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8-06-27 09:54冼玉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合作情境问题

冼玉喜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但究竟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情境导入、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然而,许多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在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下,却呈现出表面的“浮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满腔的热情、经验的交流以及成果的展示,我们更需要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有效 情境 合作 问题

引言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之为名师的根本所在。策略是方法,是手段,是科学,更是智慧和艺术。在探究多年的有效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每班学生的实际,让他们自主成立八个学习小组,自选合作伙伴,分配角色,人人参与到每堂课的小组学习中。我觉得在提高学生能力上,教师要适当地把以下“三法”的策略运用到每堂课中,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做减法——不要重复,低效无价

我们总习惯把什么都嚼细嚼烂了才喂给学生,不令人生厌才怪!当老师要善做减法,平时要熟识教材通读大纲,大胆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的知识点,减去繁琐、重复、低效的负担,才有丰富的变化、新颖的创造。怎样做减法?该练什么?不练什么?重点在哪里?点拨在哪里?难点什么时候突破?怎样精炼些?要及时分析出来。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大道至简、大音若稀”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会彻底解放学生,充分展示教学个性。教学中“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实例有很多,我就自己所教的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这课是这样安排的:一开始我谈话引入“您今年几岁?您猜老师比您大几岁?”学生们兴奋地猜出几个数来,我顺势肯定“老师总比学生大23岁”让学生列举了几个岁数后,从“18+23=41”的算式到“学生的年龄用n岁”表示,得到老师的年龄是“n+23”岁,引导学生归纳知识重点,接着把情境引到以下填空:

“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n只青蛙(1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数与字母的关系,抓住了教学重点。追求简约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磨练教学语言,走上高度的凝练与成熟,具备个性化风采。我想也只有善于做减法的教师,才不会重复低效。学会将各种知识模块有机整合,这是用最低的教学成本赢取最大的教学收益!

二、敢于做加法——不流形式,精讲优化

敢做加法。加什么?知识世界和学科交融的,生活世界与现实联系的,心灵世界和兴趣相关的内容。更要加上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学习的力量,有效地组织他们合作交流,实现小组内成员的共同进步。增加课前学的环节,让学生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成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制自学菜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从实践中悟出了以下做法:

1.定好导学稿。

在每节课前几天我都先敲定好导学稿,一般分为课前探究、课堂展示、教师点拨和知识测评这四大环节。在备课时,我充分对照以下“十关注”来备好相关内容:

(1)教师、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探究的题目是什么,设计合理吗?(2)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准确?流程是怎样的,是否合理?重、难点是什么,是否能突破?(3)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小组要展示几次?用什么方式展示?展示什么内容?展示互动的效果如何?(4)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习惯如何?与学生具体沟通说明。(5)教师点拨的方法是否恰当、生动、深刻?语言表述是否清晰、准确?整节课教师讲话共用时约几分钟?是否合理?(6)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如何体现?(7)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用了哪些方式、方法?(8)是否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如何?(9)教师、学生板书或练习的字体是否工整?(10)课堂知识测评如何进行?课内能安排几分钟做知识测评题?效果如何?出错的原因在哪里?

只有这样来预设教学过程才会更有教学成效。

2.把握导学过程。

我知道“学”在前,“导”在后,学是导的起点和基础,是课堂的主旋律,我注重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落实小组评价,通过展示交流,从而达到及时点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导学的过程中,我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每节课安排好前置作业和后置作业的关系,以精心设计板书,及时把握学生反馈情况,做好即堂辅导,坚持写好教学后记。这样更能促进自身成长,提升个人素质,正所谓教无定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敢于做加法的教学策略并不是流于形式,更在于有目标的精讲和优化。

三、乐于做乘法——不求完美,巩固升华

导学的必要性重在导趣导疑,贵在导思想、导方法。“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们一节课的重点抓住了就要尽快引领学生进入知识巩固的环节,知识测评题要紧扣教学内容与目标。我一般把测评题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能体现分层性原则,采用整体一次性练习方式,可大大节省时间,也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自主的练习环境,有利于练习的高效。当然我会把题目注入情感与兴趣之中。练习反馈可采取同桌校对,同组整件批改多式进行,这样做能在最短时间内反馈到练习结果,同时通过对作业情况反思,筛选出具有共栖错例提供出来、用分数辅导“兵教兵的方法、让有错的学生及时找到错误原因、明确解答方法,发挥小组捆绑方法,真正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分析改正的“堂堂清”的效果。

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体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可灵活地运用新知识的深度挖掘。譬如:分层题中就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可以设计选做下面的题型:搭一个正方形平面要4根小棒(1)搭2个正方形平面最少要几根小棒?搭个3正方形平面最少要几根?(2)搭10个这样正方形平面最少要几根小棒?搭100个呢?你是怎样解到答案的?(3)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几根?如果题目改成是搭成正方体的小棒又是怎樣表示呢?

高效的课堂是真实、智慧、生动的过程,也是我们多年来教育教学的追求,只要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握好学生的起点和体会,教师们会用“减法”“加法”和“乘法”的策略,通过可操作性时间和研究必能找出提升学生能力高效性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合作情境问题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