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靳一鸣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广度一般、认同程度不足和践行力度欠缺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发现学校、社会、家庭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失位、偏差甚至错误的影响,这正是新时代高校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培育践行 核心价值观 多元化 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73-02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决定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性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某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广度、认同程度和践行力度进行了调研,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索。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知晓广度一般,宣传有待扩大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68%的大学生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和明确的价值观,18%的大学生价值观比较模糊,值得注意的是14%的大学生尚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中,95%的大学生表示知道或听说过,50%以上的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只有不足20%的大学生能够讲出二者的联系。八成以上的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但能够准确说出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不足70%,知道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接近75%,了解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只有65%左右。
(二)认同程度不足,培育有待加强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99%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全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但只有28%的大学生坚信,自己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来规范鞭策自己。42%的大学生认可周围的同学正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修正自己行为的指导。只有32%的大学生表示,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大约40%的大学生表示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但还是不太确信。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也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价值观形成中将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确信,只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将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努力践行并积极推广,他们中的一部分表示,自己今后将投入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中去,希望在大学生中间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践行力度欠缺,践行有待深入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存在着知行不一的情况,践行力度欠缺。面对“个人价值观形成的最大影响因素”,三分之二的大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而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育形式中”,选择家庭教育的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面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中”,六成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而在“参加志愿者活动频率中”,每年参加两次以上活动的人数则不足一半。愿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宣传和推广的大学生仅不到五分之一。
二、影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培育方式脱离学生实际
在全国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中,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无疑是培育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中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主要内容,因此学生的知晓广度也算尚可。但深究起来,大部分学生少有对其深入内涵的了解和思考。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式,也多是停留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认知层面的活动,缺乏实践。使得学生认为,这就是一项政治活动,并沒有与学生本身的学习生活有太多关系,更无暇从深处去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价值观形成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对社会风尚以及国家建设的长远意义。
(二)自媒体时代价值观多元化,主旋律发声不足
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声的时代,以前单一的价值观逐渐变得多元化起来。各种文化充斥在网络上,良莠不齐黑白难辨。这对于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迷茫和困惑,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变而涣散。在这种形势下,校园内诸如广播、书报等传统的价值观输出渠道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求知需求,而一些高校主流官微又没有适时地成为主要发声平台,有一些官微为了盲目圈粉,不惜以庸俗的方式迎合学生胃口,貌似是顺应时代的转变,其实是丧失了发声的阵地,使得主旋律得不到弘扬,正能量得不到传播。
(三)校园内外价值观导向偏差
学生普遍认为“个人价值观形成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家庭教育;而却很少认为家庭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育形式”。这说明家庭教育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趋于甚至已经站到了学校教育的对立面上。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是理想主义,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实用主义。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学生提高道德标准,省身律己追求真理,将个人理想的实现投入到祖国建设的需要中。
而家庭和社会则以现实告诉学生“有钱就是真理,成功不择手段”“一切以收入增长为衡量标准”“享受生活、活在当下”等。如此一来,想要凭高校一方之力,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做到入脑入心,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总的来讲,目前在高校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具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间被广泛知晓,但存在认同程度有待提高和践行力度有待加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培育方式脱离学生实际、自媒体时代旋律发声不足、校园内外价值观导向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寻求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建立高校全程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2]刘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孙彬.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对外贸易,2012(7).
[4]骆郁廷.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8).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