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少则得
来楚生(1904—1975),原名稷勋,号然犀、楚凫等,晚年更号初生。浙江萧山人。来楚生曾刻自用印一方:“生于鄂渚,长于浙水,游于沪渎。”(图1)侧款为“刻近二吴风范,志我一生萍踪”(图2),自述其生平概况。
来楚生生于湖北武昌,少时即好画画,并就地取材,以剪刀刻石而乐此不疲。192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学习国画。这年,正好潘天寿先生毕业留校,于是他有幸结识了潘天寿先生,彼此志趣相同,情同师友。1924年毕业后以任教、鬻艺维持家计。曾在杭州与潘天寿、姜丹书、唐云等人组织“莼社”, 从事书画活动。1937年移居上海,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师,曾与同道组织东南书画社,定期雅集,切磋艺事。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来楚生被聘为画师。
来先生是海上艺坛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花鸟画独树一帜。书法雄强豪迈、古拙苍劲却又不乏婀娜婉约之姿,其中草书和隶书最为人所称道。著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法书集》《来楚生篆书千字文》《来楚生草书千字文》《然犀室肖形印印存》等篇目。
对于其艺术成就的评价,唐云曾说:“来氏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心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
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匋先生对好友曾评价说:“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
莫将有限趁无穷
意气尚如少年时
两番话,较为直白地总结了来先生篆刻的风格特点:质朴老辣,雄劲苍古,运刀如笔,不为前人的规矩所困,开一番新天地。来楚生先生的篆刻远师秦汉,以古玺汉印为本,近从吴让之、吴昌硕等而自出新意,布局参差有致,奇趣扑人,刀法利爽,而钱先生认为来楚生的篆刻艺术成就更在齐白石之上,开一代新风。
先生的印看似乱头粗服,信手凿来,实则每方印都是经反复推敲后方奏刀,疏密、参差、呼应、虚实等艺术手法,均用之娴熟。
一、文字印
“西河同乡”印(图3),来先生运用极其自然的表现手法,将四字在印面中平分秋色,每字略向上提,使印面出现大片留红。“西”“河”二字以简笔出之,“同”字下部“口”字的紧缩、“乡”字下部的空旷,使章法疏密相生,趣味盎然。大片留红,同时又给人一种明朗轻快的感觉,使章法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在来先生的篆刻作品中,类似的表现手法举不胜举。
“形同槁木”(图4)更是如此:“形”字上提,“木”字略为下压,“同”“木”二字之间的散乱石花及“槁”字的并笔处理,使印面产生一种强烈的虚实对比,加之来先生对章法的精心设计、刀法的灵活运用,更使此印于不经意中见真情。
“取意任无弦”(图5)采用对角虚实呼应的方法,“取”“弦”二字所占面积虽小,却体现出全部的空灵与舒展,“任”“无”二字所占面积略小于“意”字,但毫不沉闷闭塞,巧妙之处在于“意”字下方“心”部中间的一小块留红与“任”字单人旁的小块留红,形成实中有虚、虚中存实的章法,看似无意为之,实乃来先生精心安排的巧妙之处。几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异趣之别。来先生在处理这类印时,运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使之绝无雷同之感。
“息交以绝游”(图6)采用的也是来先生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此印章法奇妙,疏密有致,印文线条流畅厚重,刀法苍茫古朴。印面四面实中间虚,上部所占面积略大于下部,“以”字下压与“交”“游”二字并肩齐首。“息”“绝”二字紧贴印之两边,中间留以较大的空白,与印之下方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在大章法统一之下,来先生对局部章法也同样苦心经营,“交”字与印边的扣瞅,“游”字与印边的粘连等,使局部也产生疏密感,而且同大章法产生对比呼应,加之印边的微妙残破,使此印虚实相生,极富艺术内涵。
关于章法与疏密的处理手法,来先生将自己的一番见地在《然犀室印学心印》——来先生多年创作心得和思考总结的一本书中表述得十分清楚明白:
“目耕农常谓印之有边,犹室之有墙。余以为印文之有章法,亦犹室内家俱物件之有布置也。何物宜置何处,全恃布置得宜,譬诸橱柜宜靠壁,桌可当窗,否则,零乱杂陈,令人一望生憎,虽有精美家具而不美也。印文章法亦然,何字宜逼边,何字宜独立,何处宜疏,何处宜密,何处當当伸展,何处宜紧缩,何处肥,何处瘦,何笔长,何笔短,亦全赖布置之得宜耳。或谓刀法第一,章法次之,余以为刀法与章法应并重。刀法者,犹家具之美也,若零乱杂陈,望之可厌,绝无佳构。”
“印文笔画均匀,余所最畏。盖文字本体,无虚实疏密之致,全恃人为布成之耳。疏处愈疏,密处愈密,此汉秦人布局要诀。随文字笔画之繁简,而不挪移取巧以求其匀称,此所以舒展自如,落落大雅也。不则,挪移以求匀称,屈曲以图满,实味同嚼蜡。”
来先生认为,均匀是篆刻章法大忌。对于篆刻来说,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出效果的。因字得形,因形造势,才能将文字形态固有的空间结构美挖掘出来,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