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杭州 310006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铂类药物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化疗药物,但含铂类的化疗方案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其中以呃逆最为常见[1],且严重程度与化疗剂量密切相关。化疗相关性呃逆常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发作,每分钟数次至数十次,轻者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化疗中断,影响治疗进程。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令患者及家属痛苦不堪。本研究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②精神、认知能力正常;③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KPS评分≥60分,估计生存期>3个月,可承受化疗的患者;④化疗方案均含铂类药物,化疗后出现呃逆的患者;⑤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明确诊断的精神病患者;②过敏体质患者,如有两种以上食物或药物过敏史,或已知对吴茱萸、生姜成分过敏者;③有皮肤病或贴敷处皮肤有破损者;④患者和家属对本项研究高度敏感,难以解释与沟通;⑤已参加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本科住院化疗后出现呃逆的患者81例,均符合《中医内科学》呃逆的诊断[2],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3±6.0)岁,其中肺癌 16 例、结直肠癌8例、胃癌8例、鼻咽癌2例、食管癌4例、卵巢癌2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2.8±8.0)岁,其中肺癌 15例、结直肠癌10例、胃癌9例、鼻咽癌1例、食管癌3例、卵巢癌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止呃逆治疗联合常规护理,盐酸甲氧氯普胺使用方法为:患者出现呃逆时,予盐酸甲氧氯普胺10mg肌肉注射,1次/d,治疗3d。常规护理方法:(1)饮水法:指导患者呃逆时含温开水一口,然后将水徐徐咽下,可重复此动作数次;(2)饮食调理:指导患者避免进食寒凉、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时嘱患者坐起或将床头抬高30°,进食后保持此体位至少30min,进食速度宜慢,不宜过饱;(3)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其焦虑的情绪;运用松弛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他们精神放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操作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按摩双侧内关、足三里穴位,力度适宜,以酸胀为度,每穴位揉按1~2min,1次/d。吴茱萸(产地:浙江)20g研磨成粉,予生姜汁调配成糊状后分成四等份,均揉成药饼,置于6cm×7cm的医用穴位贴上,贴敷于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1次/d,贴敷6h后揭除,每天治疗后均进行疗效评估,3d后无论起效与否均终止干预。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情况 按照《中医病症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具体为:痊愈:治疗1次,呃逆消失,未再复发;显效:治疗1次,呃逆明显减轻或间隔时间延长,重复治疗1次后症状消失,未再复发;有效:治疗1次,呃逆减轻,重复治疗2次后,症状消失,偶有复发;无效:治疗3次以上呃逆才止,或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每次治疗后症状暂时消失,但反复发作,未能完全根治。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60.9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症状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2.3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发泡、过敏等不良反应。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2%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呃逆。既往研究发现,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过程中患者呃逆的发病率为13%~45%[4-5],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明确的特效药物[6]。临床上化疗相关性呃逆多采用氯丙嗪、山莨菪碱、盐酸甲氧氯普胺等药物镇静、解痉、止呕治疗,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疗效不一,缓解时间较短,容易复发,而且以上药物多存在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将呃逆归属于“哕”,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难以自制的病症,其病位在膈,古人责之于胃,病机为气逆动膈。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呃逆多因化疗药物损伤正气,致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中医药针对化疗相关性呃逆的治疗原则多以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为主[7]。汪成书等[8]、罗斌等[9]报道灸法、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化疗相关性呃逆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吴晨荻等[10]认为中医外治法受患者病情影响较小,因内服中药口感不佳,可能加重患者呕吐、呃逆等消化道症状,而中医外治法则可避免药物内服引起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穴位贴敷通过辨证选穴和透皮给药,联合穴位按摩使药性通过皮毛理,循经络传至脏腑,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其药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止呃之功效,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膈肌痉挛,调节三焦之气机,气顺则呃逆止[11]。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又是胃的下合穴,具有补益中焦的功能,可调节胃肠运动,与内关穴配伍,具有降胃气而止呃逆之作用。吴茱萸性味辛、苦、温,具有降逆止呃、疏肝理气之功效[12]。文献报道吴茱萸贴敷治疗呃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3]。吴茱萸采用生姜汁调药,因生姜入脾胃,其性辛温,既助药力达于胃肠,又祛胃肠之寒邪,同时亦能缓解患者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盐酸甲氧氯普胺止呃逆治疗联合常规护理(饮水法、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疗效确定,患者伴随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通过穴位按摩和药物贴敷的双重作用,能有效制止呃逆的再次发生,减轻其伴随的临床不适症状,可达到长期稳定的疗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经济实用、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Ranganath P,Einhorn L,Albany C.Managementof 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on multiday cisplatin bas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J].Biomed Res Int,2015,20(11):94-97.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5-227.
[4]Hamada S,Hinotsu S,Kawai K,et al.Antieme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ombination of palonosetron,aprepitant,and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 receiving 5-day cisplatin-based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J].Support Care Cancer,2014,22(8):2161-2166.
[5]卢久琴,马亮亮,王心悦,等.肺癌患者化疗相关呕吐前驱症状的筛选及其与化疗相关呕吐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7):511-515.
[6]Choi T Y,Lee M S,Ernst E.Acupuncture for cance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iccup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omplement Ther Med,2012,20(6):447-455.
[7]胡志平,甘宁.柿蒂治疗肿瘤化疗引起呃逆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0):819-820.
[8]汪成书,南新记.艾灸治疗肿瘤呃逆32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3,24(4):104-105.
[9]罗斌,田建辉.针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致呃逆的进展[J].医学信息,2015,28(43):450.
[10]吴晨荻,龙柳伊,侯天将,等.化疗相关性呃逆外治方法探究[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6,37(3):10-12.
[11]彭芳.内关穴治疗呃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2):157-158.
[12]崔瑛,纪彬,赵素霞,等.吴茱萸外用功效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264-267.
[13]刘淑凤.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呃逆34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34(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