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

2018-06-27 18:45张丽
农家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护建设

张丽

摘 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无论是对于我们个人,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并存。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利益,相反要实现经济的积极发展,必须要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一、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及社会运行需要越来越多的木材,而相对来说林业资源的更新赶不上社会对其的需求速度,这就明显的出现一对难以调和的供求矛盾。同时,一些厂商还将目光投向林业占地资源,客观上也损害了林业生态的发展基础。某些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相关土地部门也无奈的放松了对厂商的监管,它们将大量林业土地转变为建筑用地,进一步加剧林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林业生态环境在管理理念上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两者间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则主要表现为管理意识淡薄,对于各种管理措施、规划,没能认真落实到位。制度是一切工作秩序的保障,制度不健全或出现漏洞等问题,则实际工作质量必然大打折扣。对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及保护工作,管理制度出现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监管不到位方面。某些不法分子,利用林业资源归属不明的特点,私自采伐林业生态环境,有时甚至达到不分季节作案的程度。这种肆意采伐,对林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直接导致砍伐过渡,间接破坏周边植被,整体上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职责不清的确是管理上的一大漏洞,其后果是造成工作范围模糊、管理混乱。一旦出现工作问题,则出现相互推诿,拉扯不清的现状。

二、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方法

1.制度保障。客观来说,现阶段我国在林业资源保护方面,出台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健全。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的制定、调制某些法律法规,达到健全林业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的目的。同时,要健全监管制度,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的相关部门单位,应制定、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从领导至各级工作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监管制度能有效地保障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法律,是一切集体、个人利益财产的保障;是一切集体、个人行为活动的标尺。可以说,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在面对一些具体工作时,往往会显得“底气不足”,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令人觉得不够科学严谨。法律应当走在“行为”的前面,应当预计到问题的出现、性质、影响等方面。当前,我们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要进一步渗透到法律层面。在地域上要做到全面的普及,严格強化执行力度。尤其在于一些“模糊”区域,对于不法分子肆意破坏林业资源的情况,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经济制裁,对于惯犯及情节恶劣者,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林业资源肆意破坏的背后,是市场经济的巨大推力。政府应结合林业资源分布的特性,在不同的地区实施程度不同的政策压制,提高对木材资源的技术性投入,增强其附属价值。进一步加强以政策引导市场开发多元化新型材质替代品,从而在客观上降低对林业资源的过度依赖。

2.因地制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无论是至东至西,还是至南至北,其地理跨度都十分长远。正是由于疆域辽阔,因而我国的地形与气候类型也截然不同。在林业资源的分布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的整体态势。比如说,在我国东北地区,其辽阔的平原上存有大量的林业资源,而在西北苦寒之地,由于社会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西北地区植被等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状况严重。为此,针对不同的情况,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针对东北地区,应重点强化在对林业生态的保护方面,西北地区则应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力量投入。需要注意,林业生态恢复或建设,并非一味地植树造林就能完成。事实上,某些地区也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但其土地沙漠化情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为此,我们要做好长期的规划工作,对待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任重道远,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各有关部门要极强配合与合作,及时进行信息沟通。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困难,即便是缓慢恢复的林业生态环境,其本质也十分的脆弱,因而在建设过程中要谨慎的处理。要做好防火防虫工作,从预警、预防至具体的救治措施要相应地加以完善,避免火灾、虫灾对林业资源造成浪费。

3.扩大投入。现行我国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要进一步扩大资金及科技方面的投入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离不开经济基础,而在扩大宣传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保障。不言而喻,扩大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宣传的力度、深度大有关联。相对于十年或二十年前,我国群众在思想意识方面,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而肆意砍伐、浪费林业资源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对于经济、教育不够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有待提高。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从多个平台入手,以多元化的手法开展宣传工作。我们也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整合,以此优化对林业资源的管理,进而提高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能力。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大时代,工作实践及各项数据已然表明,现行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离不开高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一方面,政府可引导高校、职院、农科院等机构进行林业生态保护研究工作,从而为林业生态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以政策鼓励的形式,引导有关企业加快科研,进而提高林业科技的转化率及使用率。科技的投入是为了促使林业生态平衡,因而不能在恢复了林业生态平衡时而破坏了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结语

人才队伍是一切工作高效开展的核心支撑。缺乏人才队伍,即使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合理的经营模式,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效率,运行过程也将大受阻碍。现行我国林业生态保护事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少,而技术型比例人才更加缺乏。为此,我们应加强林业生态事业人才的培养,扩大人才数量,完善人才培训计划,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晓立.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思考[J]. 农家科技旬刊, 2017,22(9):245-245.

[2]郭业生.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探讨[J]. 现代园艺, 2017,2(7):164-165.

[3]黄森. 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27(10):293-293.

[4]尤明星. 新农村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37(6):53-53.

猜你喜欢
保护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