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雷
徐悲鸿
1915年夏末秋初,20岁的徐悲鸿带着自己的几幅画从江苏宜兴来到上海,想找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1878—1935),希望能因此而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
地处交通路的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的楼下,有着两间图书阅览室,任何人都可以进来参观、阅览,不取分文,也不限时间。负责这两间阅览室管理的就是热心助人的黄警顽(1894—1979,著名出版人)。
徐悲鸿来到这里,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恽铁樵。黄警顽热情地接待了徐悲鸿,并和正在宝山路编译馆的恽铁樵通了电话。恽铁樵约徐悲鸿第二天直接到宝山路去找他。徐悲鸿非常高兴,向黄警顽道了谢,走了。第二天,徐悲鸿又来到阅览室,兴奋地告诉黄警顽:“恽先生已经看过我的画了,商务出版的教科书需要插图,叫我画几张样子看一下!”
这时,黄警顽才知道,家境贫寒的徐悲鸿没有带画具。黄警顽二话不说,马上把笔墨纸砚给了他,徐悲鸿捧着这些可以展示自己画技的工具回到了旅馆,满怀信心地画了起来。
过了些时日,徐悲鸿又见到恽铁樵时,一对上恽的目光,他心里不由一沉,似乎已有不好的预感。果然是他画的插图不适用。恽对此也是爱莫能助。徐在上海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只得再来找黄警顽。
黄听了也很难受,不知说什么好。黄问徐,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徐苦笑道,我也不知道。又说,我无颜再见家乡父老。徐悲鸿向黄警顽匆匆道别后,便转身走出了发行所大门。
徐悲鸿离去后,黄警顽越想越不对,他把徐悲鸿刚才的话联想了一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他担心徐悲鸿因为绝望会去寻短见。这样一想,黄警顽赶紧出门,朝徐悲鸿离去的方向,一路追到外滩。果然在一处码头找到神情沮丧的徐悲鸿。此时徐才告诉黄,他对生活已经无望,他想了结自己,只是想到黄热情帮助过他,觉得走之前应该向他道个别。原来,此时的徐悲鸿已是身无分文了,连唯一值点钱的铺盖也被他当掉了。昨天,他被旅馆老板赶了出来,在马路边上蜷缩了一夜。
黄警顽当时只是一个小职员,月薪才十几元,住在南市九亩地宿舍。他对徐悲鸿说,你千万不能想不开,你这么有才华,一定会找到用武之地的。并最终说服徐悲鸿继续留在上海,和他一起住。同时,还帮他介绍了好几个朋友,依靠众人的力量帮他渡过了难关。
后来徐悲鸿给一个宜兴同乡送画时,结识了书画收藏家黄震之。黄震之把一间棋牌室借给他栖身作画、住宿,生活上也对他有资助。不过和他约定,只能在他们不打牌时暂用。即便如此,这对徐悲鸿也是雪中送炭。
1917年春节过后,徐悲鸿决定去报考由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攻读法文,希望有朝一日赴法国学画。填报名表时,徐悲鸿在姓名栏填了“黄扶”,意为感恩自己困难时黄警顽和黄震之对他的慷慨帮扶。这便是徐悲鸿曾用名黄扶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