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昌 刘洪 刘林舟
摘要: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开启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合作的新篇章,经过多年的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对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将更加凸显。针对目前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示范区除了要加强领导机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之外,还要在强化示范区互联互通功能、构建智慧型港口、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路径
一、 引言
连云港是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首要节点城市,连云港港是我国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之一。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国务院于2011年5 月31 日批准在连云港设立的国家级特殊开发区域(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6月8日正式印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该示范区区位独特,它的设立开启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合作的新篇章。示范区包括连云港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徐圩新区和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五大板块,区域总面积766 平方公里,集中了连云港港口、海关特殊监管区、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及若干其他特色产业园区等所有精华与优势,是连云港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加快连云港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步伐,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建设物流大通道,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之间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快速流通,吸引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等优质生产要素在示范区内加速集聚,并充分挖掘东中西区域合作的潜力,不断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升东中西区域之间合作的水平和层次,互联互通,互帮互助,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二、 示范区建设现状
1. 示范区自2011年设立以来,各项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位于示范区内的港区建设速度加快,各项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已实现了“六化”,即:规划布局科学化、实施装备高端化、进港航道深水化、码头泊位专业化、海陆运输多式化、口岸服务智能化。“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已形成(其中:“一体两翼”指以连云港区为主体,以徐圩港区为南翼、赣榆港区为北翼),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接待大型货轮停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开辟了到中东、欧洲等集装箱和货运班轮航线58条,已经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紧密的通航关系。另外,全国第四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在连云港已挂牌运营,智慧港口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2. 示范区合作服务平台已初步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徐圩新区是示范区的先导区,也是国家“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面积467平方平公里,我国政府确定的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就位于徐圩新区内。徐圩新区正在按照“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一区七园”,其中“一区”是面积32平方公里的城市配套功能区,“七园”包括:中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园地、精品钢产业园、石化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现代港口物流园、东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香河农业示范园,先导区内正在重点打造现代港口物流石化、精品钢、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
3. 经过近七年的建设,示范区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示范区先导区徐圩新区内铁路、公路、海运、内河等港产联动发展多式联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不仅有像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10万吨/年丁二烯项目、珠江钢管高性能管线钢管项目、连云港凯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压路机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入驻,而且也有像诸如虹港石化年产150万吨TPA项目、宝通镍业年产41万吨镍合金项目以及总投资234亿元的醇基多联产项目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入驻徐圩新区,累计总投资约1 552亿元。特别是徐圩新区丝路国家展贸中心已于2016年11月17日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示范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又迈出坚实的一步,目前已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22家企业签订了入驻及合作协议。
三、 示范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示范区缺乏強有力的统一领导机构,行政效率比较低。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包括连云港区、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新区和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都是独立运行的主体,每个版块各有各的利益主体,各有各的领导班子,机构重叠,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发展规划,如:徐圩新区规划布局“一区七园”,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五园五中心”,各版块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现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功能互补、集港产城诸多优质要素于一体的大示范区格局。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管委会是副厅级建制,如果不能提高示范区的建制级别,使之成为一个级别更高更强势的管理机构,将很难协调好示范区的各项工作。由于示范区经济政策和审批权限没有统一,行政效率低低;机构重叠,管理协调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
2. 示范区发展缺乏大产业支撑,港产城一体化进程缓慢。产业是示范区发展的支撑,引导产业集群发展能够给示范区其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虽然示范区内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简称:“三新一高”)已初具规模,但缺乏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同时,缺乏具有全国知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虽然“三新一高”产业发展迅猛,但配套产业还没有完全成型,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还不完备;还未真正建立起具有高技术、外向型、大型化为典型特征的临港产业体系,现代物流运输及现代信息服务业、租赁、金融保险等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示范区发展缺乏大产业支撑,产业聚集水平仍有待提高,港口、产业、城市发展不能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港产城均无法做大做强,港产城一体化进程比较缓慢。
3. 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机制尚未健全,沟通东西的出海通道优势还未充分发挥。虽然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建立了一系列的沟通协调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沟通协调的层次还不够高,沟通协调的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还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示范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够,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利益共享机制和科技合作机制,合作的范围和规模都比较小,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致使东中西区域之间不能共建共用示范区,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示范区沟通东西的出海通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东中西区域之间互动不足,沟通不畅,产业合作成效还不够高。
四、 “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1. 加强合作示范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互联互通功能。目前,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功能都还不太完善,连云港与腹地之间也还没有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致使示范区对腹地的经济辐射带动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快徐圩港区建设,加速扩建组合大港步伐,全力推进30万吨级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专注于LNG、液体散货、原油、木材等专业化泊位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区综合通过能力。其次,要加快完善示范区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港区及各大园区内的公路、铁路与内河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精心施工,不断加强示范区与外部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建设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等内河航道项目,发挥通榆河内河航道功能,促进形成“水系沟通、干支直达、区域成网”的海河联运水运体系。最后,要积极打造示范区特色园区,不断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来共建、共用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其互联互通功能。
