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广 徐银凤 赵晓旭 李晓霜
(山东省济宁市水文局 济宁 272000)
研究区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九仙山小流域(原名红山小流域)粮船石水库,东经116°59′00″,北纬35°46′00″。九仙山小流域总土地面积约50km2,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47.3mm,汛期(6~9月)降水量可达462.8mm。土壤为棕壤性土和棕壤,质地多为砾质砂壤土。流域内原生植被稀少,现有植被主要以人工林和野生灌木为主。流域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强度侵蚀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侵蚀形式为面蚀和沟蚀,其中以面蚀和细沟状侵蚀为主。
站内设有5处径流小区,分别为10°、15°、17°、20°径流小区及梯田径流小区,小区规格均为5m×20m,土壤为棕壤性土,质地为砂~砾质壤土,基岩为花岗片麻岩。径流场情况见表1。
降雨资料收集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雨量计翻斗分辨率为0.5mm,采样周期为5min。
径流观测方法采用体积法,设备采用集流桶和分流桶,桶高均为110cm,半径为0.6m;分流桶采用九孔分流法,分流孔用50mm分流管。
泥沙量测定采用取样,滤纸过滤烘干法。
表1 径流场基本信息表
从月降雨量分布图(见图1)可以看出,九仙山年内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8.3%,其中雨季(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3.7%,降雨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2013~2015年九仙山共发生降雨178场,总降雨量1765.0mm,年均588.3mm,最大次雨量121.0mm,最大I30108.8mm/h,最大降雨侵蚀力3647.20 MJ·mm/(hm2·h),均发生于2015年7月30日。2013年共发生侵蚀性降雨(次雨量超过12mm或次雨量小于12mm的产流降雨,以及15min内雨量超过6mm的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降雨)20场,累计雨量578mm,占全年降雨量的83.6%;2014年发生侵蚀性降水15场,累计雨量400.5mm,占全年降雨量的83.5%;2015年发生侵蚀性降水12场,累计雨量67.3mm,占全年降雨量的67.3%。2013~2015年九仙山年降雨特征值统计情况见表2。
2013~2015年,径流场5处径流小区共产流21次,分流2次,其中10°、15°、17°、20°、梯田小区分别产流次数依次为19次、10次、12次、18次、13次,分流的小区为10°小区和梯田小区。各径流小区产流次数、径流深及土壤流失量统计表见表3。产流次数大小关系是:10°小区>20°小区>梯田小区>17°小区>15°小区,产生径流总量大小关系是:10°小区>梯田小区>15°小区>20°小区>17°小区,产生泥沙总量大小关系是:10°小区>梯田小区>15°小区>20°小区>17°小区。从以上大小关系可以看出:
图1 2013~2015年度九仙山月降雨量分布图
表2 2013~2015年九仙山年降雨特征值统计表
表3 2013~2015年九仙山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统计表
图2 九仙山径流小区土壤流失量与径流深关系拟合曲线图
(1)栽植农作物的10°小区及梯田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均大于栽植经果林的15°小区、17°小区及20°小区。且从表3可以看出,随年份增长,经果林小区的产流产沙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土壤流失量与同年度农作物小区的土壤流失量差异逐渐明显。与人为扰动因素较少、植物根系发达的经果林小区相比,农作物小区每年都有耕作行为,人为扰动较频繁,对土地扰动较强烈,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造成冲刷量的增加。
(2)同是栽植农作物小区的10°小区产流产沙量分别是梯田小区的1.82倍、22倍。经过梯田整地的坡面,与采取等高种植的坡面相比,能够有效地拦蓄径流、减少土壤流失量,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3)同为经果林小区的15°、17°、20°小区产流产沙差异不太明显,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非随坡度增加而增大,而是在坡度大于15°以后出现波动。坡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降雨入渗率实现。有研究表明,当坡度小于18°时入渗率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当坡度超过18°后入渗率随坡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学者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对临界坡度值的界定也不同。九仙山坡面径流场最大坡度只到20°,无法确定其临界坡度。
