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在学术界享有盛名后,便以培养、发现人才为己任,用他自己的话说:“使许多有志有为的人,都得到他的适当的名誉和地位,岂不是人生一乐?”因此,他总有这样的感觉:凡比我年轻的人,我理该奖进他、指导他,使他达到成功的境界;凡有一長可取的人,我理该介绍他到一个适宜的岗位上,使他能发展他的长处,为社会服务。
顾颉刚认为:一个大学生已有相当的程度,只要有人指点,他又肯学习,当然进步是很快的,所以我指导的学生,往往费了两三年工夫即已取得学术上的地位。傅斯年因此挖苦说:“哪一个青年只要同颉刚一接近,就封了‘一字平天王了!”顾颉刚对曰:“倒没有这样容易。凡是和我接近的青年,我时时逼他们工作,必须肯工作、能工作的人才有封王的希望呢。”
谭其骧就是一个“封王”的例子。1934年9月25日,顾颉刚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竭力推荐他的这位学生:“谭君实在是将来极有希望的人,他对于地理的熟悉,真可使人咋舌。任何一省,问他有几县,县名什么,位置怎样,都能不假思索地背出。对于地理沿革史,素有研究兴趣,且眼光亦甚锐利,看《禹贡》半月刊、《史学年报》、《燕京学报》诸刊物所载可知。他在燕大研究院毕业生中,应列第一。”“谭君”后来的发展的确被顾颉刚言中了,倘若傅斯年没有英年早逝,而是看到了谭其骧的成就,恐怕不由得不佩服顾颉刚发现人才的眼力。
(赵鹏摘编自《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中华书局2011年版,王学典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