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育敏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重难点;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情,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够重视,布置的预习作业过于统一,也没有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预习作业往往成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预习效果自然不如意。近年来,我校推进“能本语文”的教学主张,初步形成“预学—研学—享学—延学”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成为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任务单”则成为教与学的桥梁。为此,笔者在“预习任务单”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
一、要求明确,在有章可循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制订内容具体、详实的“预习任务单”,有助于学生将预习行为落到实处,从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如下图所示,此“预学任务单”是三、四年级的通用版,适用于记叙文、科学小品文等的课文预习。因为形式与内容相对固定,方便师生使用,尤其对于初接触预习任务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章可循,便于掌握方法,易于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从“预习任务单”中不难看出,它大致分为朗读、识字写字、理解、质疑及搜集信息五个方面,做好这五个方面,课文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比如第一题的读通读顺是学习课文的重要保障,刚开始的课文朗读可以由父母协助签字确认,也可通过微信、学乐云平台来反馈朗读情况。这不仅能扫清学文的障碍,激发学文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使之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二、强调主体,在关注差异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原则,设计“预习任务单”时,我们注意把自主权交到学生的手中,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进行自主识字、自主探究。例如,第二题的识字写字,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读水平而确定难读难写的字词。学生所呈现的字词一般是他们学习上的难点、盲点,就是需要其他同学和老师来帮助的,这样,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凸显出来了。第三题的设计,重在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要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等。这是中年段学生需要培养的概括能力,需要学生多思考。比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都能简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稻秧被杂草欺负,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消灭了杂草的事。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变“统一”为“个性”,增设“透过词语、句子、标点、插图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读懂了什么”来引导学生开放性、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特别是在读懂哪个句子方面,笔者又做了更细化的要求,出示相对固定的句式:我喜欢(感受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特别是从“_____________”(词语),知道了(感受到)“_____________”。这相对固定的句式,是为了规范完整学生的表达,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也为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更加顺畅做铺垫,无形中也增长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自信心。
三、质疑问难,在多元问题中训练思维发展能力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预习任务单”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和解答。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力,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为质疑而质疑,不做无病呻吟。所以,“预习任务单”中的质疑题,多是提示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质疑的内容和方向。如:看课题,阅读课文背景资料,针对主人公,关于作者,就字词句质疑;根据中心段(句)、单元提示、课前导读、课后思考题等质疑发问。当然不管是哪种切入口的质疑,都是旨在努力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质疑的水平。在预学《第一朵杏花》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第一朵杏花什么样?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课文是写人的,却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也有围绕内容质疑:课文两部分都写对话,第一部分有提示语,第二部分一个提示语都没有,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问题难易不同,思考的深浅不一,但都是他们所想所需的。学生们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自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研学活动中去,将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这样的问题释然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也足以增强阅读的兴趣和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四、多元搜集,在任务驱动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的要求。因此引导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也成为“预习任务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提高搜集资料的有效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第五题“查找资料”时,应该引导他们择其要点,把关键时间、人物、重要事件或成因进行摘录,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这样既搜集了资料,又锻炼了学生处理、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可要求学生在“预习任务单”上将搜集来的李时珍的个人资料制作成名片,使人一目了然。此外,除了文字,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图片、影像、书本及音乐等。如学习课文《桂花雨》时,让学生查找的资料是《桂花雨》的原文,让他们进行比对阅读,拓宽了阅读量……这样的设计无疑增加了课本的宽度和广度,同时指向性的提示也让学生查找的目标变得更明确,不但节省上网搜索的时间,而且能使之乐在其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当然,“预习任务单”除了通用版,还应该有专题版。教师要注意根据单元主题或者文体特点进行分类,因文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任务单”,在不同文体中凸显“任务单”的功用,努力提高预习的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