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掌握并会在生活中明了并会运用解释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授课和考查的重点。
关键词: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变化的规律;地理教学
运用先说理后实战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据图说理
首先,运用图表分解地球在运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出现的地理现象。在图一中,可以看出,一年中,地球是斜着身子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有规律的移动,除赤道地区昼夜永远等长外,地球上不同的地点也就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因而可以感受到,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是移动的,一年中也会有昼夜长短和季节的变化。
图一太阳直射点移动和北半球昼夜变化的规律
【图解】无论直射点如何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时间全球均昼夜等长;南北极圈的极昼或极夜每年各只有一天——在其半球冬至日的那一天。
从图二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阳光在地球上可以感受到直射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太阳直射,气候终年炎热,是热带;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和极夜,四季变化最为明显,是温带;极圈至极点之间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终年气候寒冷,是寒带。
图二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
【图解】每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的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时,北寒带全为极昼,南寒带全为极夜;每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的冬至日(12月22日或23日)时,北寒带全为极夜,南寒带全为极昼。热带全部位于低纬度,寒带全部位于高纬度,温带跨低中高纬度。
二、 据图实战
【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公转至③点时,阳光直射点位于()
A. 赤道B. 北极圈C. 北回归线D. 南回归线
(2)当地球公转至①点时,广东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昼长于夜B. 昼夜等长C. 昼短于夜D. 无法判断
【点拨】③处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①处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夜最短昼最长的时间。
【答案】(1)C(2)C
【例2】讀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A、B、E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ABE
(2)A、B两个温度带之间的界线名称是。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带(填名称)。
(4)五个温度带划分的根据是:。
【点拨】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终年气候炎热,为热带。在南极圈内,气候终年寒冷,为寒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为温带地区。
【答案】(1)热带北温带南寒带(2)北回归线(3)北温(4)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三、 图解的重要性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首要工具,是地理教学的灵魂。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抓住地理知识和规律的主线,选择恰当的图表表达;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捕捉有用的地理信息。只有“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好地理图表这个工具,才能真正提高地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达成地理课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先武.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新解[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Z1).
[2]杨玉君.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复习教学的若干思考[J].地理教学,2014.
作者简介:
张平,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