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的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

2018-06-29 06:00
物联网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联网岗位

刘 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0 引 言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是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化与拓展,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争创优质高职院校的过程中,从组建专业群着手来建设骨干专业,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整体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物联网技术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涉及计算机、电子、网络、通信及软件工程等专业领域,各高职院校在构建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骨干专业的物联网专业群时,根据专业群的组建策略[2],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及自身专业设置情况采取不同的专业组合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4],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标准无法统一,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专业体系等。本文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产业链的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群的构建及其建设进一步研究,以适应物联网发展的新形势。

1 基于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的必要性

1.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物联网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产业体系已初步建成,形成了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在当前的“十三五”时期,我国物联网正加速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4,5]。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在江苏无锡率先建设“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后,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和南京为支撑,一体两翼,多元、辐射全省的物联网产业布局[6]。苏州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地,其物联网产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期,各类应用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浮现,车联网、智慧城市(社会公共事业、公共管理)、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成为当前物联网发展的热点领域[7],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1.2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 2010年开始,高职院校陆续申报并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3],我校也于2012年开设了该专业。但由于“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个涵盖领域广、涉及专业知识多的新专业,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与问题,如培养目标迷茫、教学内容分散、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验缺乏、实践环境不足等。学生在短短的2~3年时间里学习,造成了感知层不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通信层不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应用层不如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尴尬局面。

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一方面可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紧扣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凸显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特色[8]。另一方面,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对接可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另外,物联网属于集成、交叉技术,当前任何一个专业都难以覆盖其全部内涵[9],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有助于实现各专业之间教师的相互合作、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 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的思路

2.1 构建原则

根据“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围绕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应用领域,从识别感知、网络传输、智能处理三个技术层面出发,按照“对接产业发展、适应岗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统筹教学资源、提升服务能力”的原则构建物联网技术专业群,以切实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群体系,增强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与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契合度。

2.2 构建思路

为解决专业拓展性差、专业间协同发展能力弱,以及资源共享性差[4]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物联网应用领域,满足社会对该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院积极进行专业整合与优化,构建了“一个核心、两个方向、三个层次”的专业群框架。将与物联网产业相关并拥有共同行业与技术基础的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三大专业组建成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并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热点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核心专业,形成智能制造与智慧农业的两大应用方向,完成在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及处理层三个层次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专业群中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应产业链层次化岗位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接物联网产业链上游应用领域中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运维等岗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对接物联网产业链中游传输层及相关通信领域中的物联网系统工程施工、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运维等岗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接物联网产业链下游领域中的物联网电子产品设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岗位,见表1所列。

表1 专业群中各专业对应产业链中的岗位群

3 专业群建设内容与措施

3.1 以“合作共赢互利”为宗旨,深化企校合作机制

学院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与政府(苏州市经信委)、行业(苏州市物联网协会)、企业(包括智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12家企业)的合作,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及工作章程,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管理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如共同探讨,确定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根据行业、企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3.2 以“政行企校合作”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打破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的局面,通过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途径,建立起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的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分阶段、导师制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第一阶段为高职学生入学后的前两个学期(第一学年),专业群内所有学生不分专业,进行职业素质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并辅以物联网行业的认知参观实习,此阶段重在进行产业链相关的通识教育;

(2)第二阶段为学生入学后的第三至四学期(第二学年),根据群内各专业方向的不同进行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并辅以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模块的实践教学,此阶段主要讲授产业链中某个专门链环的相关知识,重在产业链中某一专门技能的养成;

(3)第三阶段为学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强化训练,并辅以职业拓展课程的教学,此阶段重在学生岗位迁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最后一个阶段为入学后的第六学期,此阶段实施顶岗实习,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锻炼专门技能。

3.3 以“物联网核心岗位群”为载体,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应面向职业岗位群,突出核心岗位,兼顾上下游相关岗位,并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原则设置。即首先根据专业群面向的产业链中所对应的服务领域,通过调研筛选出本专业群对应的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群;然后进行核心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的分析,提炼出核心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最后根据核心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结合专业群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确定各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形成专业群内公共平台课程与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之间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我们根据前面确定的专业群中各专业服务的物联网产业链中的职业岗位群及其相应职业能力,综合考虑群内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同时将原先各专业相互割裂的课程设置,根据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技术层次优化重组,构建了除在兼顾素质教育基础上设置的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之外的,由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见表2所列。

