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及背俞穴配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6-25 10:05游璐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脑卒中临床效果

游璐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患者予以头针及背俞穴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84例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和头针及背俞穴配合治疗(试验组),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Be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平衡障碍评估,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Fugl-Meyer平衡情况和Beg平衡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有效率、Fugl-Meyer平衡情况和Beg平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125,t=4.706、4.102,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0,P<0.05)。结论:脑卒中平衡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头针及背俞穴配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肢体平衡情况,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头针及背俞穴; 脑卒中; 平衡障碍;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6.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献标识码 1674-6805(2018)06-0044-02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损伤,从而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造成较大的影响,也极大增加了跌倒风险,是脑卒中康复过程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针灸治疗予以头针及背俞穴配合的方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7月的84例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诊断标准,无精神和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此次治疗并积极配合。排除标准: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有严重外伤,有相关禁忌证的患者[1]。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16例;

年龄46~82岁,平均(58.5±5.5)岁;病程2~8周,平均(3.5±1.5)周。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8~83岁,平均(58.8±6.7)岁;病程3~8周,平均(3.7±1.8)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头针及背俞穴治疗,首先以焦氏头皮针定位进行头皮针治疗。选取左右平衡区上下两点,共4个针刺点,足运感区选2个针刺点,运动区选2个针刺点。以0.25 mm

×25.0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斜刺入帽状腱膜下,用手快速捻转,使针感激发得气,持续时间为1 min,然后选取左右平衡区每侧上下两点接电针1组,予以连续波,频率为10 Hz,强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宜,留针30 min。然后选取心俞、脾俞、肝俞、肾俞、膈俞(双侧)穴位,以0.25 mm×40.0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刺,得气后在脾俞、肝俞、肾俞进行温针灸治疗,每穴3壮,完成治疗后配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2]。5次/周,共治疗15次。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根据《针灸学》中脑卒中疾病针灸治疗的方法,首先选取基础针灸处方穴位:内关、水沟、足三里、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同时辨证配合相应的治疗穴位,伴风痰阻络证,配合选取合谷、丰隆穴;伴肝火旺盛时应配合太溪、太冲穴;伴气虚血淤可配合血海、足三里;伴痰热证,则应配合丰隆、曲池、内庭穴;伴阴虚风动证时,配合三阴交、风池[3]。根据患者不同的穴位选取不同规格的一次性针灸针,可以在穴位上直刺进针或者斜刺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半小时,完成治疗后配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5次/周,共治疗15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Fugl-Meyer平衡情况和Beg平衡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以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g平衡量表判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功能越好。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情况越好。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基本正常,对生活无明显影响,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有效。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逐渐好转,对生活影响较小,生活水平逐渐提高。(3)无效。治疗后肢体功能无改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质量下降[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Fugl-Meyer平衡情况和Beg平衡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和Beg平衡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和Beg平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46±5.24)分,高于对照组的(71.36±9.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0,P<0.05)。

3 讨论

平衡功能是指人体保持一种稳定的姿势,当运动或受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维持平衡机制的三个环节包括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动作的执行。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高级中枢功能减退或丧失,而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引起与平衡相关的三个环节障碍,最终引起人体不能充分快速地完成左右前后的重心转换,坐位或站姿代偿等运动控制或动作执行困难,导致平衡功能障碍[5-6]。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是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造成较大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了跌倒风险[7-8]。

脑卒中属祖国医学“中风”的范畴,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等为主症。发病机理包括:“血苑于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虚邪中”“心火暴盛,肾水亏虚”等[9-10]。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阴阳失调。多在气血五脏虚损的基础上内外邪气侵袭,使经脉痹阻,气血逆乱,脑髓失养而发病。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其内虚的矛盾更为突出,往往以五脏虚损,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治疗上以缓则治其本为治则,故以调理五脏,温补气血,鼓舞阳气为治疗思路。

试验组实施头针加背俞穴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Fugl-Meyer和Beg平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实施头针加背俞穴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研究其具体原因为:试验组选取了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和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投影为理论基础的头针为治疗方案。足太阳膀胱经和肾经相表里,和督脉相交会,统领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之背俞穴是脏腑经气在背部的输注点,是调补脏腑较好的治疗点,通过背俞穴的针灸治疗可以达到调理脏腑,鼓舞阳气上荣脑髓的作用,焦氏头针是现代医学的产物,结合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在大脑平衡区投射点进行针灸和电刺激,以促进该区域的功能恢复。该方案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可有效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缓解其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11-12]。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的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常见的功能缺损,实施头针加背俞穴治疗,抓住中风恢复期本虚的主要矛盾和大脑皮层功能投射定位进行针灸治疗,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目的,从而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恢复。该方法操作简便,切实有效,宜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浩.吞咽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的临床效果[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5979.

[2]刘飞,段文芳,任辉,等.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6):190-191.

[3]朱杰彬,古志林,徐振华.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5964-5965.

[4]李斌,刘文荟.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146-148.

[5]冯焜,彭婷香,申科文.中医针灸对88例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4):100,103.

[6]梁现泽.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體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195-196.

[7]张晓茹,陆伟霞.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200.

[8]吴秀贞.针灸理疗在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及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126.

[9]黄勇.中医针灸治疗44例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4):6-7,49.

[10]宋如意.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143-144.

[11]张琳.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51-52.

[12]王锋.针灸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50-51.

[13]孙滢,王利春,王庆海,等.电针背俞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90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1):63-64.

[14]朱杰彬,古志林,徐振华.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6,36(23):5964-5965.

[15]卜彤文,刘薇,张雅兰.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33):110-111.

(收稿日期:2017-08-29)

猜你喜欢
脑卒中临床效果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