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倩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 淄博 250000)
脑梗塞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病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脑梗塞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群,这也使得脑梗塞成为导致中老年死亡与残疾的主要原因[1]。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今天,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脑梗死属于慢性疾病,疾病的恢复期主要指的是脑梗塞后2周~6个月,在脑梗塞恢复期,如果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2]。而对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上认为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所以可以采取中医辩证治疗的方式。本研究也就中医辨证指标脑梗塞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84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情况。患者中有男性50例,女性34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4.3±4.5)岁。选取同期本院接受的脑梗塞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3.9±4.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中医虚症辩证参考标准》[3]中关于脑梗塞的诊断标准;(2)应用颅脑CT及MRI检查均显示患者为脑梗塞;(3)患者发病均在1个月以上;(4)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肌力水平均在Ⅰ~Ⅳ级的水平。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感染疾病的患者;(2)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
依据中医辩证诊断,对观察组不同症候患者进行进行分组治疗。主要应用《中医虚症辩证参考标准》,从病例学上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型、阳虚暴亢型、肺虚瘫热型。从不同症候上看,气虚血瘀型患者大多神情疲惫、多汗乏力,血虚患者则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颜色暗淡,本研究中该类型的患者有25例。阳虚暴亢型主要表现为畏寒、夜尿多、胸闷、心悸、失眠多梦等,本研究中有32例。肺虚瘫热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易感染风寒,痰液增多,本研究中有27例。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法,主要给患者口服甲钴胺治疗,500 mg/次,3次/d,药物在饭后1 h使用;口服奥拉西坦胶囊,800 mg/次,3次/d,在饭后1 h服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在每晚饭后1 h服用。
针对观察组患者首先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来控制病情,常规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在正常的水平,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以稳定患者的病情,保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在常规治疗后,根据患者病理类型的不同,采取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具体如下:(1)气虚血瘀型。主要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量,药方主要由赤芍、川芎、红花、牛膝、当归、地龙、桃仁各15 g,同时包括黄芪30 g。(2)阳虚暴亢型。主要使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的方法,药方主要为:天麻、菊花、钩藤各30 g,牛膝、黄芪、白芍各20 g,石决明、赤芍、杜仲、丹皮个15 g。甘草10 g。(3)肺虚瘫热型。为患者化痰降热,中药上主要选用生地、远志、麦冬、大黄、枳壳各15 g调配,加水煎服。各种病例类型的治疗均为2次/d,1周为一个疗程,通常需要连续治疗5~6个疗程。
(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缺损评分改善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6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神经缺损评分改善小于30%。(2)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
中医辩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4.05%,患者预后良好,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5.3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治疗情况 [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脑梗塞是临床中发病率非常高的脑血管疾病,疾病的产生容易使患者出现肢体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不良的情况。脑梗塞患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上主要以改善患者肢体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情况[4]。常规采取西药治疗脑梗死常常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疗效低、病情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等,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随着中医对脑梗塞治疗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几年临床中逐渐将中医辩证治疗推广到脑梗塞疾病的治疗中,通过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缺损的恢复。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主要是通过病例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类,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病例[5]。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显示,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症候大多以气虚血虚、肝肾阴虚症候为主,所以患者常常合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有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需要先对患者进行降压或者降糖治疗,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病理类型进行辩证治疗,使得治疗更具针对性做到标本兼治[6-7]。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使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这表明中医辩证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安全性高。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医辩证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脑梗塞患者时,还可以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比如对肢体麻木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以改善肌肉及关节组织功能;药物治疗过程可辅助按摩,通过按摩患者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来促进血液的循环。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1]徐国存,陈怀珍,吴云虎,等.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609-5611.
[2]杨 健,翁 栩,熊 昕.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3(2):374-376.
[3]靳秀明,郭晓芳,胡翠平.参芪柔脉合剂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6(2):17-18.
[4]赵 晶.中药解毒化瘀颗粒联合传统西药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22(4):8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