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39)

2018-06-27 05:57
北广人物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词儿饽饽儿化

第三十九辑

儿化韵有定之规

在北京土话里,一般情况下,凡是带“小”字的事物(名词)都要带儿化韵。如:

小孩儿、小花儿、小媳妇儿、小门脸儿、小车儿、小门儿、小灯泡儿、小红帽儿、小棍儿、小手绢儿,小盒儿、小票儿、小本儿、小道儿等等。

当然,有的东西(名词)本身就小,不加这个“小”字,也要儿化韵,比如:

笔记本儿、粮票儿、球票儿、冰棍儿、煤球儿、鞋带儿脑袋瓜儿、红枣儿、杏儿、面条儿、豆汁儿、爆肚儿、包子有馅儿等等。

但是您且记住,并不是所有小的事物(名词)都加儿化韵,比如:

宝玉、手表、火柴、香烟、毛笔、手套、电脑、手机、报纸、台灯、梳子、帽子、馒头、热汤面、烧饼、面汤等等,是不加儿化韵的。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事物(名词)前边有“大”字,但也要儿化韵,如:

大栅栏儿、大班儿、大门儿、大肚儿、大褂儿、大家伙儿、大溜儿、大名儿、大熊猫儿、大面儿、大谱儿、大婶儿、大杂院儿、大画儿等等

为什么同样小的事物(名词),有的能加儿化韵,有的不能加呢?为什么明明写了“大”字,还要加儿化韵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说话的习惯,如蜂窝煤不带儿化韵,可煤球儿就带,筷子不带,勺儿就带。同样是水果,杏儿、桃儿就带儿化韵,但梨、苹果、核桃、柿子、山楂却不带。

二、是一般贵重的东西不带儿化韵,如紫檀、黄花梨、老红木。有些东西现在看来是很普通的,但当初却很值钱,所以人們一直延用了原来的说法,如火柴、铅笔、台灯、皮鞋等。

三、是专有名词,比如馒头、葡萄、香烟、点心、面包、油条、硬币、衣服、床、头发、辫子、头脑等,不能加儿化韵。因为由打这个词儿出现,一直就是这么叫的。

关于专有名词,得跟您多说两句,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油饼儿要儿化韵,而油条却不是儿化韵呢,包括馒头、烙饼等。

其实这些词儿原先都不是北京土话,或者说这些吃食原本不是北京的,是外来引进的。比如:

“油条”,老北京人叫“油炸鬼儿”。这是从江浙一带的“油炸桧”(秦桧)引申而来的。

馒头,分为发面和硬面两种,老北京人叫“发面饽饽儿”和“硬面饽饽儿”。饺子,叫“煮饽饽儿”。硬币,老北京人叫“钢镚儿”;香烟,老北京人叫“烟卷儿”;

葡萄是外来语(从西域引进的),但到了老北京人嘴里,往往要说“葡萄珠儿”、“葡萄粒儿”,这样说更透着葡萄的可爱、鲜灵。您看,这些词儿,最初到老北京人的嘴里,都是带儿化韵的。

四、是有些事物的大小是相比较而言的,同样的道理,任何事物往往都是有大就有小,小是有可比性的。比如说“球”字,北京人往往要加儿化韵,例如:弹球儿、煤球儿、眼球儿、乒乓球儿、羽毛球儿、冰球儿、高尔夫球儿等等,是一定要带儿化韵的。但是地球、雪球、马球、还有“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却不能带儿化韵。

再如“报纸”这个词,《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绝对不能儿化韵。可是街头的小报,却要加儿化韵,说成“小报儿”。

同样是车,自行车儿、平板车儿、小推车儿要加儿化韵,但汽车、铲车、卡车、摩托车、机动车却不能带儿化韵。当然,有些字(词)加不加儿化韵,也得分用在什么地方,比如北京有个地名叫花市,这个“花”一定要加儿化韵,因为它最早就是花儿市(卖花儿的市场),而“花”这个字儿用北京话单说,必须带儿化韵。

但是“花”字跟其他词儿组合,就不能带儿化韵了,比如老北京的社火,叫“走会”,这个“会”的组织叫“花会”,这儿的“花”字是不能儿化韵的。再比如“花卉展览”的“花”,也是不能带儿化韵的,因为这里的“花”字泛指所有的花,其外延要比单独的花儿大得多。此外“花卉”本身是专有名词。一般专有名词是不带儿化韵的。

当然,儿化韵能上口儿,跟字儿的发音和人们说话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一股情况下,开口音的字儿不带儿化韵,卷舌音的字儿带儿化韵。此外,前边加了“小”字,带儿化韵,听着就顺耳,如人的姓儿:小张儿、小刘儿、小李儿、小杜儿、小赵儿、小陈儿、小唐儿、小马儿、小杨儿、小胡儿等。

反过来,加“老”字,带儿化韵,听着会别扭,如:老张儿、老刘儿、老李儿等,生活中也没这么叫的。有的姓儿,加“小”字,也不能带儿化韵,如孙、许、林、蔡、毛、米、齐、舒、桑、司、余、习、季、吕等等。

猜你喜欢
词儿饽饽儿化
花饽饽“笑”了,年味浓了
有趣的“儿化”
清宫饽饽桌
本期特训主题 好词儿和臭词儿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抓饭还是饽饽——饆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