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娥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关系学生一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示范;规范;实效;评价
著名文学家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习、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何等重要。好习惯的培养应是多方面的,而认真作业的习惯的培养我觉得尤为重要,因为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明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教師言传身教。
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树立榜样。作为老师,平时书写尽量用楷书,尤其对课堂板书。首先是位置安排要合理,其次是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板书老师应做到一笔一画的写。我在孩子平时的作业中,特别是考试的书写中,常常发现学生的书写安排不合理,有的句子写的松松散散,把一个句子硬生生给分成若干小部分,有的则是句子挤在一起,发现不够写了,就重重叠叠地把答案写在靠右边或下边,总之,孩子的作业相当没有预见性,排版相当不合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一边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习惯,一边注重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二、规范格式,持之以恒地指导。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它需要老师较长时间的细致引导和强化训练方能形成。于是,首先向学生讲明了作业书写的要求,例如:字迹要美观大方,每一格只能写一个字,每写完一句,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做连线时,画横线要用直尺画,簿本整洁就是要求学生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了,就应该擦干净了再写,否则,看上去不干净,而且字也看不清楚,这样既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也会影响了美观等要求。同时对写字的姿式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尽管这样的要求时时在学生的耳旁提起,但每次批改作业中还是发现不按格式书写或出现错误或字迹不工整的现象,有时几天内做的比较好,过几天又出现了反复的现象,我都及时耐心地指出来,教育学生有错必纠,及时该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
三、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孩子自觉作业的习惯。
没有孩子不喜欢玩耍的,放学后总想玩过之后再学习,家长强调先做作业再去玩基本上没有效果,孩子会嘟着小嘴抹着眼泪,我们可以同意他们去玩,等到吃过晚饭已经很晚了,再提醒作业没有完成,一两次之后他们就会意识到还是先学习再去玩耍的轻松了;大部分情况下,家长都会在一旁陪着读书写字,时不时的打断孩子改正错误,还不断的提醒孩子要把字写工整,其实这样会打扰孩子的学习思维,孩子独立作业时字迹就会“原形毕露”,我们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让他独立完成作业,最后检查时适当的鼓励和引导,相信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以及学习积极性;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电视、电脑、手机等,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够自我约束,如何能管教好孩子呢,你在一旁玩手机孩子做作业也是心不在焉胡乱应付,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尽管我们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我们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充当伴读书童,互相学习,孩子一定会养成一个好的作业习惯。
四、作业多形式,注重实效。
小学生作业偏多是普遍现象,学生每天晚上面对一大堆作业,眉头紧皱,过多的家庭作业只会挫伤小孩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结合学段要求与学生实际水平严格把握作业量,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不经过深思熟虑,要么背诵,要么抄写,形式单调,十分乏味的作业对于学习没有任何作作用。语文作业应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灵活设计作业形式,在传统的“读、背、写”方式,基础上增加手工劳动、问卷调查等样式。这样的作业既符合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又可开发智力,增强“探究、合作、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兴趣。对于作业也不能“一刀切”每个学生由于先天条件、身体素质不同,对作业的需求也各异。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把握,合理分析,分类“布置”。这样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得以满足,课堂教学的延伸才能有实效。
五、改进评价方式,唤起学生认真作业的情感。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选用童趣味的批改符号更能唤起学生认真作业的情感。如果学生经常看到自己作业本上有许多“×”,他们就会感到一种自卑的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此,我们改变传统那种单一的用一个分数或等第的做法,引用充满童趣的批改符号。学生一看这样的批改符号,就知道了老师的意图,明白自己作业如何改进,不会感受压力,以乐观、积极地去完成作业。
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看是小事,实则关系学生一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它的形成既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更需教师的悉心引导和严格要求,还需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督促,它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顾翠平.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2):73.
[2]俞天秀.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381.
[3]林卫平.用“心”助力语文作业好习惯——小学生良好语文作业习惯养成浅探[J].新课程(小学),2017(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