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1
仰卧在床上,双腿伸直放平,缓慢向上抬高45度,坚持2分钟。腹肌力量差的,也可单腿交换抬高,坚持2分钟,有利于帮助血液从四肢回流到心脏。
动作2
端坐床沿或椅子上,双小腿下垂2分钟,这有助于心脏向下肢供血。
动作3
再仰卧于床上,双腿伸直放平,双足“勾脚”“绷脚”“向内”“向外”等连续运动2分钟,这样有利于下肢肌肉运动,以增强心脏与下肢血管的循环功能。
以上每个动作各做2分钟,3个为一套,每次做两套,每天做1~2次,起坐时动作要缓慢。
(摘自《北京晨报》文/佚名)
咽喉肿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对饮食、睡眠、说话产生不良影响。位于手背上的中渚穴是一个治疗痛症的要穴。《针灸大成》中记载:“咽肿,中渚。”因此,当发生咽喉肿痛时,可重按中渚穴,以清热通络、消肿止痛。
中渚穴位于手背,将手掌放平、掌心向下,另一只手的手指从小拇指、中指的指缝间向掌根部移动,经过手掌指关节后可按触到一个凹陷,即为中渚穴。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俞穴,被称为人体自带的“止痛药”,凡是患火热症的人,用泻法针刺或按摩该穴位,都能开郁、通滞,祛三焦热邪,开窍、通络、止痛。临床上,中医大夫经常单独取用中渚穴来治疗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以及热证引起的急性腰痛、肩背痛等实证。
按摩中渚穴时,宜深呼吸后以重手法按压,几秒后缓慢吐气,反复按压10分钟左右即可。
(摘自《生命时报》文/禤影妍)
1.抚摩胸口
留内衣,仰卧床上,全身放松,两手掌根分按两乳房不动,两手食四指并拢,用指头抚摩胸口,同时右手向右旋转50圈,左手向左旋转50圈;再逆向旋转各50圈。注意:本节对胸闷、心绞痛、哮喘、气短等有缓解作用。但如不好转,甚至持久性的胸骨后有压榨性的剧痛,呼吸困难等胸部症状,超过30分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赶快去大医院抢救。
2.双掌重叠按摩胸腹
以两乳之间(膻中)丹田为中心,双掌重叠,先把右手放底下、顺时针方向旋转50圈,再换左手放底下,逆时针方向旋转50圈。反复进行,推呼气、拉吸气,逐步扩大范围,动作要缓慢有力。
3.深呼吸双掌交错按摩胸腹
用右手掌按压在右胁肋上,左手掌按压在左胁肋上,两手同时用力往上提擦(大包、期门、天池、胸乡、周榮等)至胸脯上(同时深吸气),两掌交错对推,右手在上推摩(中府、云门、俞府、璇玑等),左手在下推搓(膺窗、膻中、中庭等),各至对侧腋窝,再往下抹擦胁肋(同时深呼气),左手拉摩经肚脐,右手拉摩经上、中、下脘等各自回到原地胁肋。吸气时让胸廓尽量扩张慢慢鼓起来;呼气时让胸廓尽量缩小、腹肌收缩。(稍停屏气)反复鼻吸口呼1分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增强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
4.两手交替、拍胸捶背
坐或站,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胸脯一下,同时用左手反臂反拳捶打后左背一下,两手交替,前拍打胸脯,后捶打脊背(身柱、肺俞、心俞等)1分钟。
(摘自《海南日报》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