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加寡聚酸碘不同施药方式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2018-06-29 08:53王正明付小燕王文刚王艳
棉花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结铃黄萎病枯草

王正明,付小燕,王文刚,王艳

(1.湖北省枣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枣阳 441200;2.湖北省枣阳市农业执法大队,湖北 枣阳 441200)

0 引言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省枣阳市的棉花种植结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熟制棉花和早春地膜棉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麦茬花套种和麦后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棉花黄萎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又呈上升趋势[1]。植物诱抗剂利用诱导因子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性,使之产生抗菌物质,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为植物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应用效果良好[2-3]。以芽孢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菌剂在防治棉花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研究应用已成为植物保护研究的热点。在使用芽孢杆菌过程中,除了气候条件外,土壤环境对防治效果的发挥尤为重要。因为芽孢杆菌作为向特定生态系统引入的拮抗微生物要在土壤中定殖并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土壤环境,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发挥[4-5]。

近年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植物诱抗剂与芽孢杆菌混用,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表现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确定其防治效果,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防治效果不稳定的现象,于2017年进行了采用不用施药方式施用植物诱抗剂加芽孢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湖北省枣阳市随阳农场管理区王湾村二组,试验棉田上年棉花黄萎病为一般严重程度。土壤质地为黄壤土,有机质17.5 g/kg,碱解氮82.6 mg/kg,有效磷5.8 mg/kg,速效钾91.3 mg/kg,pH值6.5。试验所用棉花品种为鄂杂棉10号,采用传统河泥方块育苗,于4月23日播种,5月25日移栽,种植密度为27000株/hm2。

1.2 试验材料

枯草芽孢杆菌(1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为湖北大地丰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生产;液体石蜡为荆门炼油厂生产;玉米芯粉末粉碎后干燥过2 mm筛。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

处理A为药剂拌种:将棉种用适量水湿润,然后加入定量药剂,其药量为每公斤种子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00 g再加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50 g,与种子充分混匀,于4月23日播种。

处理B药剂喷雾:使用剂量为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500 g/hm2,于6月10日对处理内棉株喷雾,喷液量为450 kg/hm2。

处理C为药剂穴施:将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500 g/hm2再加液体石蜡450 ml/hm2充分混合,再与玉米芯末45 kg/hm2充分混匀,于5月25日棉花移栽时放入打好苗穴内,盖上好土,然后浇上适量的水。

处理D为药剂灌根:将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3000 g/hm2混匀,加水5400 kg/hm2,于6月10日灌根,每株棉花用药量约200 mL。

处理E为空白对照。

1.4 调查方法

分别于棉花移栽后60 d(7月24日,棉花初花期)和90 d(8月23日,棉花盛花结铃期)观察棉花长势和长相并进行病情调查。病情调查采取每小区连续定点20株,调查发病株和病情指数。病级参考棉花成株期黄萎病鉴定的全国统一标准,分0,1,2,3,4共5级[6]。计算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棉花的安全性观察结果

施药后不定期目测各处理棉花生长情况,各处理均未发现棉花生长的异常现象,说明各处理的药剂用量对棉花生长安全。

表1 各处理在棉花移栽后60天和90天的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2.2 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各处理在棉花移栽后60 d和90 d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见表1。

2.2.1 棉花初花期的防治效果

对棉花初花期(注:这一时期一般是棉花黄萎病发生高峰期)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处理C、处理D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处理B和处理A;处理C、处理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和67.7%,这两者之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处理C和处理D均极显著高于处理B和处理A;处理B和处理A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5%和48.5%。

2.2.2 棉花盛花结铃期的防治效果

对棉花盛花结铃期(注:这一时期一般是棉花黄萎病发生次高峰期)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处理C、处理D分别为85.2%和82.1%,处理C、处理D仍然极显著优于处理B和处理A,但两处理之间防治效果亦是差异性不显著。处理B防治效果(为74.3%)极显著高于处理A(为60.7%)。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移栽时于穴底施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500 g/hm2再加液体石蜡450 mL/hm2再加玉米芯末45 kg/hm2对棉花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的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和85.2%;在棉花移栽后15天用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3000 g/hm2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3000 g/hm2兑水灌根对棉花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的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7%和82.1%;在棉花移栽后15天用20%寡聚酸碘可湿性粉剂1500 g/hm2加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500 g/hm2兑水喷施对棉花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的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5%和74.3%;用该两种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只有48.5%和60.7%。表明移栽时穴施最好、灌根其次、喷雾第三、拌种最差。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人工费用等因素,建议采用穴施方式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加寡聚酸碘防治棉花黄萎病。

对于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1]王正明,陈明,王文刚.几种植物诱抗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J].湖北植保,2012(6):18-19.

[2]孙玉祥,王瑞霞,周燚,等.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15-17.

[3]王正明,曾玲玲,檀银忠,等.几种植物诱抗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J].棉花科学,2012,34(6):24-25.

[4]杨普云,赵中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王正明,王艳,王文刚.枯草芽孢杆菌不同施药方式防治地黄枯萎病的效果[J].湖北植保,2017(5):22-23.

[6]王正明,王艳,王文刚.不同吸附载体对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J].棉花科学,2014,36(1):19-21.

猜你喜欢
结铃黄萎病枯草
伊犁河谷区域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岁末
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遗传结构揭示
北方树的性格(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