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协调能力训练方法探析

2018-06-26 09:01韩文利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训练方法探析

韩文利

摘 要:在业余体校,少年儿童的体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在侧重外在机能和内在机能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协调能力的训练,更加注意训练方法的综合运用,则对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比赛成绩的发挥大有裨益。

关键词:少年儿童;协调能力;训练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83-02

一、协调能力分类及特征

协调能力是指少年儿童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术活动的能力。任何人在参加运动或者活动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参与其中。任何一项运动或者活动,都不可能仅仅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部分完成,只有通过各个部位的综合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机体的协调作用,达到功能最大化。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协调能力在运动素质的整体提升上显得尤为重要。

(一)协调能力分类

协调能力可分类如下:一是诸如走路、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所有呈现周期性特点和非周期性位移特点的协调能力。二是诸如体操和技巧性运动所呈现的整个身体均在空中运动的非走动性的协调能力。三是诸如击剑、网球、铅球等通过身体部分就能完成的动作协调能力。四是诸如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种竞技球类动作的协调能力。此外,另有一些专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譬如均衡能力、空间能力、节拍能力、肌肉调控能力等等。

(二)协调能力特征

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如正确性,也即适宜和准确性;快捷性,也即及时性;合理性,也即适应和省力性;应变性,也即平稳和主动性。上述诸多特征既可以相互结合,又可以个别出现,出现的方式和方法不一而足。如有些人在打篮球的时候动作不够协调,但是在跑步过程中动作协调能力却很好。因此,根据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特征有目的地发展其协调能力,不但能够改善其运动分析器官和心理生理机能,而且会提高其支配能量的消耗能力,充实和扩展运动经验,可以使其比同龄人更好更快地掌握各种动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在运动训练中的技术水平,进而延长自己的运动寿命。

二、决定协调能力的因素

能够决定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可塑性。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灵活程度越高,可塑程度越大,其综合协调能力往往越强,越能更好地学习掌握新的运动技能,越能组织协调各项学习任务,并能对内外环境做出迅速适应。二是神经系统中已经确立的活动技巧的动力定型的数目。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掌握的活动技巧数目越多,其神经系统当中已经存在的动力定型就越多,提高发展协调能力也就更为容易。三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能够得出活泼的少年儿童往往具有较为敏捷的思维,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较为完整的配合能力,协调能力也往往较强。四是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程度。毋庸置疑的是,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程度,理解能力所能达到的层次以及思考能力的高下都会对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五是运动素养的发展水平。实践表明,力量强、速度快的选手更容易掌握运动新技能和新技巧,由此可知,少年儿童的力量、速度等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其协调能力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三、发展协调能力的途径

目前,少年儿童的发展协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传统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新的阐述。传统训练理论认为,协调能力是和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并驾齐驱的运动要素之一,当前的训练理论更突出了协调能力在提升少年儿童整体运动素质及比赛成绩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实践中,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发展往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以实现。

一是要通过不断地系统学习进一步掌握新动作、新技能,并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运用这些新动作、新技能,以便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二是要发展诸如动感、节奏、平衡等辨别空间的能力也即专项协调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与控制、调节各类与动作有关的运动分析器官的生理及心理机能。

四、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较为常用的能够提升少年儿童发展协调能力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类。

一是配合练习法。有目的地进行诸如一侧上下肢一顺的走路或者跑步;或者进行诸如手臂上下左右摆动的跳跃;或者两臂前摆跨步跳等运动,通过专门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培养某几个系统或几个部位或几个肌群之间的协调能力。二是变换练习法。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往往要经常变换练习的方式和方法、方向和节奏、速度和力量等,以此达到提升协调能力的作用。如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往往可以使用左右腿交替绕栏;或者左右脚单足跳跃;或者在跨越栏架的时候高频地交替使用快跑和慢跑;或者用不同栏间的步数完成全程或半程等等,多种练习方法的交替使用可有效地发展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三是渐进练习法。任何一种练习方法都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不断增加练习内容,逐步提高训练的复杂程度,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如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求少年儿童先做简单的反应练习,然后再做复杂的反应练习;先进行简单的跨越式的跳高练习,然后再进行较难的背越式的跳高练习,如此种种。通过诸如此类的训练,少年儿童的动作组合能力越来越强,协调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四是加大难度法。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想在短期内让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往往会加大训练难度,让少年儿童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下,更为困难的条件下不断练习。例如,在对少年儿童进行跨栏训练时,要不断增加其跨越的高度,栏距不一的栏架等等,以此快速提升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

五、发展协调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目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各类体校在教学实践中都安排了有利于少年儿童协调能力发展的学习训练内容,诸如各类游戏、各种技巧、各类体操、舞蹈和球类等种种练习,并且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增加难度及复杂程度。

发展少年儿童协调能力教学法的主要原理就是系统地教会其简单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更复杂的协调动作。在进行这些协调能力的训练时,要求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一是针对性;二是渐进性;三是系统性。针对性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明确训练的目的,通过练习要达到的协调能力发展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通过体操中平衡木的练习提高少年儿童身体平衡的协调能力。渐进性要求少年儿童在训练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原则,尤其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对一些简单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如在篮球训练中,首先应从正面运球过人,然后到背后运球过人,再到转身运球过人,通过各类基础动作的不断练习来提高少年儿童的全身协调能力。系统性要求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发展要做到全面、系统,做到整体发展,不能有失偏颇。所以无论在哪个教学时期都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练习,进而使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六、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无论在教学理论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少年儿童协调能力提高的最佳时期是在7至 12岁,也就是小学时期;少年儿童协调能力发展的中等时期是14至17岁,也就是高中时期,最差时期则在12至14岁,也即为初中时期。既然各种协调能力提升的最好时期是7至12岁,也就是小学时期,那么,在这一阶段,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一些提升协调能力的训练将会大有裨益。因此,协调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要从小抓起,因为此时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可塑性的优势较为明显,此时通过多种训练方法的交叉使用可以使少年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升。在小学时期,教师训练的时候,应该多进行基础性的训练,如游戏或者技巧球类的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在安排运动训练的时候也要加强少年儿童上肢与下肢协同能力的训练;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可对少年儿童进行田径技能、各种球类的战术训练;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随着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多进行一些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技术性训练,如竞技球类的训练以及各种比赛。

参考文献:

田麦久.沦运动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训练方法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VR阅读探析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