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

2018-06-27 16:20李忠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直观思维能力

李忠义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关键词:思维;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这下可好,学生说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币中的角,样样都有,这正是学生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及时启发,数学中的角与刚才同学们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更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

1.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发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3.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解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礎,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1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产生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凤《指导小学生在习作中有创造性的表达——谈农村小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1年05期;

[2]周树松《浅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J]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直观思维能力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简单直观≠正确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