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琼
夏天敏是昭通作家群奠基人之一,其作《好大一对羊》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并被改编为影视剧。该小说讲述了刘副专员给老汉一对外国羊扶贫,反致其家破人亡的悲剧故事。本文集中分析老汉有利于认识其形象的多面性,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并拓宽该小说研究范围。
纵观整个养羊过程,官员只关心羊而致老汉满心系于羊。表面看来,是他在养羊,实际是他寄生于羊。小说有时转换叙述视角,从外国羊眼里来看老汉,这时我们发现他对羊好到极点时,甚至租马驮着羊去放牧。不过交差的心理驱使他对羊打骂随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把羊当作与官员交往的纽带,养羊带有功利性目的。所以一旦该预设目的达不到,他就会受伤,而且家人又不能和他分担重担,所以他“窝里横”,把养羊所受的气发泄在她们身上,但这并不让他觉得好受,于是他就通过做梦的方式来减轻痛苦。
那他为何会选择性地变成外国羊而非本地羊呢?因为“梦是欲望的满足”,养羊所带来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可望而不可及,所以他羡慕羊。不过养羊这差事本身使他备受物质、精神折磨,那为何他还要拼命养呢?因为长久以来的痛切体验都触及他的灵魂,所以他才会对官员感恩戴德。这对外国羊对他来说无异于溺水人之浮木。所以即使养羊是一场苦乐交织的迷梦,他也义无反顾,这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有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总之,他对羊打骂皆源于爱,爱到深处时,他做梦变成羊。做梦这种变相的心理弥补舒缓了他的沧桑磨难,隐晦而曲折地把他内心深处的“阿尼玛原型”托出了水面,让我们看到一个拥有柔软内心、令人怜悯的老头子形象。
老汉迷信“三纲五常”,家中以己为尊,说话做事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还总是优先且仅只考虑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不过综合看来,他这种矛盾的性情颇为复杂。作为一个丈夫,他有深情体恤的一面,但因其行为的主导思想是夫权至上,所以他对老伴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作为一个父亲,他也不乏深沉父爱,但他自欺欺人,只想把羊养好,好让大官对他施以关注,于是对亲生女儿也不管不顾,不仅家暴,还一个鸡蛋也舍不得给她吃,其麻木残忍、丧心病狂的行为简直令人怵目惊心,这些都暴露其夫权、父权的人性弱点。
当想到家人活得异常辛苦沉重时,他负罪感极深并对她们很好。而且前几个孩子的死使他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阴影,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他老年丧子,却能调动心理防御机制来消化这些痛苦,这种坚毅品格是他身上极为突出的一个优点。但其实他只是形成了一种假性心理强壮,所以这些实质上都是他悲剧性格、懦弱形象的一部分。不过他作为一个男人,虽极端软弱、愚昧不堪,却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巨大的韧性和承受力,凭一己之力担起全家。但是他自私无情,选择牺牲家庭的悲剧个性特征让读者扼腕叹息,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残存人情味但形体萎缩、身心无力的老父亲形象。
老汉对外界人员的态度是极复杂微妙的,对官员的感情成分尤为繁杂,其中最主要的是敬畏交织。他的内心图式里,官高高在上,与民两立,拥有惩戒老百姓的权威力量。但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灾难正是源于官员的政治戕害,不仅如此,他反而对其产生了一种愚忠式的报恩心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显然,他缺乏反省自己的意识和思考现实的能力,已然丧失其主体地位。不过他与村民不同,村干部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谄媚大官。老汉就不一样,他天性使然,感恩出于本性。话说回来他的处境艰难,看起来好像很值得同情,但他明知家庭难以为继,还倾家荡产也要养,直到最后仍执迷不悟、麻木不仁、失去人性,这就不得不批判他的精神奴性了。
除了官员,其实村民也严重地伤害了老汉。按理说他作为村民的一员,理应与他们保持血肉相连的精神联系,但他们由于心理失衡后就孤立他。比如村长和村支书,他们欺上瞒下、威胁恐吓老汉、极力推脱责任。可以说,村民们的冷眼旁观、功利性心态和前倨后恭的所有行为都深度重创了老汉,使他的内心长期孤独悲凉。但即便浇薄的民风把他从人世间的温情中隔绝开来,他也没有怀恨在心,而是以德报怨,不留余力地为村民们排忧解难。把他和村民们放在一起对比,“难道剖析无耻之徒的心灵不有助于勾画仁人志士的形象”?村民们丑陋的言行反衬出老汉骨子里的正直、善良、大度,彰显出他无私、高洁的品性。让我们看到一个逆来顺受、卑微怯懦却知恩图报的底层农民形象。
可以看到,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深刻地表达了挣扎在社会底层,以老汉为代表的农民的生活态度及精神状态。老汉作为小说核心人物,在整个养羊过程里,受外界不良影响后,情绪跌宕起伏,心理尤为脆弱。加之家庭重担全落他身上,家人又没听他诉说,所以他只能把长期郁积的痛苦发泄在她们身上,但这其实是他极度缺爱的表现。因此他在才会梦里行为恶劣。作为一个农民,他正直善良、隐忍坚毅,骨子里保留着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不过他卑微低下、逆来顺受,还有崇尚夫权、父权的人格缺陷,是典型、地道的底层贫民。其交织缠绕的两个心理侧面与其异常丰富的心理、形象内涵共搭建出他“圆形人物”的模型。曾经鲁迅希望国民冲破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奔向新生。现通过分析老汉形象,认识到真实的农村和农民的故事,知其悲剧性格致使悲哀命运。这样一来就能把他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社会苦难结合起来,形成超越性的普遍意义。从而代表广大农民立场,呼唤理想公仆,高扬“五四”现实战斗精神。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必须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价值,施以底层平民终极人文关怀。
张猫 油彩亚麻布 我们的关系
[1][奥地利]弗洛伊德著,孙名译.梦的解析[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86
[2][美]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3:22
[3][美]C.S.霍尔等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入门[M].三联书店,2002:52
[4][美]E.P.塞利格曼等著.戴俊毅译.习得性无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8
[5][美]V.M.杜兰德等著,张宁等译.异常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64
[6][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思想录[M].人民出版社,2006:144
[7]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35
[8][英]E.M.福斯特著,朱乃长译.小说面面观[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