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是全国全面取消互助献血的时间,从4月1日起,除了个别边远地区,我国几乎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将全部来自于公众自愿自发地无偿献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定期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稳定来源,就能保证可靠充分的安全血液供应。
广东惠州,林岸英的献血故事开端与很多人雷同——最初献血是为了响应单位号召。后来,一个朋友患了胃癌,在广州住院期间血小板降到不到10×109/L,而正常值的范围是100×109/L~300×109/L,迫切需要输入血小板,但恰逢血库血小板告急,一时之间治疗无法继续。唯一的途径是亲朋好友通过捐献来置换同等分量血小板。当时,在广州的同学都被动员起来了,大家纷纷到血站捐献血小板,以供这位朋友置换相应分量的血小板。作为朋友,林岸英义无反顾地去了血站。
朋友的事情对林岸英触动很大,从此决心定期献血,希望帮助到更多像他朋友一样的人,也希望如果有一天自己需要帮助时,也能得到及时的援手。没想到,2006年他两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地中海贫血,需要定期输血治疗。根据《惠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无偿献血的公民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享有免费临床用血的权利:无偿献血200毫升以上者,其血液经检验合格后,本人可一次享受献血量3倍的免费用血;无偿献血累计600毫升以上者,其血液经检验合格后,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可一次享受献血量2倍的免费用血;无偿献血累计1000毫升以上者,其血液经检验合格后,本人可享受无限量的免费用血。到2006年,林岸英累计献血已达1万多毫升,根据规定,他的女儿可以享受超过2万毫升的免费用血,一下缓解了他们输血费用的难题。这时,他开始感谢自己定期献血的决定。
现在,林岸英的女儿已经14岁,仍然在接受输血治疗。得益于这些年持续的输血和有效治疗,她的病情一直保持稳定。每两个月,林岸英都要到血站去一趟,拿着自己的《无偿献血证》,以及女儿的用血发票、疾病诊断证明和户口簿等材料,到惠州市无偿献血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销全项检验、储运等费用。至今,林岸英仍然定期无偿献血,从献血之初至今20年间,一共献血3万多毫升,“一开始只是小小的善举,没想到最后帮的是自己”。
上海市静安区献血办公室副主任姜益明最喜欢说一句话:“无偿献血制度好比一种保险。”他认为,个人献血、企业动员组织员工进行无偿献血,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别的保险:今天,你为社会献血,抢救了他人的宝贵生命;明天,万一你需要输血救治,可以优先得到他人付出的爱心,还可以加倍报销有关费用,这分明是一种输血的医疗保险,也体现了社会互助共济。
无偿献血分两种,一种是捐献全血,采集的全血,后期要进行成分制备,经分离、提纯,制成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的血液制剂,比如: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等,方便临床按需使用;另一种则是捐献成分血,它是通过血液分离机把血液中某一种成分单独采集出来的献血方式,比如献血小板,就是单单分离出橙黄色的血小板,然后把血液其他的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成分献血捐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目前,国内以捐献机采血小板最为普遍。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具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输注血小板是临床上快速纠正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方法。例如大出血、肿瘤放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等情况,都必须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在哪里?在志愿者的血管里!不少医务工作者深知血小板紧缺的现状,自己也会参与到成分献血的队伍中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陈勤奋就是其中的一位。
“从2002年可以单采血小板以来,基本上都是献血小板。”陈勤奋在二十多年的血液科从业过程中,见过不少因为缺少血小板而导致的悲剧。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都是导致血小板缺少的疾病。此外,许多手术因为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缺少而无法正常进行,导致很多人失去了手術的机会。所以,2002年,上海启动了单采血小板计划,听到这个消息,陈勤奋便不假思索地去了,捐献了当年采集血小板总量56袋的其中一份。
陈勤奋告诉我们,相比较全血而言,成分血的优点更多。成分血是针对患者病情需要,相应地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血液成分制品,因此提高了疗效,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一位成分捐献者可以向患者提供一个治疗量的血液成分,相当于献全血分离成分的5~10倍,不但快捷有效,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因输入多人份血小板产生的副作用。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占全部用血量的95%以上,并已将成分输血开展情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采供血部副部长孟妍介绍,捐献成分血的间隔时间仅为2周,因为正常人体内血小板寿命为8~9天,若身体未发生出血情况,血小板是无用武之地的,而且其恢复较快,捐献后大约2天,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
有人担心无偿献血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上海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副主任陈亮介绍,人体失血5%~10%后,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就会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血浆蛋白浓度在一天左右就可以恢复;红细胞恢复的速度稍慢,但也仅需2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换句话说,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比如间隔6个月,献血200~400毫升并不会损害身体健康。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医生曾晓东表示,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因为献血前后都要进行严格的血液化验,这等于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健康的体检。适量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还可刺激人体骨髓的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旺盛的造血状态,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北京市献血办公室发文介绍,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积各项均值作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黏滞性下降;而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黏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早在2011年全国大面积出现血荒时,搜狐网就做过“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献血”的调查,排名前几位的原因中有常识的问题,例如献血是否会影响健康,是否安全;也有对用血制度的不解,如“为什么是无偿献血、有偿使用?”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介绍,要解答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认识。
