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慧兰 每次转型都是挑战

2018-06-27 06:22林静远
北广人物 2018年22期
关键词:凤凰卫视体操运动员

林静远

莫慧兰退役已经20年了,在这20年里,她经历了多次转型,而每一次对她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

“莫式空翻”惊艳全场

1995年,在日本靖江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决赛的现场,莫慧兰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她从容走上平衡木,开始了一连串的精彩表演。她坦言:“虽然之前就有大赛经验,但比赛是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还是背负了不少压力。不过,内心紧张,却要淡定表现。再说,平时反复训练就是为了在这一刻发挥出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那场比赛是高手之间的竞争,莫慧兰最终以9.9的高分获得了世界冠军。对于这次夺冠,她有些意外。因为她在高低杠上有“莫式空翻”这一杀手锏,当时,她把夺金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了高低杠上。可是那一届世锦赛,偏逢俄罗斯选手霍尔金娜横空出世。她在高低杠比赛中,无论技术和动作的编排都技惊四座,获得了冠军,莫慧兰获得了亚军。不过,这一成绩并没有影响她的平衡木比赛。她快速调整好心态后,拿下了金牌。

莫慧兰是在199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比赛中,一战成名的。那场比赛,她虽只获得了第二名,却让人记住了“莫式空翻”这个被裁判称为”下世纪的动作”。当时,作为一名新手,莫慧兰带着独创动作亮相国际赛场,引起了轰动。也就是那场比赛,奠定了她在国际体操界的地位。可惜,由于规则的改变,这个动作现在已绝迹于体操江湖。同年,莫慧兰又在日本广岛亚运会上获得了4枚金牌,声名鹊起。

在体操界,既能获得世界冠军,又拥有独创动作的运动员为数不多,莫慧兰很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1996年,她满怀希望地走进了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场,但梦想未能实现。不过,她为中国队长期落后的跳马项目增添了一枚宝贵的银牌。1997年,在洛桑世界体操锦标赛、东亚运动会、全运会比赛后,莫慧兰发现,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自己的状态已大不如前,已很难找到曾经身轻如燕的感觉了。1998年初,莫慧兰宣布了退役。

第一次转型:变身成媒体人

辉煌过后,莫慧兰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她说:“练了10多年体操,我割舍不下体操情结。想着读新闻专业,今后还可以采访曾经的教练和师弟师妹们,了解体操队训练的进度。再者,当运动员期间,我也经常接受记者采访,对媒体这一行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带着这个简单的想法,1998年10月,她像普通学生一样背起书包,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转型,全新的环境给了她全新的感觉。不过,学习着实让她头痛了一阵子。入学前,她提醒过自己,要跟上同学的节拍,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她经常课后加班加点,请教师为她补课,找同学给她划重点。

学新闻,实践性比较强。谦虚好学的莫慧兰不放过一次次锻炼的机会。大学四年,她曾应天津卫视邀请,担任了1999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解说嘉宾,为观众介绍比赛情况,让更多人了解体操。

2000年,莫慧兰又担任了北京电视台悉尼奥运会《网视观点》节目的特约主持人,为观众点评体操比赛,顺便也说说奥运会的趣味小新闻。这些经历既让莫慧兰对新闻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后来她在凤凰卫视工作积累了经验。

2002年,莫慧兰顺利地从人大新闻系毕业了。随后,她走进了凤凰卫视,主持《中国奥运行》节目。那时,因节目需要,她采访了蔡振华、李永波、田亮等一批奥运明星,也发现了一批体坛未来之星。电视里的莫慧兰,亲民、活泼、可爱。

莫慧兰是运动员出身,在采访时,有关体育的专业知识自然是不在话下,但一涉及到新闻专业的知识时,她又感到有些难以把握。和刚进人大读书时一样,莫慧兰在凤凰卫视也遇到了许多困惑。莫慧兰说,即使看着比较简单的出镜,也难以把握。刚开始,她不能在镜头前自如地表现。她反复练习,一遍遍地重录节目,向资深记者学习请教。记得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采访,由于周边人员多,莫慧兰总也静不下心来,说错了好几次,急坏了编导。后来,她发现,这也和走上赛场是一样的,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运动员沟通是莫慧兰的优势,但采访不只是沟通这么简单,需要自己确定主题,列出提纲、录像等。她和当年参加比赛一样,一次次克服困难。在适应了主持人的角色后,她又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主持风格,经常和编导沟通商量,如何把自己变成机智型的主持人。随着经验的积累,莫慧兰在镜头前的表现也越来越成熟了。

莫慧兰采访过许多项目的运动员,打开自己的视野,她对体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长达10年的媒体工作里,莫慧兰一直奔走在采访的路上。

第二次转型:进军投创圈

2012年,莫慧兰离开了凤凰卫视,但依旧关注体育,并帮助朋友策划了一个与体育相关的栏目,同时也经常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2016年,莫慧兰在参加“退役运动员价值挖掘”论坛活动时,结识了涛略资本的CEO林涛。林涛是一位资深的天使投资人,一直关注着消费升级和医疗领域的创新项目,也经常投资体育赛事、体育科技、体育健康等方面的产业。林涛对莫慧兰在文体方面的专业优势十分看重,一直很想吸收她加入自己的团队。

而这对于莫慧兰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莫慧兰在反复斟酌后,决定尝试一下。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前景。莫慧兰坚定了信心,用她的话说,这一次是把体育和财经结合在一起。但在财经方面,莫慧兰很陌生。为了补上这一课,她又开始了疯狂的补课,分析各种项目,学习其中的商业逻辑。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发现投行给她打开了体育的另一扇窗。过去,她关注的只有竞技场上的事,现在脑海中又多了物料成本、赞助合作、媒体推广等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名词。

在投创行业中,莫慧兰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优势,用运动员的直觉和素养分析文体类创业项目,从不同的视角去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和發展空间。她主要负责PR宣传、基金募集管理等,经常代表公司去参加各类活动。去年,她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的《创业英雄会》栏目。这是一个为想要创业的精英人士搭建的平台,很多创业者在活动现场发布了自己的创业项目。莫慧兰有选择地为他们点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今后,她还将承担起为公司洽谈投资的业务。

工作之余,莫慧兰喜欢玩赛车、打高尔夫和参加各类娱乐节目,还在几个电视连续剧里客串过角色。告别了赛场的莫慧兰,可谓经历多多,但不管做什么,她的视线一直没离开过体操。她也关注着当下流行的快乐体操,并担任啦啦操的爱心大使。她说她有责任引导更多的人热爱体操,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从刚退役时的迷茫到现在的成熟稳重,莫慧兰几经角色转变,这样的经历本身就是一只精彩的万花筒。

猜你喜欢
凤凰卫视体操运动员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体操
凤凰卫视资讯台时事类节目开场白及结束语分析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职工权利议题的电视媒体呈现*——以央视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为例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