在该课程体系中,“职业平台课程”是专业群内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所必备的职业素质能力和通识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职业能力课程”是根据专业群内不同的专业对岗位能力和行业能力要求的差异而设置的,由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组成;“职业拓展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而设置的。其中,“职业能力课程”部分形成与物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对应的系统教学能力体系:上游具备电路图识图能力及电子产品生产、安装、维护能力,属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游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应掌握网络组建的基本技能及无线传感器组网技术,属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下游具备工程管理与协调能力,软件开发能力,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能力,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群中的所有学生都能在所面向的物联网产业链中找到就业渠道[8]。

表2 物联网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3.4 以“省级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2015至2016年期间学院申报并建设了由中央财政和江苏省财政共同支持的“现代信息与新媒体技术实训基地”,在专业群建设中,我们依托该实训基地,产教深度融合。与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成“智翔物联网技术实训室”,与世界知名的可编程器件厂商赛灵思(XILLINX)计划合作共同建成“赛灵思-苏州经贸联合实训室”,与小牛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物联网应用工作室”,并引入全国物联网技能竞赛设备供应商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设备建成“物联网设计实战室”等,同时对原有的电工电子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等进行改造,使这些实践教学环境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从而大大增强专业群建设的硬实力。

在具备了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基础上,我们又从软实力着手,构建了突出能力培养的基本型实训、专项技能型实训、生产型实战三段递进的校内外实训实战模式,同时通过“项目+专业导师+工作室”的形式开展创新实践训练,训练的内容以企业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将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真正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成果总结交流、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10],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工程化、教学环境公司化、能力考核职业化”。

3.5 以“网络课程建设”为基础,完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我学习、完善职业能力的技术平台。而在专业群建设中,可进一步结合产业群岗位特点和岗位工作内容,融合电子信息和物联网行业服务标准,按照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工程实施过程对学院以往开发的网络课程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于专业群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这不仅能为专业群内的教师提供课内教学服务,更能为专业群内的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线上服务。

另外,在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围绕专业群中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完善其试题库、案例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资料,并推进虚拟实验平台、网上答疑、互动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专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将最新取得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3.6 以“双师团队建设”为契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双师团队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为改善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的有效举措,我们一方面依托校内产业园以及现代信息与新媒体技术实训基地,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联网专家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或与专职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相互探讨技术难题,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如为期半年的企业访问工程师实践,去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流等,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技术,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同时,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赛灵思大学计划合作部等企业或机构共同创建基于专业群的经济联合体,开展物联网和电子信息项目的研究攻关,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4 结 语

建设基于物联网产业链的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群可使专业群有明确的服务领域,群内各专业依托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工作岗位而设置,并按照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分解,形成了较好的协作关系,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物物联网核心产业链,为地方物联网产业发展培养迁移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既体现了高职教育直接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也符合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要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健全专业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11]的要求。

[1]郑小明.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5(28):5-7.

[2]吴翠娟,李冬.高职教育专业群的内涵分析和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3):14-16.

[3]顾晓燕.高职物联网专业定位与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9-12.

[4]顾卫杰,刘贤锋.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群构建模式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3):8-11.

[5]工信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DB/OL]. [2017-01-18]. http://www. 360doc.com/conte nt/17/0118/14/7747422_623270835.shtml.

[6]中国江苏网.9月,在江苏,让世界看见未来[DB/OL]. [2017-08-17]. http://news.jschina.com.cn/zt2017/docs/201708/t20170817_942410.shtml.

[7]苏州新闻网.2018苏州物联网产业峰会在工业园区举行[DB/OL]. [2018-01-29].http://www.subaonet.com/2018/0129/2147552.shtml.

[8]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9]王浩,王平,张开碧,等.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63-64.

[10] 刘芳.高职信息类专业群“实训、实战、实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37-40.

[11] 江苏教育.《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主要任务[EB/OL]. [2016-11-25]. http://www.ec.js.edu.cn/art/2016/11/25/art_14542_201353.html.

猜你喜欢
产业链联网岗位
“身联网”等五则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抢占物联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产业链春之奏鸣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