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东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引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为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采取充满活力而又开放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做到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构建出一个开放式的古诗教学体系,以此来升华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应用能力与实践意识。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小学语文古诗开放式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古诗词的教学十分重要,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为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古诗词所蕴含的含义,充分发挥古诗词对小学生的教化作用。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采取开放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诵能力、语言素养以及文化品位,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中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整合古诗资源,丰富教学资料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古诗,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如果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一味地讲解诗题、诗情、诗意、诗人,這样不仅会显得教学繁复,同时也会使教学课堂寡淡无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将古诗的作者、背景、题材等作为教学的线索,进一步地进行古诗资源的整合,丰富自己的古诗教学资源,以此来带领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知识,整合古诗资源。首先,教师要做到联系作者,从作者入手去搜集相关知识;其次,还要从古诗内容去拓展教学题材,以此来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在小学语文古诗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整合古诗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料。比如在进行《春晓》古诗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魅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短视频,让学生去感受春天的魅力。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展开教学,比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杜甫的《绝句二首》等,通过不同诗人笔下的春天,展开对比教学,通过不同的诗句对比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春晓》这首古诗。
二、融合多元文化,丰富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在进行教材古诗选编的时候充分地考虑了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有限性。即使如此,但随着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民俗生活的不断变化,小学生在古诗鉴赏与理解方面仍然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为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做到多元结合、积极创新,采取开放式的古诗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诗书结合的教学方法,将书法教学与古诗教学相融合;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诗画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古诗以作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做到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使古诗教学更加生动与活泼。
在小学语文古诗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融合多元文化,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进行《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时,我采取了诗画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古诗,感受古诗所描述的场景,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创作,将古诗以作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抽象的古诗诗句具体化,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小学生自身对古诗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挖掘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力,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引情入境,活跃教学课堂
创作论者认为古诗是指诗人在情动之时的一个产物,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说的便是这个道理。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活动时要从激发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使他们能够潜移默化中进入到学习古诗知识的状态中去,进而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小学生创设出特定的情境,进而将小学生引入情境,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更好地去理解古诗所包含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古诗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古诗教学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更好地活跃教学课堂。比如在进行《元日》古诗教学时,为了在课堂上创设出节日的情境,在课堂伊始,我便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活动:春节记忆。通过春节记忆这个小活动让每一位小学生去讲述自己的春节记忆,与其余的学生进行分享,有的学生分享自己贴春联的故事;有的学生分享到自己拜年的故事;还要的学生分享到自己放烟花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春节故事在课堂上面营造出特定的节日氛围,带领小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学习古诗。
在小学语文古诗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活跃教学课堂,丰富学生古诗知识。首先,教师要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古诗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料;其次,教师还要做到在课堂上融合多元文化,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最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古诗教学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活跃教学课堂,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去学习古诗知识。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