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达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早晨醒来,半身麻木,说话言语不清,到医院检查,是脑梗。还有一种情况是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准备出院的那天饭后去趟厕所,突然胸闷气短,摔倒在卫生间,接着不省人事,经会诊考虑是肺栓塞。引起这两种情况的杀手是血栓。血栓通俗地讲是血块,它会像塞子一样堵塞血管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危象。血栓堵塞脑部血管就导致脑梗,堵塞冠状动脉就形成心梗,堵塞肺部就引起肺栓塞。
为什么身体会有血栓
人体血液中存在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不会形成血栓。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会导致凝血功能亢进和抗凝功能减弱,打破原有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与血栓有关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损害。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一切指标正常,却在患者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
動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血栓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动脉血栓形成是血管缺血的潜在威胁,也是心血管、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从1997年到2005年,由动脉血栓导致的心梗和卒中发生率上升近1/3。因此,对动脉血栓的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重点预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动脉血栓的发生机制,以下五大类高危因素需要格外警惕。
全身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和高半胱氨酸血症。其中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概率。
肥胖和糖尿病。肥胖是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则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遗传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及一些特定的遗传特征,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导致动脉血栓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局部因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腔狭窄、动脉壁结构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者,发生血栓的概率更大。
不可忽视的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最可怕之处在于绝大部分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即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曲张、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感染等患者,长期久坐久站的人,如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痉挛性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深静脉炎,患者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红肿、溃烂、肌肉萎缩坏死、周身发热、患肢剧烈疼痛,最后可能面临截肢。另外,如果血栓游走到肺,堵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会危及生命。
预防静脉栓塞形成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避免久坐久站,坐或站一段时间后,最好走一走,让下肢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躺下时或坐下时可有意识地把脚抬高一些,以促进静脉回流。
二是静脉血栓高危人员,包括因工作和生活习惯久坐久站的人,建议穿弹力袜预防静脉血栓。
三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感染及肿瘤患者,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一些抗凝药物。
合理运动防血栓
能早动,不晚动。老年人彻夜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造成肺栓塞的例子很多,一旦感觉腿麻,可能已出现血栓。建议在血栓发生前尽早开始运动。
能主动,不被动。坐长途飞机如不主动活动也有可能出现静脉血栓。建议坐飞机时要常伸脚尖、勾脚尖、伸缩大小腿肌,同时多喝水,在稀释血液的同时增加排尿。选座位时不要靠窗口,而应靠过道,以便于上厕所及走动。
能多动,不少动。不动会增加血栓风险,医生应动员患者活动。确实不能自行活动者,在身体状况允许后在床上适当活动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