由表3可以看出,2013年各径流小区径流深排序是:10°小区>梯田小区>15°小区>17°小区>20°小区,土壤流失量排序是:10°小区>梯田小区>17°小区>15°小区>20°小区,两者排序并不一致,径流深的小区土壤流失量不一定也大。这一结果说明,土壤流失量的大小不仅受径流深影响,还受地表植被种类及盖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运用SPSS软件对九仙山试验站2013~2015年间观测到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进行回归分析(见图2),拟合关系最好的是次方关系,即y=0.01454x1.35036(R2=0.837)。式中:y为土壤流失量,单位t/hm2;x为径流深,单位mm。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为正相关关系,但是该方程式无法解释径流量大于50mm时,土壤流失量发生的突变,土壤流失量达到52.89 t/hm2。
降雨作为水土流失的原动力,与小区产流产沙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min雨强与产流产沙呈正相关关系,即降雨量越大、历时越长、最大30min雨强越大,此次降雨的侵蚀力越大。小区产流产沙除与此次降雨有关,还受前期降雨影响。前期降雨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前期含水量进而影响土壤的入渗能力,来实现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前期降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同时排除径流小区内土壤结构及植被状态变化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此次研究选择两场发生时间较近的典型降雨进行对照,一场降雨发生在 2013年 7月 4日 2:00~16:30(以下简称降雨A),降雨量111.0mm,降雨历时990min,最大30min雨强58.4mm/h,降雨侵蚀力1590.3 MJ·mm/(hm2·h),此次降雨前7天仅发生2.0mm降雨;另一场降雨发生在2013年7月 16 日 2:30~5:05(以下简称降雨 B),降雨量 37.0mm,降雨历时155min,最大30min雨强58.4mm/h,降雨侵蚀力590.9 MJ·mm/(hm2·h),此次降雨前3天均有小雨,降雨量合计达35.0mm。降雨A的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侵蚀力分别是降雨B的3.0倍、6.4倍、2.7倍,但是降雨A发生前,土壤较干燥,几乎不受前期降雨影响;降雨B发生前,土壤含水率较高,受前期降雨影响明显。这两场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及产沙量对比情况见图3、图4。
图3 2013年7月4日及16日两场降雨坡面产流量情况对比图
从图3、图4可以看出,降雨B引起的坡面产流产沙量均大于降雨A,产流总量是降雨A的1.95倍,土壤流失量是降雨A的1.26倍。前期降雨对坡面产流量影响相对较大,对坡面产沙量影响相对较小。
但并非前期影响雨量越大,坡面产流及产沙量越大。前期影响雨量是通过影响土壤前期含水量来影响产流产沙量。已有研究证实,存在一临界含水量,当土壤前期含水量低于这一含水量时,产流量随前期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高于这一含水量时,产流量与前期含水量为递减的变化趋势。产沙量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也符合这一规律。
图4 2013年7月4日及16日两场降雨坡面产沙量情况对比图
(1)九仙山区域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3.7%的降雨量集中在6~9月,22.4%的降雨集中在4~5月,年内分布极不均匀。2013~2015年侵蚀性降雨雨量分别占当年降雨量的83.6%、83.5%和67.3%,侵蚀性降雨占比较高,水土保持形势较严峻。
(2)不同径流小区由于水土保持措施不同,其产生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各有差异。种植经果林的产流产沙量远小于种植农作物的,且随小区设置年份增长,其差异愈加明显。梯田种植的水土保持效果高于等高种植。
(3)通过对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的回归分析,得出九仙山径流小区土壤流失量和径流深大致呈次方关系。土壤流失量的大小不仅受径流深影响,还受地表植被种类及盖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小区产流产沙除与此次降雨有关,还受前期降雨影响。通过对前期降雨和产流产沙量的分析,得出九仙山径流小区的径流对前期雨量的响应较土壤流失量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