情况调查,采取了一系列高产技术服务,旨在提高棉花种植技术水平,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该区域棉农植棉积极性。
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植棉人员各年龄段均有,以年龄30~50阶段最多,约占总数的58%以上,说明该乡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且以种植为主。从植棉人员的学历构成可以看出,该乡植棉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以小学水平占主流,约38.1%,高中以上学历几乎没有,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盲,缺乏高学历植棉人员,技术推广难度较大(见表1)。
库木西力克乡棉花种植大多以农户家庭种植为主,植棉面积不大,户均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0.67 hm2左右,植棉面积小于1.33 hm2的户占比达到73.9%,占了绝大部分,户均植棉面积超过2.00 hm2的占比仅为5.5%,说明土地规模化程度低。
1.3.1 品种杂乱,数目繁多
由于农户自主种植,所以棉花品种选择余地大,加上政府没有规范品种选择,致使该区域棉花类型差异较大,不但有新疆选育的新陆中系列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中棉所系列,甚至还有新陆早系列以及辽棉、冀棉等,调查发现该区域共有棉花品种80多个,棉花各个品种的生长特性不同,而种植方式由较为单一,造成棉田整齐度差,品质低,效益不高。
表1 木西力克乡植棉人员的年龄、学历情况
表2 木西力克乡棉花户均种植面积情况
1.3.2 用地不协调,科学技术观念不足
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土壤呈盐渍化土质,所处环境干旱,水资源缺乏,加上各户分散种植,相互之间缺乏协调统一,作物布局不规范,土地利用率不高。加上生产技术落后,缺乏膜下滴灌、精量播种、精准水肥、机械采收等现代技术, 播种和管理技术缺乏,氮、磷、钾的比例严重失调,科学种田理念明显不足。
植棉农户整体知识水平低,植棉仍按老习惯进行,不进行化学塑形等技术调控,而且采收时间长,很少使用脱叶剂,依然保持人工采收。群体塑造技术、滴灌节水技术、机械采收技术没有得到应用很推广,极大地阻碍了该区域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
针对该区植棉面积分散的问题,采取集中连片种植与管理的方式,统一种植模式,规范种植作物种类,逐渐形成不同作物区域划分,分小组按要求采取措施,统一株行距和播种方式,统一调配药物和肥料,统一按要求进行化控和打顶,并在吐絮期统一指导采收。
针对植棉知识缺乏,技术落后,采取加强培训的方式,把田间指导和室内讲座相结合,依托驻村工作队安排培训任务,要求每个农户都要积极参加培训,全方位,高覆盖的进行技术讲座,开展了农作物除草、农家肥腐熟等技术讲座和施肥、打顶、整形的现场指导,确实加强技术的应用能力,确实做到指导进入田间地头,行之有效。
依托新疆农业科学院,引进先进的植棉技术。首先,从品种上进行改造,筛选适应该区域品质好的品种,并逐渐形成规模,发展为主栽品种。其次,引进精量播种和种子包衣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出苗率和保苗效果。并适当选择区域推广滴灌模式,加强节水和滴灌施肥。最后,规范缩节胺化学调控技术,田间打顶技术和脱叶剂应用技术,缩短采收时间,提高效率。
通过驻村工作队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共同努力,分别在该乡的10村、15村、9村打造了技术样板田,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合理的技术应用,棉花平均单产比原来提高了750 kg/hm2以上,增产幅度大于30%。对当地农户植棉起到了引领作用,并深刻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植棉理念,增加了植棉积极性。
通过调研,针对性解决问题,驻村工作队棉花技术服务措施的实施,使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棉花产量有了很大提高,单产增加750 kg/hm2以上,种植模式和观念发生根本改变。说明技术服务可以改变落后的观念,起到引领的作用,对于促进区域棉花生产,挖掘棉花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发达地区,尤其是技术落后、知识水平低的地区,更应该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户的种植棉花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1]孔庆平.制约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0:61-63.
[2]翟文强,李俊华,吴海波,等.喀什地区小麦一甜瓜一玉米立体套种栽培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4):613-617.
[3]张佳喜,蒋永新,陈发.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实施现状[J].中国农机化,2012(03):33-35.
[4]危常州,张福锁,朱和明.新疆棉花氮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00-1505.
[5]原日红,俞树迅,余学科.中棉所36在北疆棉区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0,27(12):29-30.
[6]纪从亮,俞敬忠.棉花高产品种的产量构成特点[J].江苏农业学报,2000,16(1):25-30.
[7]田立文,董合忠, 娄善伟,等.新疆棉花轻简高效策略下“矮、密、早” 关键栽培技术解析[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论文汇编,安阳:中国棉花杂志社,2017: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