一方面,我国《献血法》在确立无偿献血制度的同时,没有建立全民免费用血制度,公民临床用血时要交付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仅仅规定了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在临床用血时免交或减交上述费用。因此,公民临床用血费用上存在两种情况:其一,对没有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在临床用血时,收取成本费;其二,对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及其配偶、直系亲属,根据该公民的献血量多少,在临床用血时免交或减交成本费用。这是为了鼓励公民参加无偿献血,也是对无偿献血者及配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的优惠措施。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不得买卖,只能用于临床,表明血液本身是无价的,无偿的。一些人认为血站以无偿献血来营利,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就连发达国家也实行成本收费制。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禁止血液买卖,与此同时,互助献血作为一种补充方式也具备了合法的身份。互助献血指的就是在临床用血紧张时,通过发动患者亲友相互帮助捐献血液,来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做法。
但在此后的近11年间,互助献血并没有被启用,直至2010年前后。那段期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增长近两万个,增长速度远高于无偿献血的采血量。2009年,个别城市开始出现血荒,一年后,形势更加恶化,长春、青岛、太原、南京、成都、昆明、南宁等多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库告急,有的城市库存不足3天,昆明则有八成以上的手术因为缺血被迫推迟。于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始先后实施互助献血。
对于互助献血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多项限制条件,并对一个国家的互助献血率有明确的警示——当互助献血占无偿献血比例大于5%时,就存在血液非法买卖的风险。现实中的状况正是如此。一些人借互助献血名义,安排卖血者扮患者亲友有偿献血,然后高价卖给患者从中赚取差价,“互助献血”变成了有偿交易。虽然有关部门对此严厉打击,但在互助献血时,确实很难甄别参加互助献血的人是不是患者的家属,也无法判定其真实意图。
血贩子们越来越猖獗,不少城市的互助献血率也一路攀升。随之而来的是血液安全问题。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曾对2009年到2012年的互助献血人群进行统计,结果令人震惊——由血贩子操控的互助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比同期无偿献血人群高1倍。
“互助献血对无偿献血来说是饮鸩止渴。”北京医院输血科主任、北京市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宫济武说,“互助献血虽然表面上解决了血液紧张的问题,但是对于推进无偿献血事业来说是一剂毒药。”
停止互助献血,已势在必行。2017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3月底前停止互助献血,推进无偿献血。
“到北京一周,病没看上就得回老家输血去了。”35岁的张楠楠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身上偶尔会出现淤斑,牙龈经常出血,15天左右需要输一次血治疗,本打算在北京的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找找专家治病。让她没想到的是,2月6日,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关于强化无偿献血与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月10日北京市停止开展互助献血。她来之前没看新闻,到了才知道。结果被医院“拒收”了。
上海、北京等地接受了全国的大量患者,其用血量需求非常大,互助献血的比例高,2017年,北京市的互助献血比例高达21%。取消“互助”后,也就是说每5个患者就有1个面临没血可输的状况,这对张楠楠这样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噩耗。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以及互助献血的存在,我国的无偿献血率一直提升得很缓慢。从2011年到2014年,3年增幅只有0.05%,2017年,这一数值首次突破1%,达到1.05%,终于及格(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无偿献血率达到1%~3%才能满足该国基本的供血需求)。显然,随着用血量不断增加,取消互助獻血后,临床用血需求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无偿献血必须再推进。
“互助献血取消后,要加大无偿献血力度,保证血液的安全、充足供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委员说。他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委员联名一份“建议扩大血液供应”的提案受到同行关注。吴德沛委员建议,通过建立跨区域调拨机制、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巩固和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等方式缓解用血紧张。
“调配只能应急,但血液需求是个长期的事。”胡豫委员则认为,应当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一是充实固定献血者队伍,对捐献血小板大于2次或累计献全血量达3000毫升以上的志愿者额外赠送体检卡。二是加大团体无偿献血的推广力度,各级单位按人员基数将适龄健康人员无偿献血比例规定为不低于10%和20%,同时团体内部设立专门部门和专人管理。三是增加固定、流动采血点和车的建设和配置,在用血量大的医疗机构设置采血点。
此外,吴德沛委员还建议建立全国无偿献血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个献血志愿者登记网络非常迫切,网络平台纳入国内所有有资质血液采集点,编码献血人员唯一识别码,免除人口流动而造成的志愿者流失,并且通过唯一识别码可调出献血人的所有信息,在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直接用血,同时对于已明确不合格献血者,免除了重复采血、检验等资源浪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定期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他们是满足需要输血的所有患者需求的可持续国家血液供应的基础。拥有合格的献血者队伍成为每个国家一项优先关注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取消互助献血制度后,人们会看到,实现100%自愿献血目标,对一个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无偿义务献血的人也必然会增加。
让我们都成为合格的献血者,“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让生命之河长流不息!