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底色不同设计思想下的设计研究

2018-06-26 02:21田娜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十字架底色文明

田娜

Cognitive concep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design. We are accustomed to 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from two dimension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rom the horizontal point of view, we are accustomed to compare culture to the East and the West.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East holds that the worl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whereas,western world view holds that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world are opposite, and there is a law to follow, which is the spirit of contract.From a vertical point of view, we are accustomed to divide human history into three eras: the age of craftsmanship, the machinery and the digital ,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eras.

认知观念和文化背景对设计的发展和解读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习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探讨人类的发展史,从横向角度我们习惯将文化以东方和西方进行对比,东方传统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讲求“天人合一”;西方世界观认为世界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存在契约精神的。从纵向角度,我们习惯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时代:手艺时代、机械时代以及数字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底色,从绘画和设计语言来说,是打底的颜色,用以描述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是红色,汽车牌照的底色是蓝色或者绿色,而这里的设计底色想从文化领域和精神层面来谈,即人的认知、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真正的设计来源于生活,也必然要回归到生活,而生活的本体就是人的活动。依据人们的不同需求,我们习惯将设计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工业或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等,这些不同领域的设计以各自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就设计方法论而言,它们属于同一个范畴,都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都是可以被互融和协同实践的。传达设计的本质是传播,而传播的核心就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样看来,视觉传达设计可能是最接近受众并能快速获得反馈的设计行为。视觉信息的符号化和传播过程的信息有序化,不仅是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和实践的原理,也是其能够运用于其他媒介设计的根本原因。由于人们的认知、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且复杂,传达设计的实用功能具有不确定性,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设计作品,无论是二维的平面图像、三维的实体还是虚拟的数字产品,它所传达的信息,传达者与接受者从来都不是绝对一致的,这是因为他们有各自的底色,即便设计师采取以用户需求为目的的设计方法论,信息的传达和解读始终受人的认知和文化背景影响,对信息具有不一样的解读。认知观念、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对设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习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探讨人类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特征,从而对不同设计思想下的设计进行研究。

一、横向:东西方文比较

十字架

从横向来看,我们习惯将文化以东方和西方进行区分。东方传统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主体与客体是合而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导着人们的世界观,因此东方传统的设计中以追求“意趣天成”为最高境界。而西方世界观中的主体与客体是分离的,对立的,人与自然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他们与天之间的沟通是宗教信仰。因此,西方文化注重理性,注重对自然规律的掌握,他们固化的契约精神以及对技术理念的追求,深深地影响着西方设计,在西方人看来,这是改造自然、为主体服务的一种手段。东方文化以中国为典型,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在中国这片土地相对封闭,农耕发达,人们倾向于安居乐业,基于各种条件,我们的祖先发展出了成熟而又稳定的农耕文明,这是独特于世界其他各文明的。众所周知,人类进化的一般历史都是从旧石器时代走进新石器时代,而新石器时代的根本特征就是定居和粮食生产,也就是所谓的农耕文明,但不同的民族进入农耕文明的时间和程度是不一样的。中华农耕文明特别典型、成熟,以至压抑了其他文明类型的发育。比如,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没有发达的海洋文化,这是农耕文化有意抑制的结果;中国的万里长城,自设计以来表达的就是典型农耕社会的防御思想;再比如中国传统社会人分四等,“士农工商”,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于农民,也反映了农耕主导的思想。西方文明经常被称作两希文明: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与中国典型的农耕文明不同,西方狩猎、游牧、航海、商业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其农业文明既非典型也不成熟。这种文明导致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西方文明的契约精神在希伯来文化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被认为是上帝与人订立的契约,具有神圣性,强制性,人类若是违约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约”亦即规则,是共同承诺的规则,具有平等性和普遍主义的特征,不因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情景而轻易改变。我们知道,对于基督教而言,十字架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及其信仰最主要的印记。十字架由两根长木交叉而成,与“十”相似,所以汉语中被译为十字架。十字架的样式有很多,但基本样式大体有四种:四臂等长的为希腊式;下垂之臂长于其他三臂的为拉丁式;呈十字形的称为三出式或圣安东尼式,侧置十字架又称圣安德烈式,其形状如罗马数字“X”。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十字架是用来执行死刑的残酷刑具,一般只用于处死奴隶和罗马公民。起先只是把罪犯的尸体绑在柱子上公示,后来受刑者的手脚被钉在柱子上,然后将柱子竖起来,直到受刑者断气而亡。十字架与基督教发生关系与耶稣基督是分不开的,据福音书记载,耶稣为了救赎罪人,手脚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死,并于第三日复活。因此,在基督教里,十字架即代表基督本身,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记。为了纪念耶稣,基督教教堂的建筑大都用十字架作为标记。所以,每当我们看到十字架,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它的形状,其所指的意义要更大一些。十字架能作为一种残酷的古代刑具受到基督教的青睐而成为崇拜对象,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基督宗教的文化精神。关于十字架的内涵,不同时期的宗教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解释,大致分为四种:苦难说;服从和忍耐说;盼望得救说;奉献说。无论什么说法,都是将上帝与自身之间建立起来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契约,具有神圣性、强制性,人类如果违反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用以规范人的行为。而十字架的形象便是西方人们精神信仰的物化,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耶稣受难图

