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欣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检测研究中心,安徽 铜陵 244000)
铜精矿是生产电解铜的主要原料,但由于矿产资源日渐贫乏,目前国内的铜精矿存在诸多掺杂现象,这就导致铜精矿中氯的含量参差不齐。进口铜精矿部分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有时会被海水污染,氯含量也不稳定。氯含量的控制是铜精炼步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因为其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严重腐蚀设备,同时影响产品质量。目前铜精矿中氯的分析方法是离子色谱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法1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操作不便、难掌握,适用广泛性不强;法2测定下限高。铜陵有色检测中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通过水溶浸出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氯化银,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其吸光度,从而计算氯量的分析方法。
7230G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恒温磁力搅拌器。
硝酸(ρl.42g/mL,GR);硝酸银溶液(10g/L);乙二醇(不含氯离子);氯标准储备液(1mg/mL,购买);氯标准溶液:移取10mL上述标准储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氯为20μg/mL;所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1)工作曲线。准确移取0.0、1.0、2.0、4.0、6.0、8.0、10.0mL氯标准溶液于50mL比色管中,以下操作同试样分析步骤,绘制工作曲线,见图1。y=0.0025x。R=0.9997。
图1 系列工作曲线趋势图
(2)方法检出限。按照试验方法,同时分析氯空白样品11次,以含量计,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方法检测限
(3)分析步骤。准确称取2.0g试样,用50mL水在100℃的恒温磁力搅拌器作用下浸取1.5h。冷却后过滤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按表2分取该试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入2mL优级纯HNO3(1+1),15mL乙二醇,1mL硝酸银溶液(10g/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暗处静置20min,以空白溶液为参比,用3cm比色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表2 试液分取量
(1)硝酸用量的选择。硝酸的用量对生成氯化银悬浊液的完全程度有很大影响,所以标准曲线和试样中硝酸的含量应保持一致。试验证明,硝酸的加入量在1.0mL~5.0mL时能够满足测定的要求。本方法选择2.0mL。
(2)乙二醇用量选择。由于氯化银是分子晶体,极性很弱,所以试验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可更好地使氯化银均匀分布于溶液中。资料显示,在乙二醇量约为总溶液量的1/3时,吸光度最为稳定。50mL总溶液的1/3为16.7mL。试验以100μg/L氯标准为参考,分别加入10mL、15mL、20mL乙二醇各3份。得知,乙二醇加入量在15mL~20mL时吸光度较稳定。考虑到比色管总容量,本方法选择加入15mL乙二醇。
(3)硝酸银用量的选择。硝酸银的作用是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分子。试验以100μg/L氯标准为参考,分别向此溶液中加入10g/L的硝酸银溶液0.5、1.0、1.5、2.0mL各3份,按照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由试验可知,硝酸银用量在1.0mL时吸光度较稳定,因此选择硝酸银用量1.0mL。
(4)放置时间的选择。为了快速分析,应尽量缩短分析时间,一般文献介绍20min~30min,经用100μg/L氯标准分别研究了放置时间为5、10、15、20、25、30min的吸光度,发现放置20min时吸光度最稳定。试验选择放置时间为20min。
(5)溶样温度的选择。称取铜精矿试样8份,分别设置磁力搅拌器温度为50℃、60℃、70℃、80℃、90℃、100℃、110℃、120℃,在搅拌下溶解1h,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溶样温度由50℃升至100℃时,氯离子的测定值不断增加,在100℃时最大并趋于稳定。故试验选择溶样温度为100℃。
(6)溶样时间的确定。称取铜精矿标样5份,分别选择溶样时间为0.5h、1.0h、1.5h、2.0h、2.5h,按照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溶样时间由0.5h提高到1.5h时,氯离子的测定值不断增加,在1.5时最大并趋于稳定。故试验选择溶样时间为1.5h。
(7)共存离子干扰试验。铜精矿中主要含有铜、铁、铅、锌、镉、钴、镍、砷、砷、锑、铋等,在硝酸作用下不与银离子形成沉淀;氟化银遇水立即水解,溴、碘在试样中含量基本没有,从而不影响测定;SO42-在500mg以内不影响测定。
表3 精密度
(8)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按照试验方法对2只铜精矿标样GSB ZBK336(给定值0.028%)和ZBK338(给定值0.056%)分别进行11次测定,结果见表3。
准确称取1.0g铜精矿标样各9份,分别按照表2加入一定量的氯标准溶液,并按照本方法进行测定,回收率见表4。
表4 加标回收率
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2.33%~4.59%,加标回收率为:92.0%~105.5%。方法精密度好,回收率佳,适合铜精矿中含量为0.01%~1.0%氯的测定。
[1]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3884.12-201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氟和氯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11.
[2]史静,孟萌萌,路遥等.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氯.冶金分析,2016,36(10),52-56.
[3]李晓瑜,胡军凯.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高含量氯.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4,4(2),11-13.
[4]陈建华.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氯.理化检验-化学分册,Vol.33No.10(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