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执行编辑 / 孙 静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得到很多快乐,但头疼的事情也不少。有些爸爸妈妈反映,自家宝宝有奇怪的“恋物癖”,我们先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月月妈:我家月月睡觉时,一定要拿着一块手帕才能睡着。每天早上, 在去幼儿园的路上, 她也要拿着这块手帕。到了幼儿园,她会把手帕放进口袋里。手帕弄脏了,我拿去洗,一定要告诉她一声,还要带她到晾手帕的地方看一下,她要看到手帕真的挂在那儿才放心。
文文妈:女儿3岁了,无论到哪儿,她都要带着她的泰迪熊。虽然这只泰迪熊已经很破旧了,家里还有很多漂亮新鲜的玩具,但她偏偏对它情有独钟。每次去亲戚家或去外地旅游,她都一定要带上泰迪熊,而且会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甚至用嘴撕咬着才能稳定情绪。有一次,我偷偷把泰迪熊扔进垃圾筒里,她找不到泰迪熊,伤心地大哭大闹,一整天水米不进,我只好把泰迪熊捡回来还给她。
珠儿:我家东东8个月了,他最喜欢吃纱布、毛巾被、枕套……如果不给他,他就自己把衣服揪起来啃。
小溪:宝宝从小就喜欢咬奶嘴,现在,他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就一直咬着奶嘴,一刻也离不开,我想尽了办法也没用。
游山玩水:点点迷恋我的胳膊,每天晚上睡觉前,他一定要抱着我的胳膊狂啃一番,然后把脸紧紧地贴在上面睡觉。一觉醒来,如果胳膊不见了,他一定会大哭;如果胳膊还在,他用小手摸一摸,又安然睡去。
当宝宝的安全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对妈妈的乳房或安抚奶嘴产生依恋。乳房可以给宝宝温暖的感觉,安抚奶嘴可以让宝宝产生陪伴感和安全感。
宝宝对一些物品的触感很在意,毛毯、毛巾、被子、枕头和玩偶等物品柔软的触感能够传达出让他心安的讯息。
当宝宝想寻求自己能够掌控的东西,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时,他自己的手指、拳头和玩具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主要照顾者的身体也经常受到宝宝的眷顾,如耳朵、手、胳膊等部位,有的妈妈甚至必须保持固定的头发长度,这样宝宝才能够安心地玩着妈妈的头发入睡。
“恋物癖”通常是宝宝遇到环境变化时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当宝宝处于婴儿期时,如果主要照顾者能够细心而耐心地照顾、抚慰宝宝,宝宝就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一种依恋的感情,表现为喜欢依偎着主要照顾者。
一旦宝宝和主要照顾者分开了,这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就会被打破,于是,宝宝就会从身边寻找一些物品来代替主要照顾者。当宝宝感到孤独、焦虑或恐惧时,就会紧紧地抓住这些物品,试图从中寻找安全感。
轻度恋物通常在宝宝3岁后就会慢慢消退,家长不用太担心, 但如果宝宝的“恋物癖”很严重,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了,那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要是不及时帮宝宝纠正,他就会变得胆小、多疑、不自信等,那么,怎样帮宝宝消除“恋物癖”呢?
家长经常无条件地拥抱、亲吻和抚摸宝宝,就是在告诉宝宝:“我在你身边,我爱你,你很安全……”被亲人的爱包围着的宝宝,绝不会把玩具熊或小被子等物品当成自己的“精神保险带”。
宝宝有恋物倾向是需要家长更多关爱的讯号,所以,家长要多给宝宝高质量的陪伴,满足宝宝对爱的渴求。
如果宝宝依恋安抚奶嘴,家长可以对宝宝说:“奶嘴脏了,我们拿去洗。”然后和宝宝一起去洗。第二次,家长单独拿去洗。第三次,奶嘴洗好了,告诉宝宝要晾干才能吃。第四次,奶嘴洗好了,告诉宝宝要多晾几天再吃……逐步拉长宝宝和奶嘴分离的时间,直到宝宝完全摆脱对奶嘴的依恋。
帮宝宝设置情境或角色,让宝宝心甘情愿地把依恋之物送给别人,比如,可儿喜欢一块粉红色的小手帕,也喜欢阿姨刚生的小宝宝,妈妈可以巧妙地引导她把小手帕送给小宝宝,做个有爱心的小姐姐。
宝宝依恋一件物品,家长可以准备一些替代品,让宝宝轮流使用,这样可以减轻宝宝对一件物品的依恋程度。
有的家长只图自己轻松,总是对宝宝说:“抱着你最喜欢的玩具睡觉吧。”这样会使宝宝养成不良习惯。家长应该告诉宝宝,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
很多宝宝是在入睡前的不安中染上“恋物癖”的,如果家长在宝宝入睡前陪他一会儿,唱催眠曲或读童话故事给他听,他就会安心入睡,而不会过度依恋物品。
幼儿园老师、爷爷奶奶等的陪伴和鼓励可以转移宝宝对物品的依恋,但不要强迫宝宝立即戒掉“恋物瘾”,那样可能会使宝宝更加固执地恋物。
如果家长直接把宝宝依恋之物扔掉,或把辣椒涂在奶嘴上,宝宝很可能会伤心地大哭,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如果家长采用鼓励的方法,效果就会好多了。
经常带宝宝做户外运动、郊游,宝宝的眼界开阔了,性格开朗了,对物品自然就不会那么依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