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道教正能量 助力三大攻坚战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春季第一学期科干班学习有感

2018-06-28 01:28李圣德
民族大家庭 2018年3期
关键词:慈爱道教慈善

文/李圣德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2018年春季学期第一期科干一班学员)

2018年2月27日,为期两个月的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春季第一学期科干班开班。本期科干班开设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班”“精准脱贫攻坚班”“污染防治攻坚班”三个主题班次,这是该校以实际行动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的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国上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事关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战。按照组织安排,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期科干班学习,通过认真听老师授课、深入学习和与同学们研讨,结合本职工作,对全省道教界如何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作了一些思考。

秉承继承革新理念,全力整肃良好形象,努力提升道教领域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它在茁壮成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丰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积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形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民风民俗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正是因为有像王重阳、张三丰、王教化、闵智亭等诸多爱国爱教的高道大德,秉承道教界“与时俱进、传承革新”的优良传统,遵循时代发展规律,适应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要求,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经过了历代道教前辈的披荆斩棘、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精神财富,塑造了中华民族齐同慈爱、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诸多的优秀品质传承至今。

新时期以来,湖北道教界积极拥护党的宗教政策、遵守法律法规,道教各方面建设稳步推进。但是随着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不断深入和发展,受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影响,道教正在日趋走向世俗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风险,道教领域出现一些商业化倾向。有的宫观以商业化模式运营和承包,有的宫观家族色彩浓厚,有的宫观由非道教教职人员控制,有的强拉或诱导游客和信教群众花高价烧高香、唯利是图,有的信仰不笃、持戒不严,也有极少数披着道教外衣,蒙骗群众、欺诈钱财、一心追逐个人享乐、私心物欲横流等,这些不良现象和风险严重败坏了道教的声誉,伤害了广大信教群众的感情,摧残着道教的整体发展,这些问题所产生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关系道教领域的平安和谐稳定,进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要求,我们党把宗教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宗教积极作用的进一步深入发挥、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复兴、“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等,都为道教自我革新、创新发展、走向世界提供了诸多历史机遇。全省道教界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和厘清上述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高度警觉,认真分析根源,研究措施、对症下药、致力解决,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全省道教界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道教界的智慧和力量。要强化法治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引导道众正确处理好国法与教规的关系,自觉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认真贯彻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二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依法依规办教兴教、正确处置去商业化、维护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道教领域各类风险,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能力素质。坚持从严治教,着力围绕整肃道风道貌,严查住观、持守规戒、勤诵经典,严肃师承法派,严格财务管理,积极服务社会、抵御渗透等六个方面,不断完善道教内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通过制度规范道士的行为,用制度来止恶行善,用制度来保持良好的道风道貌,着力提高道教界防范化解风险和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秉承齐同慈爱理念,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发挥道教在精准脱贫中的积极作用

道教自古以来就始终秉持中华民族宽厚仁爱、乐善好施的优秀传统,讲究内修真功、超凡度世,外行善德、济贫扶危。道教追求长生久视,而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重要前提就是积德行善,因此道教积极倡导济世利人。道祖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其第一宝就是 “慈”,即以慈爱之心对待他人。老子曰,“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又特别指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对所有的人都要以慈爱诚信待之。所以,道教是以“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为“初心”,《度人经》讲到普度众生,慈爱天下,以求创造一个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世界。“齐同慈爱”的主张就是说,对所有的人,应不分亲疏、贵贱、贤愚,都要以慈爱之心去对待,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互相帮助。

任何宗教或社会组织只有着眼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事业,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履行职责、践行教义、服务社会、利益人群是道教安身立命之本,是道教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是道教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对于道教在当今时代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湖北道教界大力弘扬道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着力整合道教资源,发挥优势,倡导慈善理念,以慈善事业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充分运用湖北省道教协会刊物《大道》杂志和网站,大力宣传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典型等内容,不断增强广大道众的公益慈善意识。全省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 “宗教慈善周”活动,认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在重大灾难发生后及时组织祈福法会,并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省道教界在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救灾救助等方面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700余万元,湖北道教助力公益慈善事业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积极参与和服务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省道教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省道教界要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责任,一如既往地发挥道教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积极开展道教公益慈善活动,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全省道教界要加强自身建设,依法提高自养能力,积极探索加强教内互助,开展困难宫观帮扶,资助部分生活困难的教职人员,确保全省道教界无生活困难教职人员。要进一步完善道教慈善制度,依法依规开展道教慈善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成效,如法如仪,使道教慈善真正成为一项阳光工程。要更加注重整合道教慈善力量,坚持科学规范、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慈善工作领域,积极开展养老助学、扶贫济困、医疗卫生、心理疏导等慈善活动,适时评选道教 “慈善人物”“慈善大使”“慈善之星”,倡导慈爱义举,营造慈善氛围。还要进一步加强对道教慈善工作的宣传报道,传播道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思想品质,以实现道教关爱众生的慈善理念,引导人人向善、从善、扬善,参与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不断推进道教慈善文化建设。

秉承天人合一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道教在污染防治中的积极作用

道教所倡导“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描绘了一个“物我无别、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道祖老子用一种高度抽象的“道”解释宇宙本体,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而道就是这个整体的本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在将“道”视作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总法则的同时,还着重阐发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即“人法地,地法天,天地道,道法自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生化万物,而又使万物长养,但不去主宰他们,一切听其自然。这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实际上潜含着一种生态伦理观念,即通过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消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自然”这一重要范畴,讨论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问题,诠释了 “道法自然”的重要命题。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进而作出了今后三年要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破解生态环境问题具体举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重生贵德、和合共生”的道教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治国理政的传统智慧,对当代环境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启示。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告诉我们,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必须要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制欲望、勤俭节约、博爱万物和热爱生态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优化,社会民生福祉才能得以增进,国民经济的马车才能更加行稳致远。传递道教生态伦理思想正能量,以返本开新、汲取智慧,应是道教界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行动。

因此,全省道教界要充分运用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成果,进一步深入挖掘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刻内涵,作出符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新阐释,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和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起人们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良知,倡导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不断增强人们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参与到污染防治工作中,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个人的自觉行为,从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要按照“文明、安全、环保、秩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宫观建设,把每一所宫观都建设成绿色环保、清静庄严、道风文明的道教信众的精神家园。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道教界“文明敬香、合理放生、管理规范、安全整洁、生态环保”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参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慈爱道教慈善
慈爱的妈妈
灯 塔
慈善之路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慈善义卖
慈祥和慈爱
道家道教研究
最慈爱的爸爸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