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梅 黄礼舒 尚思婕
摘要:当前,我国所处的对外贸易格局较为良好,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农产品的对外贸易迎来了较好的契机,跨境电商作为较为新颖与高效的经营运营模式,也为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提速增效的条件。与此同时,因为目前的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构建处在初始的阶段,势必存在一定的运作问题,需要在实际运营中加以分析,不断改进提升。
关键词: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
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贸区视角下广东特色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713714022)
当代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崭新要求,“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为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动力来源,同时也为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新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跨境电商平台等经济元素的介入对传统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何良好的应对挑战、利用机遇,在虚拟经济形态体系下和“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引领下,农产品跨境电商模式应运而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初步探讨其物流运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具有的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的跨境电商物流的基本内涵
1.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易、实施网上支付,并采用适当可行的跨境物流交付方式将商品送达终端用户手中的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
一方面,跨境电商模式建立在现代网络运营基础之上,在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基础运营手段之一;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模式提升了国际贸易的交互效率,拓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实现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达成各国企业的互利互赢。
2.农产品跨境电商
农产品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农产品交易个人或企业组织,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实现产品展示、商务交流、达成交易直至最终完成相关商品交付及货款支付的国际商业活动。
针对农产品生产、储存及跨境贸易的运营特点,电子商务方式可以使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与商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商业信息,减少交易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合理布局生产,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条,改进我国农产品的传统国际流通模式。
3.农产品的跨境电商物流
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支持,为实现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位移,由所需位移的产品、运输载具、装卸搬运机械、包装设备、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模式、指挥调度体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静态及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目标的有机整体及其运作过程。
二、我国农产品的跨境电商及其物流运作现状
近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政府的大力引导与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支撑,农产品的跨境电商交易量有明显的增长。从国家层面看,上海、宁波、天津、郑州等十二个城市均建立了大型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监管政策执行和配套服务上均提供了诸多便利,一批較有影响的电商企业的跨境农产品贸易业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快速发展的农产品跨境电商呈现出直接化、多边化、小批高频、周期短、地域广、货品种类较为繁杂等特征,对于相关的跨境物流运作提出了很高的作业要求,在价格与品质之外,物流的运作水平成为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目前而言,农产品跨境物流的运作效率在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冷链运输水平有限、物流运作成本较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跨境物流运作系统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完善
跨境物流系统至少包括仓储、包装、运输、海关、分拣和配送等运作环节,在目前的实际运作中,物流个板块作业协调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各运输方式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操作,缺乏整合,多式联运的模式尚需完善。整体运营过程较长,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运输配送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对于时间和运输过程保障的要求更为严格。鉴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损率高、季节性强、产销分离等特点,较多情况下需要使用现代冷链物流运输技术加以保障。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方面较为薄弱,尚无法提供稳定的全链条的冷链物流服务,因而我国跨境农产品经常出现损耗比较严重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不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电商一般会外包相关业务至第三方物流以实现仓储和物流服务,而国内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仍存在较多的小规模专线,低成本干线网络还未成熟。第三方冷链物流在当前阶段的作业水平尚有待提高,还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够、提供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未形成集约化运作导致成本费用偏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保障跨境农产品运输任务。
2.运输过程运作保障仍有缺失
由于农产品长距离运输的特殊性与冷链物流作业要求,对于整个运输仓储过程的温控要求较高,要求实现全程温控。因为农产品的跨境物流往往是从一个农户出发,经过收货商、加工企业等主体,通过收运、仓储、长途长时间运输等作业环节,在这样的流通过程中,温控技术条件不一,甚至经历的国家与地区不同,对于冷链运输的温控要求与规范也不一致,再加上全程温控带来的成本增加,甚至有采用普通货运车辆进行冷鲜农产品运输的案例,从而造成居高不下的损耗率,据统计,我国部分农产品在采摘、各类别运输过程、仓储等环节的损耗高达30%至 50%,而在发达国家该损耗仅为5%。
为了保证干线运输货物安全性的要求,跨境物流的头程运输一般都是大规模整体包装,冷链运输到进口国后,进入到保税仓库,需要在保税仓库进行分拣,实施再加工再包装的操作。在该操作过程中,对于环境与操作条件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目前多数情况下尚无法满足操作条件。
在农产品跨境运输过程中,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程追溯的专门针对跨境电商模式的质量监控机制,跨境电商模式下农产品出口质量标准以及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再加上跨境电商模式难以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规范管理,跨境运输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检验与监控作业方式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导致出口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实现全程监控。
3.终端配送的效率及货物安全保障有待提升
在目前的农产品终端配送运作中,落地配一般在进行网络路径规划时未能完整考虑农产品的运作特殊性,路径选择不甚合理。在终端配送包装上一般采用低温冰袋配备泡沫箱的方法,成本较低,但难以保证箱内的持久低温环境。如果全程采用高专业性的第三方冷链宅配方式,则运作成本过高,配送企业难以承担。
4.跨境物流运作程序琐碎,成本较高
跨境物流运输一般分为国内段与国际段。在国内段运输过程中,由于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及分布地域,各地的物流运输水平可能大相径庭,对于无直接出境点的地区,还需要进行长途或短途转运,设法以海运或空运方式出境。在国际段的运输过程中,经历的国家地区较多,物流运作的时效、货物安全与运作成本水平不一,需要办理的国际运输过境与抵境手续较为繁复,也造成了运作成本的增加。
四、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改进对策初探
1.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水平提升
创建良好的政策引导环境是提升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的重要基础因素。目前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政策倾斜于试点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开放口岸地区,而就农业发展特点而言,我国各地区的农产品各有特色,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这些非试点地区开展跨境电商活动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应从提升农产品外销能力的角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地方乃至全国的专业物流运作网络,从整体和运作细节上加以统筹布局和具体指导。
2.打造一体化、全程化的物流运作体系
从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体系,紧扣农产品长途跨境运输运作特点,实现一体化、全程化的物流管理。不论在国内段还是在国际段的物流操作中,力求打破运作壁垒,统一布局运输网络,从收运、暂存、短途城际运输、长途干线运输、跨境运输、各层级仓储、终端配送等环节进行综合考量,在专业储存环境、转运装卸装备、操作技术、集散分拨、调度管理、信息平台支撑等方面力争全面提升。
3.抓住关键环节,取得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改进突破
关键环节的改善是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改进的重要手段。针对农产品跨境物流運作,首要是建立全程覆盖的环境监控体系,采用数据直采的感应器件,建立全温度层级的冷链仓储设施,建立实时的温湿度监控报警调适系统,保障运输储存过程的环境监督无遗漏、无死角。其次,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物流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变化监控体系,保障农产品物流运作质量,让消费者能直接实施运作数据追溯,同时,跨境农产品的基本售后追踪服务也要从充分保障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加以考虑。此外,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效率与效果也应加以提升,开创性地使用诸如海外第三方供应链保税生鲜仓一类的终端设施,或者与周边农贸类别超市合作实施共同配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终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吴俊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 2017(07):115-116.
[2]狄昌娅 竺杏月. 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出口困境与对策研究. 对外经贸.2017(0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