2. 构建智慧型港口,促进服务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要引入“互联网+”思维,大力推广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型港口,推动国际经贸物流便利化,不断促进示范区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服务转型升级。为此,一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电子口岸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示范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系统对接,特别是加强与口岸、交通、航运、金融等机构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更加高效、便捷。二要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信息中心为基础,加快搭建“一带一路”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间政府、企业间的联系,精心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物流大数据中心,通过物流大数据中心实现“物流生产、货物查验通关到运输组织”的全流程信息共享。三要制定详细规划,加快推进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当务之急,要对示范区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逐渐增强示范区保税物流、国际货物中转等能力,将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跨境贸易有机结合,构建融入国际元素及港口元素的兼具“一带一路”特色和连云港特色的新型产业模式,不断引领示范区服务转型升级。
3. 加快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步伐,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物流服务范围比较广,能提供国际性货物运输、配送、中转和仓储等多种物流服务,物流体系更加强大,物流服务更加高效,能够有效地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是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示范区要以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两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为此,要加快推进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建设,在一期运营良好的基础上,推进二期、三期建设。要不断加强和扩大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范围,特别是近期要加快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和哈国“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相关项目的开发步伐,构建“一园三区”链式布局(其中“一园”就是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三区”是指连云港核心区、新疆霍尔果斯场区、哈国东门场区);要密切加强中哈粮食物流合作,争取落实哈国粮食过境中国唯一离境口岸的政策。
4. 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加快示范区一体化进程。港口是示范区发展的核心载体,通过港产城联动发展,发挥区域内资源要素的组合优势,形成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加快示范区一体化进程。为此,首先,要推动示范区港口资源优化重组,促进形成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加速港区的规划、运营、建设一体化发展进程。同时,要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港港聯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其次,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之间的城城联动,促进“东西双向开放”,推动经济和人文交流。要重点加强和中亚五国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哈萨克斯坦阿拉土木的联动(因从连云港到中亚五国必通过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实现城城联动。最后,要推动实现港城联动、港产联动。城市是港口的依托,目前连云港市核心城区海州区离港区很远,港城分离。为此,要加大对港区货种调整的力度,尽量将大宗散杂货调整到连云港港两翼港口,留下更多的空间用于完善城市功能,合理规划打造城市高端商务核心区和生活区,要加快建设大陆桥航运中心,打造综合性的国际商务区。同时,要以示范区为依托,对接产业、项目、合作的用港需求,加快部署新型石化、钢铁等大项目,加快产业集群,进而反哺港口发展,实现港产联动发展。
5. 培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示范区经济规模和实力。目前,示范区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层次不够高,发展也很不充分。当务之急,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产业园区先进的建设经验,大力整合示范区现有资源,以优势产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依托,重点打造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到示范区培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示范区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配套体系,以增强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能力。当前,示范区要依托徐圩港区积极打造出口产品生产和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坚持产业错位发展,依托港口大力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产业,促进形成临港产业链集聚效应,构建综合性的新型化工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示范区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示范区总体经济规模和实力。
6.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创新示范区的合作开发模式。合作示范区的建设要遵循市场规则,加强政府推动,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创新园区合作模式。要鼓励示范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建、共用示范区,不断创新园区合作开发模式,可以尝试由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者“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自主建设诸如“区中区”、“园中园”等新型开发园区,也可以采取技术入股、整体委托等多种合作模式成立股份制公司,以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为榜样,共建开发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开创园区合作新模式。其次,要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合作示范区各合作主体在推动共建合作园区的实践中,要积极地探索并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机制。如:合作各方共同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园区收益按双方要素投入比例进行分成;股份有限公司由合作双方或多方共同投资设立,收益严格按协议比例享受股权分红等。再次,要不断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合作示范区规划在空间布局上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限制,充分考虑合作示范区各组成部分产业的相互配套、延展层次和空间张力,做到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可能性,要确保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整体有序有效推进。开展错位竞争,推动各园区之间的产业集群成长和合作。
参考文献:
[1] 彭真懐.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引领作用[J].港口经济,2015,(11).
[2] 郑志来.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
[3] 赵晓江.打造“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J].人民论坛,2014,(9).
[4] 李朴民.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享繁荣发展新机遇[J].宏观经济管理,2014,(8).
[5] 刘洪昌,樊继强,葛绍勇.连云港市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2,(11).
[6] 孙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连云港交汇点构建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7] 李春林.“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合作的模式创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
[8] 张祥建,彭娜.“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重点和推进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9] 吴宏伟.“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10] 孙乾坤,李大夜,寇埻.“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6,(9).
[11] 鲍超,方创琳.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互联互通战略通道建设重点[J].干旱区地理,2016,(9).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资助项目“突破性技術创新驱动下江苏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项目号:2016M591802);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江苏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及其政策取向研究”(项目号:1501097C);江苏教育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视角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B-a/2015/03/024);连云港市第五期“521工程”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连云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号:2015-34)。
作者简介:刘洪(1962-),男,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南京大学商学院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复杂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刘洪昌(1971-),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河海大学管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与管理;刘林舟(1959-),男,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淮安市经信委、淮安市质量协会会长,河海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