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荣:触摸城市的美好与态度

2018-06-28 03:04:48李楠
现代苏州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家双年展

○记者 李楠

行走在苏州工业园区,视野中不时有点亮眼睛的惊喜跳出。这些充满生命力的雕塑多达500多座,是这座城市的“无墙艺术馆”,代表了园区的创新精神与城市态度。

在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秘书长尚荣看来,雕塑不是冰冷的创意摆设,而是城市美好温暖的伙伴。

作为2018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的总策展人,尚荣最近一直在为苏州的雕塑艺术发展与传播而忙碌。他说:“自2012年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举办以来,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就作为其主题展,一直相伴相生。今年更是荣幸担任本次“让雕塑走进人民群众中:美我时代 命运共同——第四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的策展人。我希望在这座处处洋溢着雕塑之美的城市,传递出一种让人们可以走近城市,触摸城市,与它玩耍,融合一体的城市文化。

一把刻刀,一点灵动雕琢城市的文化态度

6年前,尚荣为苏州工业园区设计一件雕塑作品《说法》,现在竖立于苏州金鸡湖畔李公堤。“这是2012年首次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时,我专门为展览创作的。”

他说,因为苏州虎丘有东晋高僧竺道生说法令顽石点头的典故,而我还在南京大学担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特别是佛教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所以结合苏州的历史文化创作了这样一件作品,展出时得到苏州广大市民群众的喜爱,后来由园区负责永久安放于李公堤街区的石桥旁、小溪边和青松下。

当时,双年展的学术总主持吴为山先生还专门为这件雕塑题写了“即心即佛”四个字并镌刻于雕塑旁的原石上,增强了文化积淀,十分地惟妙吉祥!现在这一雕塑已经成为与园区景观相融合的一道美丽风景。

尚荣觉得自己幸运,赶上了城市雕塑艺术发展的好时机。他也总说一件好作品创意出来不容易,所以,如果有机会再为园区创作雕塑作品,一定要用好创新这把城市刻刀,雕塑出与城市理念相结合,与现代科技声光电相结合,与苏州人生活情趣相结合的作品。

金鸡湖畔,李公堤旁是全国雕塑家们向往的一块净土

苏州园区有不少好的现代雕塑作品,给城市留下一抹亮丽的色彩,但是要是说喜欢和感情深厚,尚荣还是最爱在李公堤街区的老子广场的雕塑群:“我觉得这是园区与专业团体协会共同打造文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案列。”

“自2012年始,老子广场就是我们双年展的开幕现场,也是我们雕塑展的展览现场。”最早学术总主持吴为山先生大力支持,展出了高达3米的青铜作品《天人合一——老子》,这件作品的小稿还曾获得巴黎罗浮宫美展金奖,在美丽的金鸡湖畔,上善若水,三生万物,这尊作品本身带有强大的文化意象,给观者以审美愉悦和精神陶冶。

以这尊文化之塑为核心,在后面的几届双年展中,有计划的进行建设,将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的雕塑家们的精品力作进行落地到,其中包括协会主席团的徐诚一先生曾获得全国美展银奖(最高奖)的《希望》,还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老师们的作品,很多都是获奖和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也有我的一件汉白玉材质的作品《母爱——呵护》,这件以汉字文化书法文化为设计意象的作品,歌颂母亲,讴歌大爱,讴歌祖国……,这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提名”,同件作品更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苏州和全国的雕塑家们有个约定,每两年就会相会在美丽的金鸡湖畔。所以这个地方已经饱含了全国雕塑家的情感,成为雕塑家们向往的一块净土。“吴为山先生也是我们江苏走出去的国际著名雕塑家,对我们双年展如此支持,如此牵挂,所以说,这个江苏雕塑的室外展览馆,这个老子广场,是我最喜爱的所在。”

文化是水,润泽万物在厚重的文化基础上打造双年展

谈起对苏州的印象,尚荣说:“文化是水,润泽万物。”东方水城苏州,历史深厚悠久、文化蔚然大观。城中街桥交错,寺塔林立,粉墙黛瓦、山水林园。这一富于魅力的独特气质,根源于其文化上深厚积蕴,苏州历史上名家辈出,俊采星驰,从唐塑圣手杨惠之,到南宗北斗董其昌、再到各领风骚明四家,以及清代四王标范画坛等等,真正是“笔纵潜思,参予造化”,文采风流,情韵绵长。

这些都是打造苏州城市双年展的基础,尚荣介绍,今年双年展期间,有200件青年雕塑家的作品在李公堤展出,作品在材料运用及表达形式上都追求圆融,创新。还辅以老艺术家的雕塑作品,表达出艺术薪火相传的概念。双年展还强调文化的民生,既要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也要表达苏州人民的情感。他说,文化要与时代、地域、民族结合才能深入人心。

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还特别邀请到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白俄罗斯、以色列、希腊、埃及等来自世界十五个国家的十九件艺术精品,列展本届金鸡湖双年展,为展览增添了国际元素,拓展了国际视野。

雕塑展的重要特征除了展品多,还有就是展期长、展览方式独特,这是园区和专业协会团体合力的创造,是双方共同智慧结晶,她开创了国内雕塑艺术展览的一种创新模式。作为国际性城市的苏州,又敞开怀抱,与世界接轨,迎接四海宾朋来碰撞交流。

使命与担当让雕塑走进人们的生活

“让雕塑走进到群众中来”是此次雕塑展与民心相通的呼唤,雕塑展正是立足苏州,着眼当下,真正做到了艺术为人民,艺术服务于人民,让人民真正享受到了政府、园区、艺术工作者提供给他们的艺术资粮和艺术滋养。

开发建设二十四年,园区的城市面貌时刻在变化,目前已有超过五百座城市雕塑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对此,尚荣表示了赞赏,城市雕塑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城市的标志,城市雕塑是一个慢活,不是“大跃进”。目前中国共有十万多件城市雕塑,不同的城市雕塑有着不同的功能,也需要各自独有的特色。

他说,唯美型的雕塑需要亲和力;激励型的雕塑需要震撼力;浓重的历史厚度和强大的视觉冲击;而区域标志性的雕塑是最难表达的,不能也不用刻意,更不是越大越壮观越好。“一目了然,回味无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这十六个字精辟地概括出他对城市雕塑的理解。

雕塑展的举办也将对当下的雕塑创作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这正是我们策划此次活动的一颗初心,也是一份使命与担当。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家双年展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现代装饰(2020年5期)2020-05-30 13:00:58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5:34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海峡影艺(2019年1期)2019-06-24 07:36:46
雕塑家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美术文献(2016年6期)2016-11-10 09:08:2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当代雕塑家作品
雕塑(1998年3期)1998-06-28 12:59:00
当代雕塑家作品
雕塑(1998年1期)1998-06-28 12:33:08
当代雕塑家作品
雕塑(1998年4期)1998-06-25 06:44:20
挪威城市雕塑
雕塑(1996年1期)1996-07-12 15: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