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英
【摘要】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小学阶段词语教学贯穿了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准确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语境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把词语教学作为指导阅读的突破口。在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感知后,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示哪些是易读错字、哪些是易写错的字。词语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内涵。而通过这样的教学,对于一些生字的读音,学生仍旧读不准,该错的字依旧会出错。等到学生会使用字典、工具书了,遇到不懂的词语,学生就借助字典、工具书来理解 。这样既忽视了汉字特有的文化属性,又离开了汉字所依存的具体语境,使一个个鲜活充满灵性的汉字变得冰冷。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词语的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多方面地引导学生学习词语,进行表情达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词语呢?我想就此略谈几点看法。
一、抓住汉字本身的特点学习词语
(一)利用汉字造字法学习词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汉字都似一幅精巧的构 图。汉语具有音形义的统一,最初汉字的音与义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以字音像物之声”,可以讓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来理解和表达词的意思。如辨别词语“甜的”和“甜甜的”时,汉字中的叠词在朗读时,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就能使人感受到汉字特有的音韵美。
汉字从昔日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象形字、会意字,基本上保留了最初造字时的字形。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字的原型呈现出来,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领略汉字形与义的结合。另外,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更是音、形、义完美的结合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观察想象,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和效率。
(二)利用图片实物学习词语
语文学科和生活是紧密相融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从简单的字到词到句,都是儿童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会的,在没有上学前,他们就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词语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给词语下个抽象的定义。根据小学生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借助图片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积累词语。比如,二年级上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簇拥”“弱小”等词语的意思。再比如,二年级上册《称赞》一文中理解“粗糙 ”这样难度较大的词语,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查词典、背解释,那么学生的收获一定不大。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根粗糙的木棒实物,用手摸一摸,然后同光滑的课桌桌面进行比较,再借助生活中粗糙的墙面、粗糙的手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粗糙”一词,扩大了词语的内涵,效果就不一样了。
二﹑结合语境学习词语
词语教学要由学生“所知”到学生“所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体验词语背后的生活,感受词语背后的精彩。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呢?著名语文教育家斯霞老师提出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主张,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加强朗读感悟,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秋天的雨》中 “五彩缤纷”这个词是重点词语,也比较抽象。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完这一段文字后,出示相关的象形字及图片,理解“五彩”和“缤纷”的本意,然后通过出示各种颜色的纸片、抛撒彩色纸片,引导学生区别“五彩缤纷”和“五颜六色”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最后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扇”“飘”“挤”“碰” “点头”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的动态画面:飘落的黄色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像波浪一样起伏的金色田野,在风雨中频频点头的美丽菊花。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五彩缤纷”包含着丰富的色彩,还感受到了这个词语当中蕴含的动态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
三、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词语
由于汉语中有80%的词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具有模糊性,只有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会有色彩、有情感、有具体的内涵。对于这样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加以学习和运用。
对词语的学习,还可以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词语积累来实现 。教师指导学生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词语,进行分类摘抄。如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状物写景的,描摹色彩、声音的,等等,为语言表达储备 “建筑材料”,为语言表达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发现学生对于理解、积累的词语,往往是缺少自然而然运用的能力,所以,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写大小日记、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样学生掌握的词语才能由消极词汇转变为积极词汇,实现词语理解到运用的跨越,从而丰富和规范学生的语言 。
词语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使用工具的过程,是融知识积累、情感陶冶为一体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去。”语言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成长获得持久的生命 。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