这一点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以“礼”为主流,无论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琴棋书画还是天文地理、农桑耕织,都属于礼文化的范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互融并存,但儒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诚实守信为美德,讲求自律、遵守道德,但其依据并不是外在的规则约束,而是内心的善良和自省。规则是末,善良是本,本末不可倒置。事实上,中国人通常比较轻视规则的神圣性,喜欢灵活机动,见机行事,过于依赖规则被认为是恪守死板。中国文化中从来都不相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认为变化是宇宙的基本现象。因此要把事情办好,就得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一切依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周易·系辞上》中记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阴阳图是一种非常具有内涵的图形,是象征阴阳思想的著名经典符号。它以简洁、完整而著称,将动静、相渗、循环构于一图,表达了一种神秘的宇宙观。当代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平面设计的最高典范,也是一种现代意味十足的构成,已臻无懈可击。现在韩国的国旗和南非开普敦大学的校园雕塑,其灵感均来源于中国的太极图。从易学观点来看,有形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生太极。太极是无限运动的过程,而运动则会产生阳气,当运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相对静止,而静止产生阴气,这样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不断运动变化以至无穷。太极图中的黑白二色,代表着天地两方,阴阳二极,而黑白两方的界限则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它朴素地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在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伦理范围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属于人的,是合乎情理同自然完全一致的。阴阳互根互用,阳鱼有阴目,阴鱼有阳目,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可以互相转化,阴阳引起质变,阳变成阴阴变成阳,但这种变化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完成。太极图中体现着自然世界不断发生着运动、变化、生成与更新。这是东方特有的智慧,但容易导致精神契约的缺失。中国社会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轻易打破规则,嘲笑死守规则,不可能建成一个法治社会。现在,我们国家着重提倡依法治国也是在极力弥补这一精神契约的缺失。

拉斯科岩洞壁画

二、纵向:不同时代特征

以上是从横向角度来探讨设计的底色。从纵向角度来看,设计的底色分为三个不同的时代,即:手艺时代、机械时代和数字时代。手艺时代,人与自然是直接对话的,人所面对的材料直接来自于自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和创制,人与工具、材料以及最终产品是一种在场关系,因此他们是依靠天来进行活动,彩陶的天然质朴,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彩陶上的舞蹈图样以及岩洞里的狩猎图向我们传达着这个时代特殊的讯息。机械时代,人的认知改变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靠天吃饭,开始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造福于人。这个时代,机械是人与自然材料通向产品的桥梁,人与机器是在场关系。斯塔克的蜘蛛形榨汁机,新材料使用简洁的造型以及趋于完美的功能性,是这个时代特征的有效表达。在我们即将面临的甚至是已经身在其中的虚拟经济时代,设计将会出现与以上两种不同的形态,因为人们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作用对象是无形的虚体。以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产生出一种新的、以人类智能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的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等。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甚至超过人的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为什么前面还要带上“人工”这个前缀?是因为数字时代的智能无论先进到多么无法想象,但仍旧需要设计师和科学家对它进行思维与意识的训练,以便达到人——智能——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不同时代的产品设计有着不同的设计方式和呈现方式,所承载的信息也具有不同时代的特色,每种底色上都有各自的典型,以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小结

以上可知,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说,任何设计都有传达设计的参与,不同的是参与者的不同底色,是影响信息有效传达和多种多样最关键的因素。认知观念对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现代社会,设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最初,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但现在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一种战略,成为引导我们生活态度和方式的途径,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能否通过设计来得到改变,还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1〕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8

〔2〕郭亷夫,毛延亨,中国设计理论辑要【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8

〔3〕黄金贵主编,中国古代文化辑要【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2

〔4〕刘建军,基督宗教十字架的象征【J】,圣经文学研究,第二辑,第248-258页

〔5〕陈思达,从太极图浅析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J】,赤峰学院学报,第38卷,第5期,2017.5,第81-84页。

〔6〕刘珊珊,论太极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第27卷,第三期,2009.6,第352-356页。

〔7〕自兴道,阴阳太极图与自然构造的对称性【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26卷,第2期,2000.11,第94-95页。

〔8〕图片均来自维基百科

猜你喜欢
十字架底色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Comparison between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and To Hélène
永恒的底色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请将我钉在俗世的十字架上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