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与资金支持的关系研究

2018-06-26 05:41红,彭
中国林业经济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陈 红,彭 岳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产业的生产活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2012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林下经济产业的22项发展规划;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强调了林业生产模式应当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到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森林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14年全面禁止森工林区天然林的商业性开采,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规划。

林下经济的生产者在林业合作社、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同时,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诸多问题,例如,林下经济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财政支持相对薄弱,林下经济从事者融资难等等。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中,资金支持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各个产业如果能根据自身需求出发,获得多渠道的融资,便能尽快实现自身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专业化,在2014年黑龙江省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的规划中,强调合理使用中央补贴来扶持林下经济的发展。因此,明确林下经济发展与各种融资方式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构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融通体系,推动黑龙江省林下经济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林下经济相关理论

2.1 林下经济的内涵

虽然在林下空间开展相关的农林生产经营活动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林下经济”仍然是较为新颖的概念。“林下经济”首次应用于文献标题是在2003年刊发的论文《对发展林下经济开发北药种植的探讨》。近年来,对于林下经济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角度。

第一类观点,主要强调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活动,即生态农业的复合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充分考量林下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构造出多功能、多层次、多生物族群的经营系统,可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林产品采集加工[1-2];第二类观点,主要强调林下经济是一种以整个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经济产业。该观点扩大了种植业和采集业的范围,将多种非木质产品的生产加工纳入进来,同时增加了森林旅游业[3-4]、休闲采摘等第三产业的相关内容;第三类观点,主要阐述林下经济的经营范围。欧滨等(2013)以海南省屯昌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草—畜模式、林—蚕—桑模式、森林旅游模式以及野生动物驯养模式[5];宁久丽(2013)重点分析了林下空间的食用菌培植和牧草种植[6];陈波(2013)等以云南省为研究模板,构建了林菌、林药、森林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模式[7]。

在国外,至今没有关于林下经济的明确提法,与其相似的概念是“非木质林产品”,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非木质林产品”做出了较为普遍的定义,即在森林或者林地中一切能够更新的产品,因而木材、薪材等资源不属于该范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林下经济”与国外的“非木质林”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交集,例如林地上的野生植物同时属于两者的范畴;同时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区别,相比于非木质产品来说,林下经济还包含依托林下空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非木质林更多地是指某种产品。

2.2 林下经济的基础理论

我国对于林下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有:李金海(2009)认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发展涉及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维度要素[9];张东升、于小飞(2011)在其基础上发展了生态学的内涵,认为生态学应当包括生态位原理以及市场经济原理等内容[10];潘中虎(2012)明确指出,林下经济系统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综合体,从而进一步以循环经济为基础,总结了林下经济对于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11]。

2.3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模式。经营模式是指涉及林下经济不同主体(如政府、企业、林农等)之间的组织协调方式,生产模式主要是指不同林下品种的搭配和选择。

对于林下经营模式,朱培林等学者在传统的公司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科研单位”等要素进行了多种组合,构建了各种联组经营的体系[12];对于林下生产模式,较为全面的定义涉及九个方面,即林草模式、林粮模式、林药模式、林畜模式、林禽模式、林菌模式、林油模式、复合模式、林菜模式[13]。

关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对策,具体来说是以政府为中心,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例如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林下产业规划,对林下企业设置专项资金、发放补贴等,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林业合作社等[1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进一步深化落实产权到户,使农民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积极性[15]。

总体来看,资金和技术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开发适合林下经济的金融产品,构建林产品保险制度等相应的扶持策略。

2.4 金融支持理论

金融支持是指具有金融资源的主体在对其资源进行配置时,在权衡资金的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依据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按照不同的支持主体,金融支持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市场性金融支持。

对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往往不完全根据效率优先的原则来进行金融资源的配置,而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来对一些企业、产业提供投融资扶持或者金融补贴的政策。具体来说,是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国家信用为保障,实施的以优惠性存贷利率为主要特征的存款、担保、贴现、利息补贴等相关带有政策性意向的资金融通行为。对于市场性金融支持,相关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为客户提供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等综合服务来进行资金筹集,通过市场力量实现金融对其他产业的支持。

?

3 资金支持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回归模型

3.1 描述性统计与指标选取

黑龙江省拥有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近年来大力扶持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查阅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的统计资料,汇总得到以下表格(表1)。

在指标选取方面,由表1和图1可得,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四类,即国家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以及银行贷款。其中,反映金融支持的包括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其中,国家投资主要涉及政府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包括各类用于林下经济产业的商业贷款,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反映了林下经济从事者的自筹资金,这四类即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另外,本文界定,林下经济产品除了包含传统的种植、养殖以及采集加工类的产品外,还包含森林旅游类的相关产品。

在资金支持中,以银行贷款为例,做出了它和林下经济产值的折线图(见图1)。从图中可见,林下经济产值增长率与银行贷款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在2007至2010年间,二者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二者表现出跌宕式下降,为了进一步明确林下经济总产值与银行贷款之间的关系,以及林下经济产值是否与其他类型的资金支持是否存在同样的相关性,接下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选取林下经济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记做y;选取国家投资(x1)、企业投资(x2)、银行贷款(x3)以及个人投资(x4)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方程:

通过Eviews9软件分析,输出结果如下:

3.2 模型检验

①多重共线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描述的是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则违背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使得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从下表中可以直观地判断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x1,x2,x3,x4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可以判断变量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同时选取这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是不合理的,通过对多重共线性的修正,保留解释变量x1和x4是合理的,即国家投资和个人投资对于林下经济总产值的影响显著,相应的回归方程为y=-555 156.675 6+37.966 2x1+17.293 0x4。

②异方差检验。异方差主要用于描述各个随机扰动项是否具有相同的波动程度,产生异方差的原因来自于模型设定和数据的可靠性,当存在异方差时,会对模型的统计检验以及统计预测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需要进一步的修正。

本文采用怀特检验法来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该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判断随机扰动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通过Eviews9软件可得统计量nR2的值为1.004 804<X20.05(4),所以不能拒绝怀特检验的原假设,即模型中的随机误差不存在异方差。

③自相关检验。自相关是指模型中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当经济活动存在滞后效应、经济系统存在惯性等情形下,都会导致自相关现象的发生。当存在自相关时,会严重影响模型中检验和检验的可靠性,甚至导致LOS估计值不具有最小方差性。

本文采用DW检验法来判断随机扰动项之间的自相关性,从表七中可以看出,在x4和x1作为解释变量时,相应的DW值为1.75,查表可得相应的dl、du分别为 0.629和 1.699,故 du<DW<4-du,从而可以大致判断各个误差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的关系。

通过①、②、③三个步骤的检验和修正,可以认为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即y=-555 156.675 6+37.966 2x1+17.293 0x4。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从上述方程中可以看出,国家投资和个人投资对于林下经济的总产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国家投资的影响最为显著。国家投资主要包括用于林下经济的财政专项基金、对于林农的财政补贴等政策性金融扶持手段,该类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融资的不足,例如林下经济中的森林旅游项目便主要依靠政策性的资金支持。国家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转移支付的性质,能够较高效率地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能力,因而对于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投资对于林下经济的总产值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林下经济的经营主体仍然是家庭或者合作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然是个人筹资。由于个人资金数量以及筹资渠道的限制,目前黑龙江省的林下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弱,并且缺乏精深加工的产品,林农仍然主要从事传统的林下种植项目,例如近年来较为广泛的黑木耳产业,对于特色林下经济作物的投入相对匮乏。

在判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时,可以发现企业投资、银行贷款与个人投资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即该三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这对现实情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当林农扩大生产规模时,个人资金必然是相对匮乏的,这时可以申请银行贷款或者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对于前者来说,常见的形式为林权抵押贷款,然而通过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发现近年来林权抵押贷款对于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是不够的,林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林权价值评估体系的匮乏等原因均导致了贷款规模难以扩大的现象;另外,龙头企业对林下经济产业的带动作用仍显不足,这类企业与林农的合作方式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是一买一卖的简单合作,对于林农经济利益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组织的高效性均有待提高。

4.2 政策启示

首先,针对政府层面来说,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金融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政策优惠,推进商业银行对林下经济产业发放贷款,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同时,完善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构建,如建立健全林地产权流转交易机构等。

其次,针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应的金融机构也应当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支持。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设计符合林下经济产业不同生产周期的贷款,保险机构可以设计森林保险等,当然这仍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协调。

另外,对于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的林农来说,更要加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意识和决心,林下经济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林农可以在政府或企业组织牵头下,成立生产合作社,打造相应林下经济品种的品牌,提高品种的附加值,建立龙头企业,这样一来,既可以扩大生产的规模效应,还可以进一步更加便利地融得资金。

[1]李瑞盟,韦彦,刘朝霞.关于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报.2012,2(25):21-25.

[2]霍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产业2011,3(38):47-52.

[3]贾治邦.壮大林下经济实现兴林富民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J].林业经济.2011(11):6-10.

[4]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J].林业经济,2011(9):10-16.

[5]欧滨,邓利和,钟银宽.海南屯昌县林下经济模式的探析[J].热带林业,2013(4):33-34.

[6]宁久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8):12.

[7]陈波,李雄光,李姬.云南省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对云南省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 [J].林业经济问题,2013(6):510-518.

[8]董岳.中国林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9.

[9]李金海,史亚军.科学治沙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10]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0-53.

[11]刘爱琴,潘中虎等.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其实施对策[J]经济视野,2012(8):23-26.

[12]朱培林,房海灵.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4(6):35-39.

[13]方震凡,丰炳财,徐高福.发展林下产业的探析——以千岛湖区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0(4):43-46.

[14]柏方敏.大为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经济效益[J].林业与生态,2011,647(8):17-18.

[15]陈玉忠,齐联,崔隹.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的新活力——陕西省宁陕、篮田两县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11(3):17-20.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